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密查得来的证据,都清晰地指向郑芝龙的海盗舰队。首先,浙、闽一带均有白莲教秘密活动,锦衣卫已经成功派人打入了一些分舵的内部。现在一条消息在白莲教中疯传:他们的“弘光爷”和“护国大法师”已经成功脱险,东渡台湾,“定都”魍港。又封郑芝龙为“水陆五军大都督”,麾下精兵十万,不日即将大举反攻,要教众不要灰心,务必做好准备,全力配合云云。
再者,郑芝龙的公开身份为福州总兵,他虽然做贼心虚从不登陆,但他的二弟郑芝虎却一直在福州,出任福建都司副指挥使。名虽如此,实际上郑芝虎是在替他哥哥处理福建一带的陆上事务,比如组织走私货源、打点官府、招募水手等。当地官员得了郑芝虎的好处,自是对郑氏的走私及海盗行为置若罔闻。
可是福州锦衣卫近日密报,郑芝虎突然失踪了,他在福州的豪华府邸也人去楼空,值钱的东西全打包带走了,家眷也不知去向。但锦衣卫还是设法找到了几个曾在郑府做过活的下人,他们都说郑芝虎可能是要举家搬到海外,具体的他们这些做下人的也不敢多问。
第三,浙江温州府有一艘渔船,曾经在海上碰到了这支舰队。当时这支舰队看到渔船二话不说,几炮就将其击沉,大概是为了灭口。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渔船上有一个渔民水性极好,硬是从距海岸线数十里之遥的大海中游了回来。
他以为碰到了倭寇,赶紧去官府报官。过了两三天,官府见没有动静,认为他胡说八道,还把他打了一顿板子。可锦衣卫却闻讯找到此人,从他的口中得知,这支舰队里最大的那艘船上,打出了黄龙旗、白莲旗和黑色旭日旗。
这黄龙旗、白莲旗,正是叛军的旗号;而黑色旭日旗,则是郑芝龙的独门标记。因为他在日本发迹,对日本情有独钟,连旗子也模仿日本的旭日旗,但故意弄成黑色,以示肃杀。舰队上的人可能想在大海中抖抖威风,也不怕泄密,没想到被人窥见。
综合以上信息已可判明,突入长江接应朱由崧等人逃走的就是郑芝龙。至于这么做的目的也不难分析,郑芝龙本就是海盗,投机性极大,接受朝廷招安不过是权宜之计,朝廷也并不信任他。朱由崧的叛军惨败之后,郑芝龙把他接到台湾,自认为凭借着强大的海上实力,可以偏安于岛上。而朱由崧则只能倚重郑芝龙,这样郑芝龙摇身一变,就成了“开国功臣”。
这样一来,一个巨大的难题就摆在朱由检面前:怎么办?
其实朱由检早就想收拾郑芝龙了。于公,郑芝龙盘踞于东南海上大肆走私、海盗,不但对海上贸易影响极大,而且严重威胁着大明安全。郑芝龙不除,则台湾无法收复,贸易线无法打通,朱由检所构想的对外开放格局也就无从谈起。
于私,郑芝龙身为武林六大世家之一的郑氏家主,企图通过联姻的方式兼并戚家军,让其弟郑芝豹迎娶戚美凤,却被朱由检搅黄,郑芝豹恼羞成怒之下竟然踹断了朱由检一条腿,并且劫持朱由检、戚美凤、李贞妍出海,从而引发了后面的一系列事件。这夺妻、断腿之仇,朱由检想起来就恨得咬牙切齿,怎能不报?所以这一仗,是一定要打的!
可是,要消灭郑芝龙谈何容易。这家伙在海上纵横数十年,大小战舰不下百艘,更有八千料的旗舰,而且均配有从荷兰人、西班牙人那里买来的先进火炮。他的手下不但有精通武艺的郑氏弟子,还有从日本招募的浪人、东南亚招募的西方水手,战斗力不但远胜明军沿海的普通水师,就是北海舰队亦处于下风,甚至荷兰人、西班牙人也不愿与之发生正面冲突。
现在如果立刻攻打郑芝龙,能有多少胜算?海战与陆战不同,人和智谋的作用不大,主要就看双方的实力对比。而且海战基本上是一战定胜负,负者在短时间内再无翻盘机会。既然现在郑芝龙还没有公然宣布反叛,老人家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朱由检决定还是慎重些,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动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朱由检立即用飞鸽传书密诏几个人进京:八壹中文網
一是北海舰队的戚显宗、郑允浩,朱由检让他们走海路到山海关等候。
二是在湖南抗击叛军的朱聿键、朱由榔两位藩王,以及统领湘兵的曾孟学。朱由检想亲眼看看这两位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另外也想得到一些洪承畴的消息,这个老东西至今下落不明,也是朱由检的一块心病。
三是在平叛之战中立下大功的黄得功和翁玉,他们对白莲教水军的情况颇为熟悉,也会有些帮助。
之所以用密诏,一是为了保密,避免郑芝龙有所察觉;二是为了节省时间;三是还涉及到两位藩王,如果用明诏的话,又会引来一堆麻烦。
戚显宗和郑允浩最快,他们留下北海舰队主力在长江口警戒,乘一艘小型战舰,仅用了两天就抵达山海关。其他人则在接诏以后骑快马兼程进京,最远的二位藩王从湖南衡州出发,仅用了八天也就到了,倒让朱由检有些刮目相看。
朱由检最先接见的是两位藩王。他特意选择畅春园的正殿九经三事殿,以示郑重之意。
借着行君臣之礼的时间,朱由检仔细观察二人。这两位藩王还十分年轻,唐王朱聿键不过二十五岁,安任王朱由榔今年才十三岁,脸上稚气未脱;二人虽然恭敬,身上还是显出一种年轻人特有的活力。朱由检见过秦王朱谊漶、福王朱常洵、蜀王朱至澍,这几人无不是沉湎酒色、老气横秋,一副混吃等死的模样。相比之下,朱由检还是更喜欢眼前的两个年轻人。
不过朱由检才刚说了句“为唐王、安仁王赐座”,二人却同时跪倒奏道:“臣等身犯重罪,何敢受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