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煜小时候话不多,不然也不会被赵洛泱叫“小哑巴”,后来成为了系统,依旧冷冰冰的,直到他意识到自己的真实身份。
从那时候开始,他的话开始多起来,却也不像现在这般……
“娘子。”
“洛泱……”
片刻功夫就已经叫了她好几次。
赵洛泱深吸一口气:“又要什么?”
换个衣服磨磨蹭蹭,一会儿要外衫,一会儿要她过去看看发冠,这次又有什么需要她帮忙?
萧煜从屏风后走出来,凑到赵洛泱身边,十分熟络地低下头在她脸颊边亲了一下。
“没事,就是喊一喊你,看看你更喜欢听我怎么叫你。”
赵洛泱不知说什么才好。
萧煜拉住她的手:“真的不用我帮你换衣服?”
“不用,”赵洛泱道,“我也不需要换。”这身嫁衣还有用处。
萧煜脸上笑容更胜:“好,一会儿就让她们进来陪你。”
说完这话,他又凑在她耳边轻声道:“她们都有银钱,多掏一点出来。”
赵洛泱伸手在萧煜手臂上推了一把:“快出去吧!”
她可不想今日的事,成为别人的茶后余谈。到时候大家都会说,豫王爷坐个帐,就不愿意出来了。
萧煜知道赖不下去了,这才依依不舍推门离开。
“少饮些酒。”
推门之前,他听到身后洛泱嘱咐。
“知道了。”萧煜笑意浓得化不开。
等到人走了,赵洛泱才重新坐回床上,她抬起头看向不远处桌案上的铜镜,想要走过去看看自己的妆容如何。
不过很快她就放弃了,她脸那么烫,定然是红了,就算用脂粉只怕也遮盖不住。
算了,赵洛泱自暴自弃,随别人如何议论吧!
正想着,就听到外面传来敲门声,喜娘道:“我给王妃送饭食来了。”
赵洛泱清了清嗓子:“进来吧!”
喜娘捧着托盘走在前面,后面还有两个丫鬟,几個人将饭菜布在桌案上,喜娘笑着道:“这是王爷吩咐的,让王妃先用些饭食。”
赵洛泱道:“按规矩不是要等到王爷回来一起用吗?”
成亲的时候是这规矩,她听喜娘说过好几遍。
喜娘道:“王爷说了,不能饿着您,等他回来的时候,小厨房再送些点心过来。”要说王爷对王妃可是真的好,什么都想的周全,还将女眷也都拦在后面,说要等王妃吃了东西再放她们进来。
喜娘帮赵洛泱整理发髻:“您慢慢吃,不用急,这一会儿没有人过来打扰。”
赵洛泱点头,她是真的饿了。
成亲的规矩太多,早起之后她就喝了一点水,她奶偷偷塞给她两块红豆糕,也不是新媳妇就得饿着,委实因为路上花时间太久,吃多了,万一遇到急的……那可就贻笑大方了。
饭菜都很合她的口味,赵洛泱尝出来,有几道菜是陈妈妈的手艺。
等赵洛泱吃饱了,喜娘才道:“一会儿女眷进来了,您就将准备好的谢礼送上,之后就等着王爷回来就好。明日也不用起早,刚刚长公主嘱咐过了,这府里也没长辈,用不着起早请安,您好好歇着就是。”
赵洛泱点头,看来昌乐长公主准备将宗室都带走,如此一来,就省了他们许多事,也不用急着在府中摆认亲宴。
赵洛泱简单梳洗了一下,女眷们就进了门。
为首的女眷是广平郡王家的长女,然后是南郡王府上的,还有冀国公夫人,其余女眷赵洛泱叫不上名字也看着眼熟,她们来西北的时候,曾来凤霞村吃过宴席。
几个人上前笑着与赵洛泱说话,赵洛泱看向一旁的张二丫:“帮我将准备好的回礼拿来。”
张二丫应声。
不一会儿功夫,丫鬟们就端来了几个托盘,里面放着做好的女红,有荷包,有暖手抄,还有佩玉袋,林林总总直让人能看花了眼。
女眷们过去瞧。
广平郡王家的长女拿起暖手抄,仔细瞧了瞧就发现了端倪:“阿嫂,这是用棉花做的吗?”
到了西北就听到大家谈论棉花,她们自然也买来瞧过,不过没有见过这样精致的。
“还有,阿嫂身上的嫁衣,是不是也用了棉花织的布帛?上面的绣花好像也不一样。”
赵洛泱点头。
之前她们听说,西北种的棉花能做布帛,可是做出来的不够精细,也就是卖给穷苦的百姓。
可今日她们看来却不是那么回事,棉花做的物什摸起来分明就很软。
“这暖手抄很暖和。”
赵洛泱道:“里面絮着棉花,在屋子里大概还感觉不到,出去之后再用,就能发现不一般。”
女眷们对纷纷来试暖手抄,很是喜欢豫王妃送给她们的谢礼。有人开始思量,等回京的时候要买上一些,到时候也能当成新鲜的物什送给别人。
“嫂嫂费心了,”广平郡王的长女笑着道,“做这些着实要花许多功夫。”
“这些东西,也不是我一个人做的,”说着赵洛泱看向张二丫,“村中的女眷常常过来帮忙。”
张二丫刚好拿来了笸箩,众人看过去只见笸箩里是各色的绣线。
“这是丝线,这是我们这里的棉线,你们手中的女红,就是用这些线绣的,”赵洛泱道,“掺杂棉线绣出的花样,看起来也就会不同。”
女眷们纷纷点头,她们仔细瞧着张二丫,等出去之后就叫过去问问,看看棉线哪里能买到。
一不留神,一个时辰就过去了,众人看过女红和绣样,还吃了奶酪,正准备问点别的,就听外面传来声音道:“王爷回来了。”
女眷们知趣地起身告辞,几个人走到院子里,就瞧见豫王大步踏入了主屋。
“这么快?前面的宴席散了?”
众人低声议论,不过很快她们也顾不得想这些了,因为刚好看到张二丫走过来,广平郡王长女立即上前将张二丫拦住。
其余女眷也纷纷回过神,她们要去问张二丫哪里能买到棉线。
“棉线啊?”张二丫道,“都在村子里染的,才晾干不久,阿姐……王妃说不着急,明年才卖呢!”
没有往出卖的东西,拿回去就是头一份儿,女眷们登时兴致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