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小飞把竹席放下,让冷小婉把黑漆长匣放在床上。
冷小婉放好后,轻轻地打开黑漆长匣,只见匣的内壁为棕红色,里面有一蜡纸包的纸卷,长约有三十厘米左右。
这里面肯定就是婉儿妹妹说的唐人真迹了,温小飞想,只是怎么这样小呢?这可比瓷瓶里那些要小得多了。他感到奇怪:或许打开会长一些?
“谁写的?怎么会这样小呢?是打开很长吗?”温小飞终于忍不住问道。
冷小婉却卖起了关子,说:“谁写的看过就知道了,至于为什么这样小,这与古代的造纸术有关,回头再说,先看字。”
这时,冷小婉已经取出了纸卷,小心翼翼地去掉外面包着的蜡纸。温小飞看见里面却是一个卷轴。
“这是一个横轴。”冷小婉说着,把横轴轻轻放在席上展开来。
映入温小飞眼帘的,是一幅古色生香的书法卷作,字体为端正俊秀的小楷。
“哇,写得真好,这字真漂亮,真洒脱,似乎也很有个性。”温小飞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冷小婉欣喜地说:“小飞哥哥,从你刚才用的这几个词,就说明你有了一些鉴赏能力。”
温小飞谦虚地笑了一下:“婉儿妹妹又夸我了,可是我能有什么鉴赏能力,还得你多教我才行。”
说完,他就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只见字迹秀美而灵动,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细看都是那么圆润而又灵动、洒脱,充满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神韵。只是其中有许多繁体字,他认不全。然而看落款,他倒能认得,落款以行楷写就,署的竟是“颜直卿”。
“呀,是颜真卿的字,可‘真’字怎么少了两个点呢?”看到落款,温小飞惊讶地问。
冷小婉禁不住笑起来:“什么少了两个点呀,人家就叫‘颜直卿’,不是‘颜真卿’!”
温小飞不好意思地羞红了脸,十分不解地问道:“怎么又冒出个‘颜直卿’啊?我们学的不是颜真卿的字吗?婉儿妹妹,你读给我听听,这里有繁体字,我认不全,这写的是陶什么的诗呀?”
“看你脸都红了,但不知不为怪,没什么,就像我不知道现在的许多事物一样,”见温小飞羞赧的样子,冷小婉不再笑,认真起来,“先说这诗吧,这是唐代颜直卿所录晋人陶潜的《杂诗》第三。”
冷小婉说着就读了起来:“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
陶潜的《杂诗》一共有二十五首,冷小婉读的这是第三首,表达了诗人对荣华易逝、盛衰无常的感慨。
“陶潜是谁?这首诗我怎么没学过呢?看来这个诗人不出名。”温小飞说。
冷小婉又不禁笑了起来,说道:“哎呀,小飞哥哥,这陶潜可是大名鼎鼎,我在你的语文书里看到有他的诗文,你没学过一篇文章叫《归去来兮辞》吗?”
“《归去来兮辞》?这不是陶渊明写的吗?噢——”温小飞突然恍然大悟,“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了!陶渊明也叫陶潜,老师讲过!原来是这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家伙!”
说完,停了一下,他又感慨道:“也是,五斗米够干什么呀?太少了,如果是五十斗,不,五十斗也不行,五百斗就可以折腰啦。”
冷小婉听了,再一次禁不住大笑起来:“小飞哥哥你真好玩儿,真会想,不过人家陶渊明可是高雅之士,就算是五千斗也不会折腰的!”
可是,听了冷小婉的话,温小飞却不屑地哼了一声道:“那倒不一定,不过就算他真是那样,也不对,他自己不吃饭,他一家老小也跟着喝西北风吗?没有一点点家庭责任感,你看,我爸要是不挣钱,我就得受罪了,所以这样看来,我爸妈去挣钱也是对的,比陶渊明有责任心,婉儿妹妹,我不会让你受苦的,将来为了你,我一定会为五斗米折腰的。”
温小飞一番话,说得冷小婉先是感到惊讶,最后便是无比地感动,心里暖暖的。而且,她觉得温小飞说得还很有道理,所以不禁动情地望着温小飞,喃喃地说:“小飞哥哥,谢谢你,不管怎么样,只要你不抛弃我就好,和你在一起,受苦受累我也不怕,我们女人就是这样,只要男人对她好,苦与累都不算什么,或许陶渊明的妻子也和我有一样的想法吧。”
冷小婉的一席话,同样也让温小飞很感动。是呀,他知道中国古代的女人都是这样,不怕打不怕骂,也不怕没饭吃,就怕一个字:休!
婉儿妹妹是古代人,这种思想很深,又复活于开放的今天,心里可能太缺少安全感啊,我一定要好好待她。温小飞在心里说。
“嗯,你说的也有道理。”心情平静下来的温小飞感慨地说道,“但让孩子们跟着受苦,作为父母,心里能好受吗?”
冷小婉无语了,心中对温小飞更加敬佩。她想:他这样有责任感,肯定会是一个好丈夫,这真是我的幸运啊。
“我们来看这字吧,再来说颜直卿。”冷小婉把思路拉回正题,“这颜直卿,乃是颜真卿的孙子。”
温小飞虽然已经意识到颜直卿和颜真卿之间一定有关系,但冷小婉的话还是让他感到惊讶,便迫不及待地问:“到底怎么回事?快说给我听听。”
接着,冷小婉就娓娓地讲起了颜直卿的故事:“颜真卿不光是唐朝著名书法家,还是一个政治家,他有三子,长子取父亲名‘真卿’两字的一半为名,叫颜直即,到北方番国做了多年人质,娶了当地一个女子刘云儿为妻。后来两人趁一次难得的机会逃跑,可是颜直即途中不幸得病死去。
“刘云儿已有身孕,寄居一百姓张大树家,不久便生下一子,而此时传来颜真卿被奸臣所害的消息,刘云儿便取丈夫之名一字,取公公之名一字,为儿子取名‘颜直卿’,以让儿子铭记父亲和祖父之忠烈,同时也希望儿子能继承其祖父在书法上的成就。
“刘云儿为感激寄居的张大树家,嫁给了他的儿子张小林,带着儿子定居在当地。她保存着公公颜真卿写给其丈夫颜直即的许多书信,以之教儿子颜直卿学习书法。
“这颜直卿大概是遗传了其祖父在书法上的天赋,学起来竟进步神速,极有成就。但是,可能是家庭影响的原因,颜直卿生性孤僻,很少与人来往,所以作品外传极少。后来,颜直卿不幸患病早逝,而他的字竟也在一场大火中全被烧毁。”
“哦,这是一个书法神童啊。”听了冷小婉的讲述,温小飞不禁感叹道,“太可惜了,怎么都烧了呢?那这一幅是哪来的?”
“颜直卿只有一个朋友,据传,他也只送了这个朋友两幅字,此是其中之一,”冷小婉又接着说道,“当年,家父救了一个老秀才,秀才无以回报,又孤身一人,所以就把这幅字送给了家父,据老秀才讲,他就是颜直卿朋友的后人,另一幅已经被他卖了。家父本不想收,但一见是颜直卿之作,便给了老秀才二百两银子,收下了。”
“可是婉儿妹妹,我还有一个疑问,这幅字怎么这样小呢?你打开来也不过才有四十来厘米,你那瓷瓶中的可都有大半米,有的还有一米多呢。”温小飞又不解地问。
“这是唐人的字,唐朝时的纸张最大也不过如此,这是一尺三分的规格,其长是一尺八分,不过那时的‘尺’与今天的应该不一样。”冷小婉解释说,“据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记载,晋代时最大的纸宽一尺三分,长一尺八分。唐代造纸仿照晋代的标准,而元代以后,纸就达到四尺了。”
冷小婉说的非常正确。晋代一尺约合今天的25.8厘米,换算后,晋朝大纸约宽31.3厘米,长43.4厘米。温小飞看到的这一横轴,算是那时最大的纸了。
“那,现在如果买到大于这个尺寸的唐代以前的书画作品,就是假的了?古人不会拼起来用吗?”温小飞又不解地问。
冷小婉高兴地说:“问得好,你说的对,那时确实不惯于拼接使用。比如二王真迹使用的纸,大都是高约一尺多一点,长约一尺半,如果说买到比这大的,明显就是假的。”
“你知道的真多。”温小飞由衷地赞叹道,“婉儿妹妹,你肯定读了很多很多的书。”
而冷小婉却笑了一下,感叹道:“颜直卿书陶公之诗,意在告诫自己要抓紧时间练字,‘古人学问无遗力’,陆放翁说的真好啊!”
温小飞心想:这幅字果然是希世之宝,看来比他爷爷颜真卿的字还值钱。所以,他也是唏嘘不已。只是,他不能像冷小婉那样,来两句诗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
他的脑袋瓜子转了好几圈,才想起冷小婉刚才说的诗句来处,就说:“你说的陆放翁就是陆游吧,他的什么《冬夜读书示子聿》,我在小学学过,对了,你怎么老说古人的字号,而不说他们的名字呢?我又差点不知道是谁。”
冷小婉笑道:“古人多以字号行天下,叫名字是不礼貌不恭敬的。”
“噢,是这样。”温小飞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然后说,“那我也要练字‘无遗力’才行,不然‘少壮不努力,哥哥徒伤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