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
朱元璋气的打翻了饭桌上的杯盘,碗碟散落了一地。
朱允熥吓得赶紧伏地跪拜,一张稚嫩的小脸上满是惊惧。
“皇爷爷,您先不要生气,听孙儿把话说完好吗?如果孙儿说的不对了,任您打骂都行。”
朱雄煐缓和了下口气,皇爷爷,年龄大了,可不能气出个好歹来了。
“皇爷爷,咱大明立国之初,天下的读书人嫌弃咱朱家是泥腿子出身,瞧不起咱家,不肯为咱家做事。您老人家没办法,推行了郡县制,权利下放到了知县就戛然而止。地方上只知道县官,却不知道皇上,更有甚者,那些偏僻的地方以为现在还是蒙元在统治他们。”
朱元璋听大孙讲的是真有些东西,他铁青的脸也缓和了一点。
“大明的百姓,打交道最多的不是六部尚书和皇爷爷您,而是管辖一方的地方官。而县官则大多和地方上的豪强串通一气,想着法的欺压百姓。”
“后来,您老人家确立了八股取士,天底下的读书人都以东华门外唱名者乃好儿为目标,圣人也曾言,君子有六艺!可现在的读书人呢?没功名时,死读书,读死书,不事生产,一旦中了举,那就跻身为了大明的管理层,他们美其名曰,以匡扶天下为己任,替天子牧民。是的,他们是在牧民,他们把老百姓当做牲口一样去榨取价值。”
“他们开始收取投献,与官府巧立名目,谋夺田产。一旦他们做了官,那治下的百姓会更惨,皇爷爷你说他们会干什么?是知道怎样打造工具,用料几何?还是能因地制宜,教导百姓种植庄稼,什么季节种植哪样作物,深耕土地下犁多深?”
“他们不知道,他们只会之乎者也,卖弄文采,就连给您老人家上个奏折,都要堆积一些华丽的词藻。皇爷爷你知道他们说的什么意思吗?”
朱元璋震惊了,这就是大明吗?不过还有“大诰”这个制度,想必大明官员还不至于如此吧!
朱雄煐可能也是想到了这一点。
“皇爷爷是在想,百姓们可以顶着大诰来告御状吧!这也只是在应天府,天子脚下有用。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啊!一旦有人告了状,动了那些报团取暖的官员和读书人的利益,那这个告状的人还能回家去吗?等待他的又是什么样的悲剧?”
朱元璋不敢相信啊,他相信的官员就这样为他治理天下的吗?
“你接着说,该怎么监察百官,咱不能让他们坏了我朱家的名声,那些贪得无厌之辈都要杀。”
朱元璋听大孙对百官的品行了解的如此透彻,觉得朱雄煐应该有避免这一切的办法。他不气孙子的胆大包天了,他朱元璋硬钢了一辈子,这点言论他还是能接受的。
“皇爷爷,再好的监察制度也会有漏网之鱼啊!您历时十几年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们发挥作用了吗?他们不但参与百官的贪污受贿,还争权夺利闹腾了整个大明,就因为他们手里握着监察大权。”
“孙儿认为要把御史的权利给划分下来,无皇命不得行使缉拿大权。所有的御史都要行走地方,任期也不能太长。严查御史的籍贯,不能巡察有同乡主管的地方,不得在故地,祖籍之地巡察。”
“而且要追溯责任:谁的任期内,出现了问题,或者有人递了条子举报了,御史未能及时纠察。事后,被揪出来了,也要追究其责任,未能尽职尽力。”
“各御史轮调期间,可以相互检举,纠察。配合锦衣卫完成取证,直接对皇爷爷您负责。”
“大孙,这样百官不就相互攻伐了吗?我大明的政务还有谁去做?”
朱元璋担心这样一来,大明朝堂可就没有人做事情了。
“皇爷爷,你就放心好了,这样才能逼着官员在其位谋其职。您就是大明的领路者,您只要给出了方向,就不要管他们怎么执行,您只要事情的结果就行,奖罚制度的标准提高些,利害关系下,还怕没人出来做事?”
“哈哈,你这混小子,对人心把握的竟如此之准。”
朱元璋早已经不再生气了,自家大孙对大明的施政认知,虽然和自己的不大一样,但治大国如烹小饪,各人有各人的法门。
“大孙,咱订下的税率不行吗?”
“皇爷爷,在西方有个小国,他们的人口才500万,他们每年的税收能和咱们大明一样多,您老人家相信吗?”
朱雄煐想起了远在西方的英格兰。
“不可能,五百万人竟能收到两千多万的税收,你莫不是以为我老了,不会计算这些了吗?”
“皇爷爷,孙儿查看了大明近几年的税收,发现田赋竟占了税收的八成,而商税却只是那一小部分。这和你的初衷不一样啊!为什么要老百姓养起大明?”
朱雄煐反问朱元璋了一句,实在纳闷朱元璋为什么没有想到发展商业的重要性。
有宋一朝,执政者极力在各民族之间互通商业,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开征商税,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税收最高时竟达到了惊人的一亿五千万两白银,是大明的七八倍之多。
“咱打下了江山,给他们分了田,让他们有衣穿,有粮吃,收些他们的田赋不应该吗?他们租种地主的土地交的租子比咱要的还要高,也没见他们有什么意见?反而是你胆敢质疑咱。”
朱雄煐看到皇爷爷又瞪起了眼,不由得无语了,自己只是说了下,大明财政不能只靠田赋维持,时间久了是会出大问题的。
“皇爷爷,孙儿不是这个意思,咱大明不能一条腿走路啊,前宋开征商税的成功你也是知道的。为什么我们大明不行呢。”
“我知道您是担心商人都是见利忘义之辈,怕他们走私关外,滋养蒙元。但孙儿不这样认为。”
“孙儿认为商人可以互通有无,促进大明南北方的合并交流与共同发展。只要朝廷把好关,建立适合大明的规章制度,并且不断加以完善。给他们经商行走的指引,他们能安稳的挣钱,谁还愿冒着被砍脑袋的风险去走私。”
朱雄煐端起了一杯尚未打翻的果子酒,润了下有点冒烟的喉咙。
“至于百官说的与民争利,那要看看这个民是谁了?老百姓们有钱吃饱饭就很不错了,他们哪里有余钱去做经商的本钱。文人士子自觉高人一等,他们鄙视行商,那也只是他们的遮羞面而已。他们不暗地里做着自己反对的事,哪里来的钱财娶妻纳妾,怎么可能风月之地里唱着千金散尽还复来?”
“大孙,你说收取商税,对百姓并没有影响?”
朱元璋好像也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但他也怕,怕最后受苦受难的还是百姓。
“皇爷爷,有影响是肯定的,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柴米油盐,朝堂上给予管控,确立价格,在源头生产上加以干预。其他的问题不大。”
朱雄煐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坐在国库里开心数着银子的时候了。
“大孙,你回头写个章程过来,咱和大臣们商议下。”
朱元璋不免有些担心,自己大孙真的按照这种想法施政,到时候天底下的读书人肯定会对他口诛笔伐,让他在治理大明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朱元璋看了看自己的一双大手,不知道它再次沾满鲜血的时候,大孙的道路上是不是已经没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