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瑾缓缓语气,又叮嘱道:“还有,以后谁要是问起我今天佩戴的那枚玉佩,你就说收起来了,其余的就什么也别说。”
紫菱点点头,表示知道了,洛瑾让她出去了,说想自己待一会。
紫菱出去后,洛瑾又想了好一会儿,还是没理出头绪,索性不管了,只不过一想到那枚花了她好几百两银子好不容易寻来的宝贝,一天还没到头,就没了。她在心里默默地希望,皇上说话算话,把玩几天就会还给她。
可夺走她玉佩的皇上可不这么认为。福禄看着皇上从出了国公府开始,不对,应该是从抢了人家的玉佩开始,上扬的嘴角就没下来过。
回了御书房,萧显允也不看书也不批折子,就嘴角含笑的把玩着手中的玉佩。福禄如若不是从头到尾一直跟着皇上,清楚发生了什么事,都得以为皇上是中了邪。就连养育了他二十四年的太后,都觉着自己的皇上儿子不正常。
因为,皇上回来不久,太后就派人来了。福禄将传话的小太监领进殿内,低声禀报:“皇上,太后派人来了。”
萧显允终于从书案后抬起头来,不忘将玉佩收回袖中,敛目问道:“何事?”
小太监跪地,麻利的回道:“启禀皇上,太后娘娘只让奴才来请您,并未说什么。”
萧显允摆摆手,福禄低头跟小太监说:“好了,皇上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嗻!”小太监躬身退出。
没等福禄开口,萧显允就从上面走下来。福禄见状跟在后面,去了慈宁宫。
到了慈宁宫,太后正在吩咐宫人摆饭,听闻通报,就含笑等皇上进屋,后问:“皇上还没用晚膳吧?要不在这?”
太后也没有太大把握皇上能留下用饭,并且,她也没想到皇上来的这么快。本来是听说皇上出宫了,她有些担心,就吩咐下面的人,说等皇上回来时让他来一趟,没想到传话的人前脚回来,皇上后脚就到了。
萧显允今日心情好,所以就格外的好说话,见宫人流水般的端上晚膳,就顺势答应了太后的邀请:“那儿臣就谢谢母后收留了。”
说完,扶起太后的胳膊,来到桌前落座。
太后更加好奇了,她都不记得母子二人除了宫宴,多久没在一起用过膳了。赶紧吩咐宫人:“快去御膳房,挑几样皇上喜欢的菜上来。”
“母后不必麻烦了,这就够了。”萧显允拦住了要去御膳房的宫人。
太后也只得作罢,母子二人相顾无言的用完晚膳之后,太后见皇上脸色温和,心情不错的样子,好奇道:“皇上今日出宫了?”
“是”萧显允简短回答,想了想,又接了一句:“去了定国公府,今日国公府的长孙大婚。”
“哦?就是那个兄弟二人都是状元的哥哥?”太后只知道定国公府办喜事,还真不清楚是哪位公子,一听说是状元郎娶亲,老人家爱热闹,顿时也来了几分兴致。
“是的。”萧显允看着手中的茶水,嘴上答应着,脑子里浮现的却是自己拿走玉佩之后,洛瑾呆愣的小模样,脸上不自觉的就带了一分笑意。
太后见皇上低头微笑的样子就知道,肯定不是因为状元郎娶亲高兴,那一定就是因为那个漂亮的小丫头了。
“哦”太后坐直了身体,平缓了语气,故意说道:“按理说,一个五品的小官大婚,哪怕是状元郎,皇上也犯不上特意跑一趟的。”
萧显允抬头看向太后,知道她这是故意揶揄自己呢,但仍是嘴硬的解释了一句:“瑾泽自小与朕关系不一般,提督沈大人又救过朕,于公于私,朕都应该去看看。”
太后发现,如此说下去,皇上到最后都不会跟自己说实话,只好自己主动提起:“那你可见到沈五姑娘了?就是上次跟沈夫人来哀家宫里那位。”
太后是故意加上最后这句话的,说完,就一脸期待的看着萧显允。
萧显允在心里笑笑,太后这是着急了,所以也没再卖关子:“见到了。”
想了想又接了两个字:“很好。”
母子二人都知道,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就没再多说。太后只是感慨:“离及笄还要两年呢。”
“一年半。”萧显允立刻纠正道。
太后见皇上如此计较的样子,终于没忍住,笑出声来。
萧显允的眼角抽了抽,颇为尴尬的咳了一声:“朕还有些奏折没批完,就不陪母后了,儿臣告辞。”
太后见皇上颇有些落荒而逃的样子,忍不住开怀大笑,甘嬷嬷上前抚着她的后背,也跟着笑:“太后您是越活越年轻了,居然像小孩子一样打趣皇上。也亏得皇上孝敬您,这要是别人,皇上早就翻了脸。”
“他敢!”太后止住笑,假装生气的说。
噗的又笑起来,抓着甘嬷嬷的手臂,看着外面,收起笑容,回忆道:“皇上从小就不爱笑,从小就跟在他皇兄后面,一副小大人的样子。也从来没让哀家操过心,除了立后一事。”
说到这又欣慰的拍拍甘嬷嬷的手:“如今啊,哀家的愿望眼看着就要实现了。不趁如今这机会好好逗逗皇上,还要等何时?”说到最后,又开心的笑了。
萧显允回到御书房,将袖中的玉佩放在书案最显眼的位置,打开奏折。看一会儿奏折就要看一眼玉佩,脑中全是那个女孩儿的一颦一笑。他也弄不清楚,为何自己像个毛头小子一样,恨不得现在就将她绑在身边,什么也不做,只是放在眼前静静地看着就好,他觉得,自己一定是中了他的魔。
福禄站在下面,低着头,心里却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这次,皇上是真的栽了进去。依他一个奴才所见,这并不是一件多么容易的事,先不说沈家大大小小的爷们和夫人,单看那沈五小姐,也是没开窍的小姑娘呢,皇上的路啊,得切走着呢。
主仆二人,一个坐在上面满面春风,睹物思人;一个站在下面,感叹情之一字最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