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阿青的消息已经不重要了。既然他已从嫡兄处知道了洛阳的意思,阿青的消息也不过是佐证,于他的决策并无实际意义。
更何况,万一洛阳催促得急了,又被崔慕平看见,岂非双重压力?
但问题是,阿青却至今未归,让卫茂良一直心下暗暗不安。他确定信是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洛阳的,但他不明白是洛阳的回复慢了,还是阿青在半路出事了。
思忖良久之后,卫茂良还是收拾了行装,从真定城外出发,与暗中潜行至行唐的队伍汇合。
他们的目标是——驻扎在行唐的云麾将军,赵燮。
卫茂良一直将赵燮视为他心目中最强的对手,在摸清赵何夫妇在恒州的排兵布阵之后,他很快意识到,赵燮就是那一支时刻等着他的奇兵。
中原文明的形成,可以说是内部不同地域的文明互相交融碰撞,也可以说是在外部强敌的环伺下破茧成蝶。
在它初具雏形的时刻,北方民族的骑兵,始终是高悬在中原王朝头顶的一把利剑。
骑射一艺,即为在高速奔跑的马匹上弯弓搭箭。在毫无保护措施的马匹上学习射箭,必须克服马匹的颠簸,提高射中的准确率,并非是件容易的事。
加之马匹乃军需物资,即使是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的中原文明,绝大多数民众也难以擅长骑射。
而生于马背上的北方民族极善骑射,加之地势俯冲的优势,数百年来,中原王朝始终保持着防守的位置。
而在不善骑射的中原内部,骑兵之间的战役往往以骑马至战场,两军相遇后下马步兵作战为主。马匹在其中仅仅作为一个赶赴战场的交通工具,失去了骑兵作战的本来意义。
至汉武时期,卫、霍两位天才般的将领终于改进了中原骑兵的作战技术。他们不再与北方民族竞争同一个骑射的赛道,而是选择了更适合以步兵的大规模、服从性的训练方式为基础的——
冲杀。
冲杀有效地将骑马独特优势发挥出来,使步兵的砍杀技术结合骑马奔跑的冲击力得以十倍百倍的放大。马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交通工具,它与骑兵本人构成了有机的整体。
然而,冲杀使得另一个矛盾被迫放大。高速奔跑的马匹,由于骑兵需求量的剧增而导致训练的不足,使得骑兵在冲杀过程中极易坠马伤亡。毕竟在骑射时代,能马上冲锋的,都是自小马背上长大的民族。就算不一定能射准,肯定是摔不下来的。
中原文明在北方民族的铁蹄环伺下,根植的实用文化发挥了作用。他们通过不断加高马鞍来降低坠马的风险。随之而来的是,过高的马鞍给上马带来了种种不变,又急需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数百年来,围绕技术变革,此消彼长的矛盾发展,历史终于走到了矛盾解决的出口——南北乱世时期,马镫横空出世,并最终成为骑兵的基本配备。
马镫的产生,彻底改变了骑兵的地位。骑兵的冲杀成为一个门槛低,可大规模训练和推广的技术。中原骑兵大规模发展的同时,马镫也传到了北方民族,双方在互相学习中争先恐后地发展,共同谱写了南北乱世最血腥而悲壮的时代弦音。
至南北乱世,对后世最具影响力的骑兵最终形成。他们以冲杀技术为核心,以马镫为基础,经数百年的发展,日臻成熟。
赵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将冲杀这一技术发挥到极致的天才。
而卫茂良代表着另一个发展方向,在冲杀技术已成正统的当下,卫茂良训练了一支以骑射见长的翎骁营。
这种复古的技术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冲杀乃骑兵对垒,直到双方短兵相接之前,仍有一段空白期。如果利用这一空白期,率先发起进攻,前锋骑兵的进攻之势受阻,将极大程度上挫败对手的士气。
加之马镫的发明,在马背上保持稳定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骑射的训练周期也大大缩短,培养一支精于骑射的队伍成为了可能。
关于卫茂良与赵燮,北方民间编出了各式各样的段子,诸如,“一箭射程之内,赵燮不如卫茂良;一刀半径之内,卫茂良不如赵燮。”
卫茂良与赵燮,就是骑兵艺术发展近百年来一对双子星。
北方大地上,最势均力敌的传奇。
即将见到自己的老对手,卫茂良此刻的心情却并没有愉悦。阿青迟迟未露面,让他心中的担忧逐渐放大。
加之恒州真定至行唐一带,多为平原,本就不便于隐匿行军,周遭无山险可依,再如何衔枚裹蹄,时时刻刻都有暴露的危险。
敛声潜行过滋水,至行唐县内。行唐地处平原,无山险可依,正是骑兵大规模作战的好战场。
离行唐县城还剩最后一个浅坡,卫茂良示意众军停下脚步,原地修整。自己则趴在浅坡的最前端,眯着眼远眺广袤平原上的孤城。
行唐周围一片风平浪静,紧锁的城门外仅有几个兵士把守城门,
“他们发现我们了。”
他的副将也跟着卫茂良趴在浅坡仔细观察,“这是为何?”
“明面上战火集中在真定,行唐没必要封锁城门戒严。没有物资流动,一个小县城撑不了多久。赵燮敢封,必然是在等着我们。”
赵燮封城,是为了保护百姓免遭战火荼毒。
卫茂良暗忖,还行,不牵涉百姓,还算有底线。
既然对方已经早有准备,再拖下去也不合适。自己带的骑兵本就为了掩人耳目,没带多少粮食,加之真定那边也撑不了多久——
唯有一战。
数万骑兵翻过浅坡,如宽缓而浩荡的浪潮被推至巅峰,再以摧枯拉朽之力缓缓滚落。
行唐城外,巡逻的兵士见到南方浅坡上的骑兵,三声锐利的哨鸣直冲云霄。
城门骤开,两列骑兵从行唐城内杀出,则更似山间溪流,蜿蜒曲折而欢快奔逐着。
为首一骑红衣,深绛色的铠甲宛如飞箭上一簇明火,绷直了拉出一条锐气逼人的线,带出了身后数万骑兵逐渐壮大浩荡。
正是那位享誉整个北方大地的名将,赵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