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袁飞仔细研究了地形,认为,左翼队所在的西线,受地形影响,利于鬼子进攻。
地形上,像一个喇叭一样。利于鬼子那边集结力量攻击。
于是下令道:“左翼队,第9支队,占领北侧山区,第七支队中央高地一定不能丢!正面第五支队,在第7、9两个支队站稳阵地之后,适当放弃一些阵地。”
“喂!喂!我是司令部...找9支队..”
“喂!喂!对!就是找邢志国!...”
袁飞的命令很快就被野战电话传了出去,现在有了工厂,通讯上阔气了许多。
支队级能拉通野战电话,部分主力团也有,团一级都能保证电台,部分主力营也有电台,营级能配上收报机(收音机就行)。八壹中文網
命令也能很快下达,在袁飞有意为之的情况下,战场出现了双方各自在一线势如破竹的局面。
西线(左翼队)鬼子17师团攻击异常顺利,三个小时前进了五公里,已经快要把第五支队压出峡谷。
而东线(右翼队),有炮支队三个加强野炮团的火力掩护,第10支队为先锋,第二支队紧随其后。推进也异常顺利。
在距离上,只要再推进两公里,就能完成包围。
届时包围圈中将包括16师团一个半联队、17师团2个联队,三个伪军骑兵,一个伪军步兵集团军。将近1.2万鬼子,6千伪军骑兵、6千伪军步兵。
而岩松也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如果失去这一部分士兵,对于鬼子而言,只要能换掉足够八路老兵,是可以接受的。
但这伪军,岩松放心不下,不止一次出现八路早上枪毙了伪军军官,中午连衣服都不换的“解放战士”就跟着八路一起冲锋了。
不知道点还以为伪军大胜归来呢。
哪有这么打仗的,本来是带着一堆小弟,结果小弟变成敌人血包了。
这种级别的战役,伪军必须在鬼子点监控下使用。
岩松认为此地过于狭隘,但不能退,再退就到忻口城,没错从来都是太原王晋,没有忻口王晋的说法,地缘位置是主要因素。
“传令,蝗协军骑4师、骑5师17师团第二旅团,攻击八路的坤(10)旅团。”
“嗨!”
这个包围圈并不是很大,甚至于包围圈中的部队都非常少。
但袁飞结合战略需要,决定使用另一经典战术。
围点打援!
本来只有一小口肉,这下好了,鬼子自己送过来啊。
骑兵比步兵快,两个伪蒙骑兵师就比17师团第二旅团快那么一点。这个微小的机会,被“猛虎”抓住。
马上组织了右翼队直属的骑兵集群,(每支队一营,每营475人,共4营),借助速度优势切割战场。
相比起鬼子的骑兵,这边玩法不同,这是骑在马上的冲锋枪营。
加上有马运输弹药,火力异常充足,很快17师团第二旅团就被挡住。
一小时后,包围完成。
只是包围圈中的骑兵上升到8千5百人(骑兵要养马,本身人就少,伪蒙骑兵编制更小,有点小师小团的感觉)。
考虑到已经不是突袭战,袁飞对各部进行了调整。
负责“围点”的“南部集群”:包括第4、5、7三个支队。
负责“打援”的“中央集群”:包括一旅,第2、9、10、炮。有五个支队级单位,晋东五大主力齐聚于此。
灵活行动的“北部集群”:包括第8、独立支队,暂时和南部集群一起攻击包围圈中的部队。
围点打援,一来这是阳谋,二来出于其他消息,袁飞倒是大大方方把这个消息用特殊渠道送到了岩松手上。
主要还是因为岩松安排了部队进入山区,想搞一个山区绕后。
从已知情况来说,应该会恰好和出于同样目的进山的第3支队擦肩而过。
但是会对进行战略绕后的部队有影响,袁飞想看看能不能把这一部分人拉回来。
但效果比较一般,战役刚刚开始,双方没有明显的士气下降,武器弹药都比较充足,即使是包围圈中,仍很难有较大的作战效果。
中央集群想要的“打援”效果也不明显,开过来支援的鬼子41师团和16师团一个旅团左右的鬼子和“中央集群”打的不分山下。
这种时候,倒是在袁飞点意料之中。
即使这个变招,效果并不明显,可袁飞点指挥部里几乎人人都是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潘磊晚上还有去南部集群视察的计划,完全不急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