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在哥谭当市长 > 第350章 最后的演说

第350章 最后的演说(1 / 1)

另外不得不说,电影的音效配乐非常优秀。其中的功劳大部分必须归功于配乐师hildurgudnadottir。而电影在特定场景挑选搭配的上世纪经典音乐,如预告片主题曲《smile》、小丑在楼梯上的舞蹈配乐《rockandrollpart2》、结尾暴动时放的《whiteroom》和片尾结束时播放的《that'slife》,都在氛围的塑造上起到很强的烘托作用。还有背景音乐和音效对场景内情节发展的节奏的到位把握。如在影片亚瑟第一次在地铁爆发时,子弹发射的声音与车内不停闪烁的灯光和被暴力冲昏头脑的亚瑟开枪追杀的动作达成频率上的一致,惊悚的气氛将节奏一下子建立了起来。演播室里,小丑和主持人的逐步对立使节奏迅速加快,长焦锁定住亚瑟与莫瑞二人,在人物间言语的对峙中,人物矛盾和主角的激怒心理伴随配乐与剪辑的渐进加快而愈演愈烈,从而推进冲突至最终的碰撞。以大提琴作为背景音乐的片段里,大提琴的音调旋律会在男主心态动摇时发生诡异的偏移走调。以及在一些表现震惊、茫然失措的情绪时,渐入的耳鸣声也把人带入到电影的视角中。

最后必须说的是演员杰昆·菲尼克斯的精湛演技。如果没有杰昆的演技支持,这部人物驱动电影的主体外在表现就失去有力支撑,也就无法产生与电影情感刻画密度相匹配的代入感,那么一切主人公活动的表达也就失去灵魂。在该《小丑》这部电影里,杰昆是采用体验派的表演方式,同时糅合进自创的表现派表演技巧,给影片带了更多的表演空间和十足的观影体验,并将亚瑟这个角色演绎得极为深刻细腻。他饰演的亚瑟起初给我感觉尽显沧桑和老态,而到最后小丑的装扮又让人觉得好像二十来岁似的。影片拍摄过程,导演托德与杰昆一直都是处于相互交流、提出意见的合作状态。亚瑟在卫生间独舞的情节就是杰昆针对剧本内容提出修改,再由导演和演员的商量之后决定表演的;而小丑入场的片段是由杰昆自由编排了七次以上的不同入场方式后才最终选定的结果。这更进一步地扩张了影片的自由表现空间。可以说,作为人物驱动电影的根本驱动力和视听表现的灵魂,杰昆不但支撑住了整部作品,使人物的表演占据高比例的视听语言部分,还牵动了电影的总体质量水平,拉高了一个层次。

同时电影对除亚瑟·弗莱克之外,其他人物也刻画地很到位,比如由弗兰西丝·康罗伊饰演的亚瑟母亲彭妮·弗莱克的臆想症和言行举止都和亚瑟有对应之处,也可以看出亚瑟和母亲都有受到过去的影响,是对亚瑟性格影响最深的角色之一。同时莫瑞和托马斯性格上的演绎也是支持人物对话的关键。

剧情结构

本片的高级叙事加深了内容纵深感。主角亚瑟的经历都会利用多种标志性场景来作为人物变化的节点。值得注意的是,人物的性格转变是逐步递进的,在各时期的心态意识皆不同,这对演员的演技也需要很大的要求。

相比全程存在的硬光,电影出现了五次有高光、柔光、自然光的重要场景,分别对应亚瑟每次内心的异化程度,而异化的关键点在于亚瑟的态度变化。第一次是亚瑟杀死三个华尔街精英之后离开公司化妆间的场景(同时也是下楼梯的场景)、二是亚瑟在杀死母亲的病房、三是亚瑟在家准备上节目的跳舞画面、四则是亚瑟下长楼梯的舞蹈片段、最后是亚瑟在阿卡姆精神病院里最后的舞蹈。这里通过活跃的氛围和光线的明暗对比来表现释怀的情绪,作为人物的高光时刻。但这种违和的上扬意味的反情绪处理,实际上是社会联系逐渐被斩断后的自我选择堕落的体现。伴随着画面空间感的变化,影片在视觉上将场景在前大半部分的封闭和后来空间的开阔作对比,像与苏菲约会和在楼梯上跳舞的场面,都可以看作是心态的变异。

而在主角异化前后,神态动作也由缓慢沉重到轻盈矫健。比如上下楼梯的画面,就是亚瑟在表现人物异化前后的主观感受,每次吃力踉跄的上楼动作都可以看作是一种生活上的举步维艰,而在下楼的场景,主人公心境则变得自由且放任。同样照应“上”与“下”关系的场景还有上下电梯:亚瑟在电梯里被雨淋到浑身湿透的样子,与之后坐电梯下楼时的小丑装扮构成相似镜头下的对比。

真正对亚瑟转变成小丑的过程起象征性的,是具有仪式感的跳舞和杀人场景。全片共杀了六次人,分别是三名华尔街精英、母亲彭妮、“邻居苏菲”、同事蓝道、主持人莫瑞、最后精神病院里的审讯员,第一次杀人是事件冲突发生的第一个高峰,作为第一张倒塌的多米诺骨牌,直接引发后来明暗线情节的共同前进叙事。之后每一次杀人除了推进人物转变,也象征了主角异化的不同程度的过渡。邻居苏菲的情节是亚瑟杀死自己脑内充当精神补偿的分裂人格或分离的幻像,同样也算人物意识变化的等价节点。实际上幻想中的女友苏菲同阿卡姆疗养院电梯里的精神病人一定程度上是亚瑟的意识投射。

影片中亚瑟有多次跳舞画面,真正具有里程碑作用的是小丑在公共厕所、在楼梯上、上台前和在人群拥戴中的混乱之舞,四场都是亚瑟内心发生不可逆的质变和内化的表现,即标志主人公心态转变时内心的波动过程。除楼梯跳舞外,每段舞蹈的肢体表现都表现得压抑且扭曲。由于在阶段性的沉沦之后,亚瑟也变得不再惧怕任何事物,此时作为舞者的他,内心变得异常平静。如果把杀人场面作为人物变化的转折点,那么舞蹈就是其内部演化过程,是意识沉沦后的觉悟。亚瑟在卫生间和最后在暴动的拥趸中的跳舞的动作一致,象征着人物意识从最初到最后的异化完成。而杀人与跳舞场景总是连贯地出现,也是在说明亚瑟脑内意识的变化是有转变的阶段过程的。

《小丑》有多处关键线索和象征。亚瑟的大笑是病理性特征和情绪激动时的触发机制,一方面加深对比、感染氛围和制造巧合冲突,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作为亚瑟表达情绪的直观感受形式——不同心理的相同表现,所具有的含义得到了不同的诠释,而病理性发笑同时也是自己童年受虐待的印证。需要知道的是,在不同情节的不同的笑,表现的感情也不同。无论是哭还是委屈、痛苦,都是在“笑”这个基础动作上表达出来的,高度对比的情绪处理和无法正常传达的紧张神态特征制造出强有力的压抑感。

镜子在影片中经常出现,用人物在镜中的呈现形态,在区别实体的同时与人物本身相对应,这类镜头主要是在对人物内心深处的真实意识进行展示。

开枪手势是亚瑟和邻居的交流信号,在发现与邻居苏菲的交往是自己的臆想时,亚瑟同样比了这个手势进行确认,同时象征着亚瑟用这个手势将自己臆想出来的爱情杀死,也暗示了理性的自我的加速死亡。

亚瑟是一个右撇子,但有时却会用左手去做一些事情。如写日记的时候,亚瑟偶尔会用右手写一些较为消极的内容,之后再转为左手续写;在杀人逃跑时是右手拿包,而离开厕所之后是左手;并且电影亚瑟的每一次开枪都是用左手开的。可见创作者将亚瑟左右手的切换看作亚瑟非理性和抑郁心理主导的行为,充当普通状态与阴暗面的离合传递信号。

而枪之类的是比较普通的驱动性线索,也是一切意外开始和改变的源头,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也寓意了电影的黑暗基调。

电影还有几句贯穿始终的话,像“putonahappyface”、“what'ssofunny?”。用相同或相似的文本台词,在不同时间段对多种状态的人物场景进行含义迥异的解释和映衬,是电影以相似形式表现内部差异性的特殊手段(我也会做人物分析中做出具体解析)。在没有对主角情感表现过于直接的电影里,情节内的这些画面和线索是体现和渲染主人公心境的“升华”的重要方式。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在恋综直播逃亡后我爆红了十六叶 虚空法师的奇幻之旅 三国:开局擒杀张飞王太师 三国:开局擒杀张飞 因为谨慎而过分凶狠 二次元解忧杂货店 重振宇智波从做影开始 诡秘:从魔女开始多喝热水早睡早起 魔幻车神:开局觉醒最强车神系统 茅山终极僵尸王(都市终极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