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好不容易才答应帮助自己看护后路,自己这般偃旗息鼓回去,保不齐还得重新加入到西线战事之中。
楚行只得与诸将思索破城之策。
楚行也没有想到,最后献策的竟然是年纪最小的卢象观。
卢象观在楚行耳旁叨咕了一阵之后,楚行的眼睛越来越亮,最后楚行与诸将一番合计,大家也都觉得可行。
之后,一骑兵离开大营,飞速回到平山墩。
次日,便有数千青壮牵着牛马辎重而来,夜半时又迅速离去。
接着,平山墩开始在城外挖掘壕沟,搭建鹿角,防止反贼突袭,同时打造攻城器械,做出一副大战的样式。
盟主都来了,反贼自然军心振奋。
但是城外的大军,在接连不断的打造攻城器械,大家都知道平山墩不是好惹的,情绪也难免有些过度紧张。
而紧张之后,则是无尽的疲惫感。
现在战事紧张的是葭州,米脂则相对来说,只是与葭州作为掎角之势的一座辅助性城池,所以沉浸在疲惫感中的军士,多少有些懈怠了。
一个穿着明军棉甲,头上歪斜着戴着军盔的头目,正躲在城楼下喝着凉茶,跟自己身边儿一名亲信说道:“昨日,赵老七挨揍了,他过去看了一眼,脑袋上那大包跟馒头似得,他老大竟然连个屁都不敢放!都是跟朝廷作对的,怎么他们就高人一等。”
“没办法啊!人家王自用是盟主,咱们家赵四儿,是个地地道道废物!如今挨揍都是轻的,你可知道,这钱粮都得优先供应他们三十六营的兵马。”对城中的那些新增的反贼,他的亲信也同样恨的牙根疼,“如今王自用鸠占鹊巢,他们能不能打暂且不说,反正我知道粮食吃的挺快,我估计到时候别说防御朝廷官军了,咱们自己会不会被饿死都不好说。”
两个人也只是骂一顿出出气,若是真的让他们跟三十六营的人产生冲突,他们是真的不敢的。
因为王自用这个盟主可真的不是白当的,手底下能人无数,兵将更是多的吓人。
二人正在唉声叹气,忽然听到城墙上有人大声喊叫,城楼下的头目瞬间一惊,赶忙跑出来,两个人顺着士兵手指的方向望去,却见视线尽头,一队人马正在缓慢靠近。
“什么情况?”
反贼瞬间变得紧张起来,因为米脂这个地方没有值得攻打的地方,大家都觉得朝廷不会派兵攻打此地,而且攻打米脂,若是一时间拿不下来,其他地方的反贼,就会立刻支援过来。
仔细看了一阵,却发现是一支几百人的队伍。
如今官兵已经被打怕了,西边儿的楚行正在闷头对付赵四儿的主力,这里应该是比较安全的,但是米脂现在只有四千多兵马,而且大半人马在城墙上,其他人休息,准备换防。
如果真的有大规模的军队来此,这仗还真的不好打。
“是商队!”
因为平山墩在西北大力发展商业,不断推陈出新,弄一些新鲜玩意,导致虽然秦地和晋地的战乱不断,但是总是有大胆的商人来秦地购买商品。
这些商队的人口,也不会特别多,一般都是几百人,至一千人。
而且使用的都是一些镖局护送。
这些反贼多少也见过一些,而且他们一般是不愿意屠杀商队的,因为没有名气的反贼屠杀商队还好,像是王自用、赵四这等规模的反贼,一旦对商队动手,就意味着他们彻底跟这个世界的商人断绝了关系。
他们抢劫来的金银卖不出去,他们也休想在商人手里,买到一粒粮食。
这个反贼头目还拿不准主意,是不是要跟城中示警一下,告诉大家伙有人在靠近米脂,却已经有眼尖的手下人,道明了对方的身份。
这支队伍,远处看着虽然多,但是实际上才一百来人,只要是马匹特别多。
反贼头目点了点头,这倒是符合情理,因为谁都知道,平山墩治下,靠近草原,他们做这马匹生意,这一点不论是朝廷,还是反贼,都是知道的。
只是这支商队,走的非常慢,一直走了半个多时辰,还没抵达米脂城下,看的守城的士兵都有些不耐烦了。
打头的商贾年纪不小了,穿着甚是华丽,一看就是雍容的富贵商人,见米脂城关闭,在城下大声喊道:“诸位军爷辛苦,小老儿远道而来,烦请开下城门,行个方便,小老儿必有重谢。”
这小老儿一口地道的山西话,一看就是走南闯北的晋商。
按照惯例,别管是官军,还是义军,商队只要想入城,就得给人家好处。城中的反贼,自然是知道这条规矩的,谁不想发财呢?
只是如今盟主已经发号施令,让大家不许开城门,守城的首领也说了,万事小心,没有他的命令,不许打开城门。
无奈之下,有士兵喊道:“有军令,米脂最近不能开城门,你们去别的地方吧。”
都是做买卖的,谁愿意得罪当兵的,听说有军令不能开门,老头连忙点头,领着队伍折返而去。
商队转向,行商的伙计中却有些毛手毛脚的新手,牲口也看顾不好,便在这时,一匹驮货瘦马不知何故突然受惊,竟扯断缰绳离队而去,引商队众人吆喝不已。
队伍后列一名少年扬鞭跃马飞出,不多时便追过惊马,弯腰将缰绳扯到手中,用力拉扯,终将惊马止住。
“少年好骑术、好气力!只是投身商贾之流,却是可惜了些!”
城墙上屯长是个识货的,忍不住在心中赞了句,只是那匹惊马背上所驮货物已全跌落下来,老商人不由得恼怒,转头喝骂几声,队中又有几名少年伙计忙跑上前去拾捡打包。
“首领,是呢绒!”
包裹着货物的皮革已掉落,不用身旁军士提醒,屯长也已见到,那并非盐包,而是滑亮的匹匹绸绢。
老行商在等毛头伙计们将惊马的货物从新包扎好,其余人们却已在吆喝牲畜准备离去,城墙上官兵俱喧哗起来,不住叫停。
这商队竟不是过来贩盐的,可有些少见。
只是自打边军涌入后,他们这些郡县兵再没得太守打赏过,看到这么多呢绒,别说军士们眼红,就是屯长也心热起来。
老子要能拿两丈呢绒回去,家里女人还能不快意?
至于军令,去他的,这边全是自己人,咱偷偷放他们进去,都没人能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