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穿越:2014 > 第337章 巧妙的思路

第337章 巧妙的思路(1 / 1)

第337章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相比于黄静身上的种种变化。

反倒是来自于同学和朋友的变化更为直接。

就拿刘繇以及何思远这两个林灰向来交好的小伙伴来说吧。

以前无论是在初中的时候还是在高中的多数时间里。

三人之间虽然有不少交往,但客观来说,当时林灰和他们之间的交往其实是很平等的交往。

但现在三人的关系交往中,则有些“变味”了。

现在刘繇、何思远、林灰三个人的交往过程中,似乎隐隐以林灰为首了。

已经有这个迹象了。

就拿此前关于专业的选择。

刘繇和何思远就都问过林灰的意见。

以林灰对刘繇和何思远的了解,两人性格都是蛮独立的,而且做事情一向是很有主见。

像是选择专业这种事情两人就是连父母的意见都未必会征询。

可前不久却跑来征询林灰的意见。

呃,这在林灰看来可不是好事情。

还没结婚呢,反倒要多两个“傻儿子”了么。。。

一些前世今生能谈得上推心置腹的朋友尚且有这些可以觉察到的微妙的变化。

更不要说一些关系一般的同学了。

不少人甚至问询林灰假期旅游要不要一块玩?

甚至还有不少关系一般般的女同学也这么问。

(⊙﹏⊙)。

对此,林灰就很无奈。

说实话,对于关系一般的同学。

林灰内心深处面对这些人时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

这种感觉类似于一种疏离感。

之所以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

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来是重生的缘故,现在除了前世像刘繇啊、何思远这些林灰一直保持着联系的那几个之外。

其余的基本上都七年未见了。

现在的多数同班同学对于林灰而言实际上都是些熟悉的陌生人。

换作是谁跟一些七年未见的同学都有疏离的感觉。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此时的林灰和同学们走的不是同一条路。

林灰周围的人可能还沉浸在高考出分之后各不相同的情绪中。

林灰已然走向了不同的路。

人生如果是一场游戏。

相比于普通玩家,重生者毫无疑问就是妥妥的挂比玩家。

普通玩家跟挂比玩家怎么可能走同样的路呢?

当然之所以产生疏离之感不仅仅是因为所选择的路不同。

跟林灰的发展速度过快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然仅仅是相对发展过快。

事实上,内心深处对于现在这个发展速度林灰依然不是很满意。

林灰恨不得将一天当作48个小时用。

不过即便是这个林灰不甚满意的成长速度已然羡煞旁人了。

相对于同班同学,林灰的无论是事业上的成长还是学业上的成长。

都堪称坐着火箭往上升。

现在这种情况很像一句诗描述的那样: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以上种种都无可避免的导致了疏离。

这种“疏离”是林灰内心深处的感觉。

这种感觉有点类似于孤独感,都是很主观的感受。

作为一个重生者,原本就是一个孤独的行者。

重生大概二十多天之后,林灰似乎比刚重生那会更孤独了几分呢。

尽管如此,林灰觉得这不是坏事。

很多人惧怕孤独。

但在林灰看来,孤独代表着内心的圆融。

单身狗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客观来说孤独的人心灵往往更健全。

不需要找寻另一半。

具体到林灰现在的情况,“孤独”正说明林灰的发展方向是对的。

毕竟林灰所选择的路本就是一条少有人同行的路。

虽然现在的林灰因为过于优秀而有点离群。

不过问题不大,与优秀为伍。

迟早会有同样优秀的人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身边。

当然,以上无论是“疏离”还是“孤独”都仅仅是存在于林灰的内心深处很主观的感受。

周围人并没有将林灰刻意孤立出来。

相反,因为林灰一系列一鸣惊人的表现。

在同学的口口相传之中简直被吹得离谱。

连带着林灰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林灰”在同学眼中俨然已经成为了“牛比”的代名词。

林灰不是虚荣心很强的人。

他并不是很汲汲于这些虚名。

但不管怎么说,在同学之间名声的上涨也是一件好事。

这几乎意味着涉及到同学关系林灰甚至不需要刻意维护。

只需要不肆意妄为的破坏,就能拥有不错的同学关系。

这无疑将少耗费林灰很多维系同学关系所耗费的精力。

“维系关系”?这话似乎显得林灰很功利。

其实不然,虽然林灰渴望良好的同学关系。

但好歹林灰也是有外挂傍身的人。

林灰也没指望同学关系会给他提供什么助力。

只希望别后背受敌起就行了。

……

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上是有基本盘的。

构成基本盘最核心圈的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家人。

而家人之外则是姻缘关系构成的基本盘次核心圈。

而在此之外,基本盘最广大的外围则是由校园关系和老友关系构成。

而同学关系就是校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到社交基本盘的外缘虽然不怎么重要。

但一样要稳固。

别哪天稍微林灰遇到点小波折这些人里面出现一些落井下石的人。

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面上都不好看。

而且不光是面上不好看的问题。

有时候熟悉你的人反目之后比敌人还可怕。

总之,林灰渴盼比较稳固的同学关系。

就现在来看,林灰和高中这些同学的关系还很不错。

林灰希望今后依旧能保持这种状况。

涉及到社交基本盘的核心圈——亲人。

林灰完全不需要有什么好担心的。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家,始终是林灰最温暖的港湾。

而家人们始终是林灰最坚硬的后盾。

林灰虽然是重生者,但并不是孤儿。

非但不是孤儿,林灰家里现在也算是四世同堂了。

重生之后林灰觉得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太爷爷还健在了。

虽然此时太爷爷已然97岁了。

但太爷爷除了腿脚有些不便利之外,耳不聋眼不花。

之所以腿脚不方便是因为早期战场流弹的缘故。

说起来林灰的家庭虽然物质条件算不上出生就在罗马那种。

但家庭背景却也算得上根正苗红。

毕竟林灰太爷爷那辈就开始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战斗了。

在林灰太爷爷的熏陶下。

林灰家里很多人都曾入伍过。

远的不说,林灰父亲那代人里里林灰的大伯也经受过战争的洗礼。

林灰父亲虽然没经过战争。

但也参过军的,之后转业的。

至于林灰母亲那一系。

则是从事教育/科研方面的人员比较多。

像林灰家庭谈不上什么树大根深的背景。

但遇到见真章的时候反正不会掉链子。

就这么说吧,最严格的政/审林灰也能顺利通过。

基本就是buff叠满了。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熏陶成长。

林灰有些东西可以说是刻在dna里面的。

重新来一遭,林灰从内心深处渴望着做一个真正意义上对国家有用的人。

尽管以“有用”和“没用”来衡量人的价值这种做法多少有将人进行物化的嫌疑。八壹中文網

但不管怎么说,林灰希望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不过发挥出价值神马的这些也都是后话了。

现在比起这些东西摆在林灰面前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

——林灰要尽快打破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这个概念的出处是桑斯坦所著的《信息乌托邦》这本书(2006年)。

桑斯坦认为,在信息传播中人们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只会注意选择想要的或能使自己愉悦的信息。

久而久之人们接触的信息就越来越局限,越来越窄。

这种现象就像蚕吐出来的丝一样,细细密密地把自己包裹起来,最终像一个蚕宝宝一样被桎梏在“信息茧房”内,失去对其他不同事物的了解能力和接触机会。

当时,他的这一观点还只是作为一种推论和预测。

毕竟在桑斯坦最开始提出“信息茧房”时,尽管人们对算法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认识是十分片面的。

至少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对信息技术方面算法的认识的还是相当模糊的。

尤其是当时的人们根本就意识不到算法带来的威能。

当算法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并成为内容分发的通行规则之后。

人们才惊奇地发现,原来“信息茧房”已经悄然降临了。

在现在这个时代,各种信息海量爆发。

海量爆发的信息使得网络信息极为丰富,可谓无所不包、应有尽有。

在这样信息丰富的互联网中,人们接受信息的自由度空前提高。

人们有琳琅满目的信息产品,可以随意选择。

当然,当用户选择之后,其实是有无数双“眼睛”在关注着你的选择的。

而操纵着这些眼睛的东西就是各种各样的推荐算法。

在这些算法的作祟下,你会发现之后对伱的推送信息的针对性大大增强。

用户关注过什么、对什么感兴趣。

网络智能系统会跟踪计算、源源不断地为你推送相关信息。

坦率地说,这种算法最初目的未必是为了让用户闭塞起来。

之所以有这样的推送机制只是为了让人们获取信息更为便捷。

但客观层面上,这种推荐体系也却是容易让人们越来越容易迷失自我。

陷入“信息茧房”营造的环境中。

人们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信息,而网络智能系统则“监控”他们。

不断关注独特和同质化的信息传播。

其结果是,人们变得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个人满足,以至于对其他信息完全漠不关心或无暇顾及。

最终用户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

在这样一个小圈子里,信息的同质化互动往往又会加强他们的兴趣和意见。

并导致对某些事情和想法的痴迷和偏执。

这反过来又大大降低了与他人交流的可能性,限制了对客观世界的整体感知。

渐渐地,不知不觉人们就陷入了“信息茧房“里。

这一切的一切,听起来似乎很不可思议。

在互联网这么一个开放式的空间。

反而会形成一个闭塞式的“信息茧房”了呢?

仔细想想甚至会让人有细思极恐的感觉。

但这就是事实,现在的话信息茧房的迹象可能还不是很明显。

但如果一如前世那般发展的话。

再往后几年,在算法精心勾勒下各个软件处心积虑的推荐给用户所偏好的内容。

让用户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这是常有的事情。

而现在林灰面对的境况就很类似于面对着一个信息茧房。

林灰所获取的消息的主要手段也终究是靠各种各样的网站。

而各种网站上想获得通达的信息网络终究是有局限性甚至说是带有一定层次的误导性的。

或许林灰看到的信息只是背后的人或者说各种大数据下的算法想让林灰看到的呢?

相比于各种社交网站靠算法构筑的“信息茧/房”来说。

对个人的社交而言,类似于信息空间中所存在的“茧房”同样可能是存在的。

对于这种东西前世有个专门的词叫“社交同温层”。

像“社交同温层”这种理念上神似“信息茧/房”的背后倒是没有算法啊大数据之类的技术手段的身影。

不过其形成依然是有特定的原因的。

按照前世人们的总结,“社交同温层”这种东西其形成的原因无外乎是两大因素:

第一大原因,自然是个人对信息的主观偏好;

而第二大原因,便是每个人身边的“社交圈”。

个人对信息的主观偏好容易理解。

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有的人日常刷某音,有的人却几乎是字节系的绝缘体。

而涉及到个人身边的“社交圈”是什么意思呢?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在现实世界,人们总会有意无意地与意气相投的人亲近,而对“三观不合”者敬而远之。

而在网络空间,人们也差不多是同样的做法。

在网络技术的帮助和主观的选择下,人们同样会偏向于选择与自己观念相近的信息,而排斥立场相反的信息。

(本章完)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才是顶流巨星! 四合院的悠闲人生 这才叫功夫巨星 楚东恒华悦然 都市最强装逼系统 倾君一梦负韶华 东恒青云楚东恒华悦然 离婚后,我靠拍特摄片逆袭 东恒青云 我养的大蒜坨成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