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从长平之战开始随云逸 > 第655章不堪一击的燕国

第655章不堪一击的燕国(1 / 1)

也就在赵括考虑是不是以稳为上,等秦军与楚军交战之后,再行出兵之时,被赵括给予厚望的羽林卫终于给赵括带来了一个价值千金的消息:

“秦军已经在蜀中集结了至少十二万大军,并且,秦国关中还有源源不断的部队正向蜀中开进。”

换言之,秦国的主力已经集结,赵括知道,即便是现在赵国就开始行动,秦人也根本反应不过来,即便反应过来了,从蜀中重新调兵到关中,再从关中杀入周地或上党,少说也得数月之功,足够赵国踏平燕国了。

甚至,若是有可能,赵括还巴不得秦国这样频繁地调动部队。

只是,这却不是他所能够干预的了。只要秦王还有点脑子,就不会千里调兵跟赵军死磕。

当即,在羽林卫消息的助力下,赵括终于下定了决心。

不过,即便已经有了极大优势的赵括,依旧没有浪。

最先行动的,不是前往燕国的十七万大军,而是奔赴上党的五万大军。

是的,赵括在朝堂上当着所有人的面,命李牧为将,领兵五万,前出上党。

这已经是明牌在告诉秦人和韩人,你们要小心哦,我就要来进攻了哦。

当然,实际上赵国动员的兵力远不止区区五万人马。但即便如此,依旧没能令秦王产生任何的怀疑,毕竟赵括最擅长做的事情本就是藏兵。

从秦王的角度来看,赵国这次,显然又是在玩“减灶增兵”的把戏。

而随着赵国大举地准备进攻,秦国的调兵速度也越发地快速了起来,一万又一万的秦军背上了包裹,踏上了南下的征途。

与此同时,整个河东、河西,包括函谷关,也随着赵军集结的消息传来,随即进入了警戒状态。

整个秦国,如同一条战争的机器,在赵国的这脚油门的轰鸣下,爆发除了惊人的力量!

这边李牧的五万大军还没集结完毕呢,那边河东、河西方向上,秦人已经开始坚壁清野,三五城池将兵力合作一处,开始防御起赵军可能的突袭。

不过数日之期,蜀中的秦军已经暴涨到了一十八万余。

而此时,赵国的二十二万部队也终于悄然集结完毕。

可别以为赵国集结二十二万部队会更难,要知道,秦军入蜀,可没那么容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赵军集结,却是分散在各郡之中,尚未开赴淮泗和河间。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

随着各郡的兵力集结完毕,赵括大手一挥间,各地的部队闻令而行。

对外的宣称自然都是随李牧将军南下上党。

好家伙,要是秦国的细作能更加仔细地统计一番,或许秦王就能从这多出数倍的兵力中看出些许的端倪。

分散在各地的秦国细作根本没法完成这样的统计,而想要从汇总中得出赵军兵力的情况,那更是困难重重。

很简单的道理,若是同一日的情报还好,若是差上了一两日,谁知道这支部队是不是曾经上报过的部队。

但即便如此,秦国的黑冰台还是从赵军大规模调动中发现的蛛丝马迹。

无他,既然南下,怎么越来越多的部队,却是出现在了西侧?!

当即,黑冰台的高层就要求各地查实出现的部队到底要去往哪里。

只可惜,这一来一回之间,已经耽搁了太长的时间。而等秦国高层终于意识到不对劲的时候,整整一十七万大军,已经站在了赵燕边境的舞台上。

史料记载,公元前253年夏末,赵王括者阴遣使者,往河间、淮泗军中,命曰:

“燕国无道,先有伐我戮王之世仇,后有不恤百姓之寡德。

今之赵也,甲械已具,粮秣已足,士兵磨砺,将帅一心,宜当奖帅三军,以罚不肖!

特命上将军廉颇,领兵十万,出河间郡而东;

以都平君田单为主将,领兵七万,自淮泗之地而北上;

以我堂堂之师,扫荡燕北之地。

务使灭其社稷,获其宗庙,而迁其重器是也!”

随即,大军以三牲之礼告慰天地,旋即一十七万大军浩浩荡荡地便出现在了燕国的土地之上。

战争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间,最不经意的地点,忽然间冒了出来。

就像现在,明明是庄稼抽穗的最重要的时间,一旦错过了这个时间,没有给足庄稼足够的水肥,减产几乎是必然的。

谁都知道今年的秋收对于缺粮的赵国而言至关重要,谁都以为在秋收之前,赵国不可能出兵。

即便是出兵,也最多是几万人,作防御状。

可偏偏,赵国就这样悍然地出兵了,而且一出就是全盘压上,加上上党之兵,赵国竟然动用了足足二十二万大军。

这几乎是去年赵国可以动用的全部主力大军了。

更令人意外的是,赵军行进的方向不是所有人以为的韩之国,而是已经低调到人们甚至已经记不起的燕国。

显然,所有国家、所有的王上都被赵国的这一手弄得惊骇莫名。其中最为猝不及防的,莫过于燕国的君臣们了!

廉颇和田单的两路大军进展别提有多顺利了。

仅仅开拔的第一日,两路大军就都分别在燕国境内拿下了桥头堡的城池。

甚至随着赵军来袭的消息传开,甚至燕国的百姓开始望风而降了起来。

当然,这倒也并不算什么意外。

没办法,燕国的百姓们过得苦啊!

当年袭赵一战,燕国早已伤筋动骨,为数不多精兵强将全都交代在赵国境内,再加上燕王自打从赵国逃出来之后,便也彻底地熄了复兴之念,整日里便是饮酒作乐,不问朝事。

燕国的朝政早已荒废不堪。

若只是荒废朝政,那也就罢了,失去了野心的王上,往往伴随着的就是内心的极度空虚,空虚的内心没法用征服他国的快感来填补,那就只能用美色、美酒来浇灌。

隋炀帝杨广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曾几何时,杨广也是一个翩翩少年郎,也有着要沟通南北,打压门阀的雄心壮志,而在现实的一番磋磨之后,屡战屡败的杨广,终于知道自己要对抗的是怎样的一个庞然大物。

在失去对抗门阀的信心的同时,杨广也彻底地沦为了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

显然,燕王在南下无望的情况下,也变得空虚寂寞冷了起来,而随着心理的变化,燕王的生活却是“多姿多彩”了起来。

只是,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却是建立在数十万燕地百姓的痛苦之上。

更无解的是,上有好,下必效焉。

一人之心,或许还压不垮几十万的百姓,可几十人呢?几百人呢?几千甚至几万人呢!

一边是日益萎缩的地盘,另一边是燕王及文武众臣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除了收税,收重税,不断地压榨百姓,以相国栗腹为首的燕国朝廷,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啊!

然而百姓心中是有杆秤的,他们会用眼睛去看,会拿耳朵去听,尤其因为地理的关系,不少的燕国百姓还有在赵国统治下的河间郡和代郡的亲戚。

加上深入到燕国各个城池之中的羽林卫们,更是如同洗脑一般,告诉着燕国百姓,赵国有多么的好!

即便是民智已开的现代,“味精致癌”的谎言重复百遍,也就深入人心了,更何况在这消息闭塞、民智未开的战国。

一面是赵国的新政让他们的亲戚吃饱穿暖,一面是燕国君臣无休止的压榨,即便再爱国之人,也不免产生动摇。

如此,望风而降也就不算是什么意外了。

赵国大军尚未到,百姓便绑着鱼肉他们的燕国官吏到城门迎接!甚至将城楼上的燕国旗帜都给换成了赵国的红色军旗!

赵国所到之处,到处都洋溢着万物竞发的勃勃生机。

田单的威名赫赫,却不如一杆鲜红的赵字大旗!而田单手中详尽要每座城池、每个堡垒的进攻计划,俨然几乎成了废纸一张。

看着城头上高高挂起的红色旗帜,田单也不禁地叹息道:“上兵伐谋,攻心为上,此言诚不欺我也!”

“此战真乃生平最好打的一仗啊!”坐在另一头帐内廉颇看着手中的降表,以及阶下的战俘,也是不由自主地感叹道。

也怪不得两位主将如此的感叹,实在是这几日赢得太轻松了,除了边境上的几座堡垒之外,这几日走下来,几乎就在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甚至就连那些个专门防御赵军的堡垒,田单和廉颇也就是命人围困之后,用投石车砸了半夜,随之便也投降了。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燕国城池在羽林亲卫和暗卫的带领下“弃暗投明”,将士们终于发现:原来在不经意间,王上早已经把路给铺好。

原以为还会有一场硬仗,毕竟燕赵苦寒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即便燕国终究要亡与自己之手,却没想到得来如此容易。

其实,不仅仅是赵军的将士们错愕无比,还在邯郸城中的赵括也是一脸的懵圈。

看着手中飞鸽传回的军报,赵括简直不敢相信,堂堂的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居然会这么的不堪一击?!

早知道这么简单,老子还整那么多的幺蛾子做什么?又是骗这又是骗那的,又是换粮食,又是给军械的。

早知道这么轻易就能取胜,老子何必动用一十七万大军,还在秋收之前就发起了进攻。

老子的粮秣、老子的黍米哦!

好在,两只大军终于还是在燕国碰到了一块硬骨头,算是停住了两只大军的步伐......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的老婆是执政官录事参军 杨广的逆袭 我老爹是叫门皇帝 盗隋 我纨绔世子娶妻彪悍点很合理吧牛耕地 寒门小甜妻菜比比 绿茵毁灭者 铁血大军阀2022新人 铁血大军阀 迎娶皇后,竟让我这假太监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