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官途无疆 > 第0478章 弄巧成拙的宣传

第0478章 弄巧成拙的宣传(1 / 1)

已经进入十二月,天气干冷干冷的。

在乡里,最不缺的就是柴火。每家每户晚上都会在屋里生一堆疙瘩火,这种东西密度大,经烧。

农村的房子密闭性都不好,所以也不怕什么一氧化碳中毒。

沃沟队部也生起了一大堆疙瘩火,大家一边吃肉、一边喝酒、一边烤火,热热闹闹地打碎了山村的平静。

大家都喝了不少,但沃沟村没有多余的房子,郑万和、魏国回县城了,江寒和何远光,还有黑玉亮都在队部的房子里住。

三个人挤在一间屋里,三张床,中间一个大火盆,晚上睡得倒也安稳。

第二天起来,刘德福的老婆已经做好了饭,玉米糁稀饭丢红薯干,馏好的馒头,吃完饭,江寒说要到村里看看怎么从蚕茧变成蚕丝。

刘德福赶快打电话:“齐二妞,快烧水,煮茧,准备缫丝,乡里的江书记要看看。”

交待完毕,刘德福说道:“现在煮茧缫丝的不多了,主要是自家用。一年也用不了几回。”

“自家用?我看你还有大人小孩们穿的衣服,也不是柞蚕丝做的呀。”

江寒虽说是三河县人,但对于柞蚕丝了解不多。一是黄沟村过去有养蚕户,但后来没有了。二是江寒从小上学,到其他村去得很少。

刘德福说:“是这样,柞蚕丝比桑蚕丝是粗了点,但是做出的衣服不腐烂。前年,有人在柴沟村挖出了一个坟,后来考古人员来了,里面的尸体都烂了,身上的衣裳都好好的。这衣裳就是咱们这儿的柞蚕丝织成的!”

“现在,山丝,哦,就是柞蚕丝,一般就是做寿衣,死人穿的。”

“结果,这个事传出去了,咱们做的衣服在咱们三河县、高平市都卖不出去!”

竟然有这种事?

前年,江寒正好在南粤。

“老刘,这就叫弄巧成拙!其实,也不一定是咱们县的山丝就千年不腐,主要是棺材,这个坟用的棺材是阴沉木金丝楠!”

文联主席何远光叹道:“县里本来是好心,借机宣传一下县里的山丝,哪知道跟寿衣扯上了关系!”

“还有,现在的衣服讲究个样式,一年流行一个款式,你一件衣服一辈子都穿不烂,谁也不想要啊,特别是年轻人不喜欢。”

“所以,山丝的市场越来越小,一个是容易跟死人、跟寿衣联系起来,心里膈应,一个是年轻人都不想穿。”

“所以,有不少村子已经不养柞蚕了,种起了桑树,养起了家蚕,用家丝织绸。”

江寒深以为然:“搞宣传就得慎重,弄不好就要起反作用。这就是个典型的教训!”

大家拐进一个山沟,进了一个村民小组。

这里大都是老年人,老年人还会老手艺,还有一些老式的织机。

年轻人一般都是夫妻二人一起在外面卖棉,到春节才回来一次,孩子都扔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看着。

大家进了齐二妞家的院子,齐二妞过去也出去卖过棉,丈夫的技术好,引起了当地人的嫉妒,夜里被人打断了腿,后来就回村里了。

齐二妞正在烧水,柞蚕茧已经泡上了。

“茧子为啥要泡呢?”江寒问道。

何远光看缫丝已经多次,并且在省报上发表过关于三河县缫丝的文章,于是就给江寒当起了解说员。

蚕在吐丝结茧的时候,正常情况下会一气呵成地吐完。

理论上讲,一个蚕茧能抽出来一根蚕丝。

蚕丝越长,在织绸的时候,接头就越少,绸面的光滑度就越高,其价格自然就高。

一个蚕茧的丝,长的有一千五百多米,短一点的也有几百米。

很少有人能做到抽而不断。

因为蚕吐丝的同时自身会产生丝胶,丝胶会把丝组成丝片,一个茧是由若干丝片拼起来的。

除去丝胶的蚕丝,叫做精炼丝。

以精炼丝为原料,就可以用织机加工成各类织物。

蚕蛹大概是先民的食品之一,剥食时先要撕去茧衣,再咬破茧壳。

由于偶然的原因,有人将蚕茧放入口中,茧壳在唾液中长时间浸润后,丝胶溶解,密缠的茧丝分离,因而无意中发现了缠在蚕茧上的的茧丝。

经过反复实践,有人悟出在合适的水温下就可以抽丝剥茧,于是将蚕茧在热水中浸煮,脱去丝胶,在丝绪浮起后,再缫取丝绪。

这就是最早的缫丝技术。

三河绸始于夏朝,唐朝开始兴盛。三河柞蚕丝绸在周代已为高贵衣料。东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后,官府即把柞蚕种发给百姓,积极倡导发展柞蚕生产。

到了唐代,三河绸已为宫中珍品。三河县令元德秀常以三河丝绸进朝献贡。

唐开元二十四年春,唐玄宗命三百里内县令、刺史入京献演,多少地方官兴师动众,只有三河县令元德秀仅仅携带几个民间伶人身着三河丝绸,轻装简从,抚琴献演。

主簿刘华劝他:“东都献演,非同小可,山野俚曲难登大雅之堂,身着山绸,恐污圣上耳目。”

元德秀熟知玄宗喜好,执意携绸献演,果然受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赞赏。

杨贵妃更爱三河丝绸,鼓动唐玄宗对三河丝绸通令嘉奖,帝王之爱,对三河丝绸起到了宣传广告效益,极大提高了知名度,很短时间内,三河丝绸的盛名传遍九州华夏,成为唐代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货源。

明嘉靖《县志》载:“洪武二十九年,官民夏税丝一千四百九十四两四钱六分五厘,折绢七十四匹七尺二寸三分四厘五毫”。

咸丰年间,山区农民植柞为本,以蚕为主,获利颇丰。光绪年间,三河县柞蚕业进一步发展,当时,民间与官府重视保护柞蚕坡,在两棵树乡立碑,把“广植蚕坡、保护蚕坡、爱养蚕蚁、严禁抽半、樽节草木”等五条政令、法规刻于其上,永远奉行。

听到这里,江寒问道:“这块碑还在不在?”

何远光道:“这碑差一点被村民拿去当门石!我当时刚好在,保护下来了。”

江寒松了一口气,还幸亏是文联主席何远光,幸亏他对柞蚕的历史文化了解很深,要是别的部门,不就是一块破碑嘛。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鉴宝:我的双眼能鉴别万物一字电剑 韩娱百花缭乱 仙医下山,七个师姐把我宠上天!唐无双 医武兵王俏总裁 韩娱之深夜食堂 天庭游戏平台 超级女婿绝人 都市之人生修改器 一夜成婿爱吃的狸猫 神仙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