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讨口水喝吗?”沈轻灵从怀里掏了一把枣儿糖出来,递给那小丫头,“我是过路人,不是坏人,只想讨口水喝。”
“囡囡,回来!”
一声相当尖利的声音在院子里响起。
小丫头吓得一个激灵,连忙往后退。哪怕她眼神还落在沈轻灵的手掌上,也不敢再往前走一步。
沈轻灵直起身,顺着门缝往里看,依稀看到个穿着绛红色襦裙的中年妇人站在院中,脸色蜡黄,眼神惊惧。
接着,那个妇人几步过来,将小丫头抱起,又赶忙将门给推上,匆匆落了栓。
“劳驾,我只是个过路人,想讨口水喝。”沈轻灵将金丝缠玉的手镯取了,俯身沿着门底下的缝,将其推了进去,“您要是不嫌弃,可以收下,只是我真需要一口水,若能多口馒头,就更好了。”
门内十分安静。
沈轻灵不急也不催。
她将马栓在门口的树干上,接着走回去,一手搭在门上,余光则瞟着地上,直到看到那镯子被拿走,才松手往后退了一步,等着门开。
其实妇人要是不收镯子,死不开门,沈轻灵是打算强取的。
好在,一切都不必要走到那一步。
“先说好,就一碗水,一块馒头。”妇人单手抱着小丫头,将门打开一条缝后,利索地把沈轻灵拽进来,又赶紧把门重新关上。
到这时,沈轻灵才看到,院子里还坐着个人。
没有腿的男人。
他就这么神色冷漠地坐在院子里的槐树下,膝盖以下空荡荡的,膝盖上则摆了个本书。似乎书不是用来看的,所以由着风将书页吹拂翻动。
“这是我夫君,早年间出了些意外。”妇人看沈轻灵面色诧异,多嘴介绍了一下,“您在正堂等等我,我这就给您烧水热馒头。”
小丫头被她放下来之后,眼神还纠缠着沈轻灵的手。
“想吃?”沈轻灵将两只攥成拳头的手都递向小丫头,随后笑眯眯地说:“那你猜一猜,哪个手里有糖?要是才对了,那就都给你。”
原本沈轻灵以为小丫头会很开心地过来选,可没想到小丫头只是咬着嘴唇,偏头看了眼树下的男人,没有动,也不说话。
男人缓缓抬眸,望向沈轻灵,说:“贵客喝完水,就赶紧离开吧。这里不是久留之地,也不喜欢外乡人。”
“爹。”小丫头奶声奶气地喊了他一声。
“不许吃。”男人斩钉截铁地阻断了小丫头的枣儿糖之梦,“吃了会怎样,你不记得了?给我老实些,不要动歪心思。”
沈轻灵只觉得这一家子都十分古怪,也不再多说什么,沉默地席地而坐,又拆了颗糖塞在嘴里,吃得格外香甜。八壹中文網
可怜的小丫头看得直吞口水。
那厢,妇人在厨房一通忙活后,端出来一碗热水和一块有些发黄的馒头,请沈轻灵坐去堂屋里享用。
男人也跟着被小丫头费力地推进了堂屋。
似乎是为了节约柴火,妇人干脆做了一家子的饭。只是他们面前的不是馒头,也不是白饭什么的,而是一小碗明显冰冷的稀粥。
“你开了灶火?”男人扫了眼沈轻灵面前那冒着热气的水,问道。
妇人连忙摇头,小声解释:“是用的早先剩的一点炭,在烟灰里头煨热的,没有生火。”
沈轻灵哦了声,将信还给薛玉后,不说话了。
四下安静,凉风吹拂而过,带来了一丝冬日的寂寥。
许是觉得再沉默下去,显得有些古怪,薛玉便率先开口,嘱咐道:“二娘子明日是头一回学做婢女,此番恩情,薛某记下了,改日二娘子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薛某万死不辞。”
说得还挺严重。
沈轻灵挑眉抬头,看着他眯眼一笑,说:“不用改日,现在我就有一事想让阿玉给我解惑。”
汴京的消息,自然是薛玉要只晓得快许多,且他是朝廷重臣之子,自己又身兼重任,一些事还没传开,就会先到薛玉的案头上摆着。
“但说无妨。”薛玉交手行礼。
冷风里站着说话,多有不适,沈轻灵便转身往屋里走,边走边说道:“阿玉久在汴京,该是有自个儿的消息获取手段的,可知道如今汴京里有什么新鲜事?”
屋里映秀赶忙去烧热水泡茶,毓香则匆匆过来拉开椅子,送薛玉入座。
薛玉初听沈轻灵这么问,还没弄懂,只挑了些市井趣闻说,后见沈轻灵面露不耐,才直截了当地问:“二娘子想知道什么?”
“听说,几个月前,四皇子开府纳妃了?”沈轻灵手拈茶盖,拨了拨香气袅绕的茶汤后,慢条斯理地说:“这样的趣事,才知道阿玉挂在嘴边,不是吗?前些日子买拓片的时候,还看到说汴京那位相爷行事不端,惹了官家不悦,可是真?”
拓片逢初一十五才满城兜售,眼下沈轻灵挂心于汴京种种,着实不想等太久。
“四皇子?”薛玉没料到沈轻灵会提到四皇子,在他心中,沈轻灵不像是会关心这种儿女情长的人。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是沈轻灵想听的,又并非什么机密要闻,薛玉就一五一十地娓娓道来。
原来,四皇子的确开府了,但没有纳妃。
薛玉听说的是,四皇子以挂心母妃为由,暂拒婚配,而紧接着,宫中就传了道密旨出来,说是准四皇子来年四月,领兵北上抗敌。
有了四皇子开头,他底下那些已经够年纪的弟弟们,自然也都忙不迭地申请出宫建府了。
再说到相爷。
薛玉似是玩笑地说了句,这沈相爷说起来还是二娘子您的本家,百年前指不定是同一扇门里出入的。
沈轻灵皮笑肉不笑地扯了扯嘴角,没有搭话。
据薛玉的父亲,也就是如今大理寺正薛成业所说,相爷沈曾冒犯天颜,惹怒官家,以至于官家扣了沈曾一个月的俸禄,并令其闭门思过十日。
缘由?
无人得知。
只是堂堂相爷居然被禁足,这在李朝史上,可是少有的严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