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楼的生意已经步入正轨,姚殊去的不多。
她平日里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新开的布庄上。
与在青铜镇上的布庄类似,京城这家姚记布庄,仍保持着从前的风格。
铺子里的装潢简洁大方,布料按照材质、价格整整齐齐码在柜台之上,让客人既能一目了然瞧见料子,又能亲手摸一摸,看自己喜不喜欢。
除了布庄一直以来做生意的方式,姚殊还加了不少新颖的主意进去,一来二去的,布庄的生意一直源源不断,进项不曾少过。
这一日姚殊才到铺子上,便见布庄专门负责管账的账房先生捧着账本,毕恭毕敬地来找她,说要汇报情况。
姚殊客客气气地让了座,又给老人家添了茶。
账房先生抚了抚发灰的胡须,真心赞道:“老朽大半辈子守在铺子里,记账、算账,从未见过咱们布庄生意这样好的。东家有眼光、有魄力,着实让咱们这些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姚殊笑笑,谦逊道:“邓老客气了。能请到您和吴掌柜在店里做事,也是我们的福气。”
账房先生姓邓,和吴掌柜是老相识,也搭档了不少年。这两个人还是靠了薛榕的人脉,在肯来布庄做事。
他们原也不过是受人所托,想着先把生意带上了正轨,届时说什么也能功成身退,不枉人家花了力气请自己过来。
谁曾想,从端午节后布庄开张以来,这生意就没有断过,也确实让两个老人家大开了眼界。
“不是老朽故意说些好听话,实在是东家这些个点子,也太过新奇——别的部说,就说咱们这个会员制,东家是怎么想出来的?”
姚殊微微一笑,不答反问:“邓老觉得,店里的生意红火,咱们实行的会员制功劳几何?”
账房先生沉吟了片刻,继而道:“依老朽拙见,至少有一两成,是东家这个主意带来的。”
姚殊精致的眉眼微微弯了弯,温声道:“听邓老这么说,我就放心了。若一家铺子只是靠新颖的模式来吸引客人,是走不长远的。咱们的会员制,不过是锦上添花,还是要铺子本身做的好,才有用。”
邓老笑呵呵道:“正是这个道理!铺子里大部分布料都是东家从南边进来的货,老朽不懂这些,却也听吴掌柜说起过,还是这些布料卖得最好,也最能赚钱。”
姚殊笑道:“大哥前两日才说起了,等这个月底查查库房里哪些布料卖得好,他还得再往南边去一趟。”
账房先生闻言,笑而不语。
虽说他与吴掌柜合作多年,可对于铺子里具体的事务,邓老并不关心。
相较于铺子里哪种布料最受欢迎,以及如何经营,他觉得还是账目更有趣些。
姚殊瞧出了他的意思,便笑着问道:“您方才说要同我对对账?”
邓老点头,道:“若是按照老朽往常的经验,这账目一月和库房一对,便也够了。只是咱们铺子里新近开张,生意也一直不错,再加上东家允诺的不少优惠,这账目自然会复杂些,也多些。”
姚殊给邓老添了茶,客气道:“有劳您了。优惠活动的缘故,账也确实复杂了不少。若是个年轻没经验的,这几日下来,也该晕头转向了。”
账房先生受了姚殊这一盏茶,微笑道:“东家太客气了。老朽既然答应来做,便一定让东家满意。”
说着,他把手边两个账本翻开来,朝向姚殊打开。
姚殊接过了邓老手中的账册,开始细细看了起来。
两个账本一个薄,一个厚,薄的那个一目了然,正是库房做的布料出库记录,简单罗列了种类、数目和价格,最后的数字是邓老的笔迹。
而厚的那本,则密密麻麻记录了每日铺子里售卖的情况,分明有许多内容,可经过分门别类的整理,让姚殊这个不管账的人瞧着也能清楚地看明白。
姚殊看了两眼,便真心实意地赞道:“邓老这做账的本事,可真是让人钦佩不已。”
邓老笑呵呵道:“老朽做了大半辈子的账,还能做不明白?便是再复杂些,也能去繁就简,留下最有用的脉络。”
说着,一旁学做账的小伙计又拿出了两个厚厚的册子,对姚殊笑道:“东家您瞧,这是最一开始的册子。”
姚殊接过来一看,便见那册子上一条条记录着布料、卖出的价格、原本的价格、甚至还有买走的人,她便知道,这应该是邓老精简之前的账册。
三种账册齐备,便不会有人能做手脚,又能在东家面前展现出自己做了多少事情,姚殊暗暗点头——这邓老,果然有两把刷子。
跟聪明人说话,也方便得很。账房先生三言两语便把铺子近来的进项、利润说了个差不离,同账册简单一对比,姚殊很容易便心中完全有数了。
她翻看着账册,嘴上虽然没有说什么,心中却暗暗惊讶着。
这几日见铺子里的生意不错,没想到账上竟然进了这么多钱?这不过十天的功夫,已经卖出了青桐镇上两个月的布料,利润也相当可观。
邓老见姚殊看完了精简的账册,并没有拿起算盘对账的意思,而是开始翻看每日的出售记录,便知道了她的意思。
他笑着道:“东家也看了一遍,左右拿回去核对也是一样的。我去把老吴叫来?”
姚殊客客气气道:“我家大嫂在这方面比我精通,账本这些,我还是拿回去给她看。有劳您了。”
账房先生带走了手下的伙计,不多时便把吴掌柜叫了来。
吴掌柜和邓老先生年纪相仿,不过面容要比他年轻一些。许是常年同客人打交道,逢人脸上便先有三分笑意,就连眼角的皱纹,也比邓老深上不少。
他见姚殊在翻看账册,便笑道:“东家,方才老邓过来找您对账么?”
姚殊站了起来,客气地请吴掌柜坐下,才笑道:“我方才同邓老也说过了,日后布庄的账目,交给大嫂来管。今日我还是要看看,咱们的布料哪一项卖得最好,又有哪一项是最赚钱的。”
见姚殊说起这个,吴掌柜笑笑,道:“关于这个,您还真的只能问我——不是我老人家如何自夸,只是这铺子里今日卖了哪些布料、从库房取了多少出来、哪一种最受喜欢,可统统都在这脑袋瓜里记着的,比账册还清楚些。”
说着他点了点自己的鬓角,脸上笑意不褪。
姚殊闻言,弯了眉眼道:“既如此,索性我也不看了,还不如听您说来的方便。”
吴掌柜一五一十同姚殊道:“咱们铺子的进项和利润,东家也看过了,生意最好的还是开业那一日。便是每样布料都有折扣,林林总总加起来,利润也到了这个数。”
他伸出手来比了一个七,姚殊看了一眼邓老做的账,明明白白写着开业第一日的利润,有七百两银子。
吴掌柜笑呵呵道:“咱们这一间小铺子,说一句日进斗金,也不为过。”
姚殊微微一笑,示意吴掌柜继续说下去。
“至于哪些布料卖得最好,想来东家这几日在铺子里也瞧见了,还是那些从南边进来的花样多、成色好的布料,最受欢迎。而利润最大的,也是南边进的丝绸……”
姚殊点点头,又问:“其他布料呢?”
吴掌柜忙道:“其他布料虽不占大头,却也有不少客人需要。毕竟并非所有客人都是富裕人家,咱们城西还是有不少普通人家,需要物美价廉的货物的。况且大户人家的下人,也都不是绫罗绸缎供着的。”
姚殊对比着账册,与吴掌柜聊了许久,直到把铺子里各样布料的售卖情况问了个清清楚楚,又把利润点了然于胸,这才作罢。
等吴掌柜说完,姚殊坐在桌前,细细思索了片刻,对于布庄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心里也大致有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