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了。
消息传回洛阳,再等洛阳的回信,足够赵燮荡平恒州,再与何君璧合围井陉。
更何况,卫茂良不能保证洛阳方面会听从他的建议,先打行唐再攻真定。
武将与君主的关系向来危险,更何况稍有不慎,便会走到你死我活的境地。
他不敢保证李世默对他百分百的信任。就算李世默百分百信任他,那李若昭呢?
李若昭疑心深重,加上她对李世默的影响极大,李若昭会同意他的想法吗?
如果他没有向洛阳方面汇报,他尚且还可推说时间紧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云云。可如果消息送到洛阳,洛阳方面没有允准他的想法,反而责令他先打真定,他又该如何处理?
然而,他也没有办法用军事上的道理说服崔慕平——
当然他完全可以限制崔氏的活动,将之软禁起来,等到他先打行唐,再伐真定之后,把他放出来。
但关键是,整个河朔、河东,想要卫茂良死的人很多。如果他将崔慕平软禁起来,一旦被有心人拿来大做文章,传到洛阳去,他又该如何处理?
为将者,不可不懂政事。自古战出于政,为将者,身在政局,想要活命栖身,也必须深谙政局。
战场的明枪尚可躲避,朝堂的暗箭却未必能防。
卫茂良已经想尽一切办法,让维持自己与京城之间的相安无事,这样他才能专心镇守太原府。
一旦这种抉择翻到明面上,他和洛阳的体面关系很可能就到此为止了。
卫茂良背转过身时凝眸沉思片刻,把这层关系捋清了,再转回来时还是一脸云淡风轻,柳叶般的眼睛微微垂下。
“这样吧,崔将军与晚辈各退一步。恒州与洛阳相距千里,我们以五日为限,如果在二十三日之前,洛阳回信了,我们就依宣王殿下的意见。如果五日之后,我们尚未收到洛阳方面的来信,便依晚辈的意见,先打行唐,再攻真定。”
“那也不行。我们举家皆在卫将军的控制之中。卫将军如果有心从中作梗,按住洛阳的来信又该如何?”
卫茂良忽提高声音。
“既然本将有能力按住洛阳的消息,那本将何用在这里与崔将军浪费口舌?”
卫茂良话未说完,意思已经很清楚了——
如果我不守道义将洛阳的信截获下来,此刻本将便能将崔将军当即拿下软禁。我卫茂良并非没有这个能力,只是行事坦荡,不屑于做这些蝇营狗苟之事。如再有多言,别怪我如您所愿,用些不干净的手段。
双方勉强达成共识。
接下来就是写信和送信,在崔慕平的见证下,卫茂良将请示洛阳方面的信件写好,封缄,当着崔慕平的面送了出去。
终于送走了喋喋不休的崔慕平,卫茂良很快招来自己的心腹阿青。
“八百里加急送往东都之后,时刻派人盯着洛阳的回信。一旦回信进入河朔地界,立刻派人化妆成何君璧手下的人,截下来。”
阿青虎头虎脑的,但跟随卫茂良多年,忠心不二,格外可靠,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他很快点点头。
“明白。”
“另外,派五千人动身准备前往真定,动静要大一点,最好闹到人尽皆知,赵燮何君璧知道那是最好。另派一万人暗中潜行至行唐,这一路大军昼伏夜行,分成一千人的小队,分批前进。剩下的三万余人,现在就可以暗中通知到每一个人,二十三日即将起兵,让他们做好准备。”
卫茂良的计策是,崔慕平这边可以拖,但自己的准备不能拉下。必须要在包围真定之前,消灭赵燮手中的主力,否则便会腹背受敌。
洛阳的信无论如何都不能收,只能让信“合理”地被劫走。
然而,四日之后的下午,洛阳方面的来信却送到了井陉。
不是阿青没有截下来,而是这封信,压根就不是李世默写来的,是来自他那个留在东都任司农寺卿的兄长,卫茂忠。
“吾弟展信安。惊闻吾弟用兵恒州,兄心中甚感不安。近日东都多有流言,言弟拥兵自重。主虽未深信,然祸乱恐生肘腋之间。弟宜先伐真定,以示忠心,以应民望,保卫氏门楣。弟再拜顿首。”
等会儿,洛阳的口径是,先打真定?
卫茂忠是他的嫡兄,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兄长他了解。卫茂忠虽为卫家之后,但带兵打仗的能力不算出众,民政能力卫茂良自诩也比不过他。
然而,卫茂忠善于审时度势,与人交往的能力很强,游刃于诸多势力之间,。
所以他才把卫茂忠安排在洛阳,一是留给李世默制衡河东节的棋子,二是卫茂忠适合混迹官场,在洛阳的周游,还得靠他。
加之卫茂忠在洛阳立于朝堂的底气在他,应该不会做出背刺卫茂良的举动。
这样一个人打听到的消息,当是不会出错的。
但真定又是万万打不得的,在没有把咫尺之隔的赵燮消灭之前,打真定就是死路一条。
洛阳方面的来信已经派阿青去截了,目前还没有消息。就算有了消息,左不过是催促他用兵真定,到时候有了实际的指令,更难办。
在帅帐之中逡巡几圈,夜色已深,周遭营地的灯火一盏一盏地燃了起来,窸窸窣窣的,像虫鸣一般,格外具有生命力。
为将者,不可拿每一条兵士的生命当儿戏。
他思忖片刻,叫来了副将。
“传令下去,明天开拔。两万人留下佯攻真定,其中每五千人一波,在马尾上绑上枝条干草,在队伍后方来回奔跑扫尘,动静一定要闹得大一点,越大越好。”
卫茂良顿了顿,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一般,缓缓道。
“剩下的三万人,加上翎骁营,我们准备北上行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