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瑾的脸似乎都被萧显允有力的心跳声震酥麻了,鼻尖也都充斥着淡淡的似乎松柏的凛冽的味道。
她低声的回道,“喜欢......谢谢皇上。”
萧显允亲亲她的头顶,“喜欢就好。”
俩人暂时都不说话了,静静的相拥,萧显允贪婪的闻着怀中的馨香。
不知道过了多久,就听外面传来“笃,笃,笃”三声轻响,在寂静的夜里尤为清晰。
萧显允低头看看都有些昏昏欲睡的洛瑾,亲亲她的额头,低声说:“朕得走了。”
洛瑾一听,顿时精神了,迫不及待的点点头。
气的萧显允笑着咬了一口她的小鼻头,“没良心的小家伙儿!”
洛瑾捂着鼻子,皱着眉怒瞪他。
“好了,好了,是朕下嘴重了,下回注意!”萧显允简直从来没有这么好说话过。
也许是黑夜,也许是他离得自己如此近距离,威严都少了很多,她也似乎不那么怕他了。
最后萧显允狠着心,使劲的将樱唇放在口中吸了吸,才翻身下床。
临走时,又对着洛瑾的脸一阵猛亲,“朕这回真走了!”
得到洛瑾的回应,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洛瑾见他离开了,才从枕头下面掏出锦帕,将自己的小脸擦了个遍,心中想:皇上是属狗的吧!
萧显允出了房门,一阵冷风吹来,才稍稍清醒了些。
他低头看看下面仍没消下去的火气,嘴角弯的弧度更大了。
跟在后面的长影不知道皇上低头看什么,刚要询问,就见皇上步伐略显僵硬的走了。
他无奈的摇摇头,又回头看了一眼,心里盼着,皇后快点入宫吧。
要不然,他堂堂暗卫首领,都成了宵小之辈了,不是给丫鬟嬷嬷下迷药,就是撬门夜闯民宅。
还有皇上,难道偷上了瘾?
吓得他赶紧打住这个念头,要不然被皇上知道,非砍了他的头不可!
进了五月,苏江沅成了亲。
成亲那日,洛瑾并没有去武安侯府,也没有亲自准备贺礼,而是委托三哥准备了一份丰厚而挑不错来的礼物。八壹中文網
婚宴上,苏江沅全程都带着新郎官应有的笑容。
入了洞房,掀了盖头,十七岁的新娘,面庞艳丽,端庄舒雅。
苏江沅却无波无澜,抬手挥退了屋内伺候的人。
谢梨见自己的夫君并没有流露出惊艳或者欣喜,反而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
她就知道了,他的心不在这里。
或者说,这门亲事并不是他所期盼的。
果然,就听苏江沅沉声开口,“你放心,既已娶了你,你便永远是我的妻子,该有的尊重、体面,我会分毫不差地给你,但多余的,你莫要强求。”
自小就被母亲当作冢妇教育培养的谢梨,天生聪慧,如何不知道面前这个男人话中的意思。
只见她微微一笑,站起身,行了一礼,“夫君请放心,妾进了苏家的门,定当恪守妇规,绝不敢奢求不属于我的东西。”
说完,抬头目光坚定的看着他
苏江沅这才点点头,缓了语气,“你明白就好,不早了,歇息吧!”
谢梨点点头,“妾伺候夫君沐浴?”
其实她明白,这句话不过是为妻本分应该说的而已,刚刚他的话已经表明,面前的这个男人是没心的,或者说心不在自己身上更加恰当,所以她就没指望他会让她伺候。
苏江沅摆摆手,“不用了,你也累了一天了,我去看会儿书,你不必等我!”
见谢梨似乎有话要说,他阻止道:“你放心,院子里的人不会出去乱说,如果有谁不听话,你尽管使出世子夫人的权利!”
说完,就去了院子里的书房。
谢梨叹了一口气,笑了一下,招呼身边的嬷嬷和丫鬟进来伺候。
她的乳母嬷嬷看着姑爷离开了,早就急的不行,这一进屋就急急的问:“小姐,姑爷他?”
谢梨坐在梳妆台前,慢慢的摘下耳坠,笑着说:“嬷嬷不必担心,日久见人心!我知道,世子爷心里有人。可既然他娶了我,就说明那个人与他无缘,无缘之人我有什么好计较的!再说了,世子爷刚刚也说了,只要我安分守己,世子夫人的位子就永远是我的!况且,你看,世子爷的院子里也没有那姨娘通房之类的,单单这一点,就比旁人家好了多少呢!”
嬷嬷一听,还要再劝,可自家小姐一向是个有主意的,她决定的事,很少有人能够改变。
所以嬷嬷换了一副高兴的面孔,伺候谢梨梳洗。
书房微弱的烛火的映照下,是一张伤心至极的面孔。
苏江沅颤抖着手,从书案下面的隔层里拿出个巴掌大的锦盒,打开锦盒,里面是一个精致的荷包。
这个荷包,是洛瑾亲自绣的,可却不是送给他的。
是他发现自己动了心之后,千方百计的从沈三身上偷来的。
他慢慢攥紧了拿着荷包的手,抵在额前,低着头,不一会儿,铺在桌上的宣纸被染湿……
谢梨梳洗过后,淡定的上了床,盖着绣着一双鸳鸯的大红锦被,想起那个还在书房的男人,忽然有些心疼。
定国公府,从今年过完年开始,就一直处于忙碌的状态。
一个娶妻,一个嫁女,又嫁的是皇上。
相对于三哥,洛瑾的婚事要简单些。
因为,很多事,都有宫里专门的人准备了,所以,从过完年,洛瑾就帮着母亲忙乎三哥的婚事。
一开始,姜氏看着老早就备下的家具的木材,布匹,地契等,禁不住感叹,“白费了我这些年的心思,幼幼一件都带不走——”
洛瑾哄着母亲,“那就娘亲自己留着呗,或者给三哥哥和六哥哥用。”
“他们是他们的,你的是你的!放心,这些娘都给你留着,以后等你有了孩子再给她!”姜氏一锤定音,那些越老越值钱的物件,全都搬进了库房,谁也不让动。
洛瑾被母亲说的有些不好意思了,转过身假装忙别的去了。
没想到,姜氏的这句话,被后来盛明朝最受宠爱的公主殿下知道了,见天的惦记着外祖母给她的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