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听完钟文秀的话笑了笑说道:“一个英雄算不算是英雄,那也要看他出生的时代的,就好象如果岳飞出现在盛唐那一个年代的话,恐怕我们今天就不会知道有那一个人了吧!同样的道理,如果李强出现在抗战的那一个年代,我想现在也没有一个人会认识他吧!那个时代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真正的死去,反正有很多人是连尸体都找不到的,你说呢!”
钟文秀点点头笑道:“其实你说得也没有错,就好象我的小强是现在这个时代的英雄,我喜欢全世界都将你看成是英雄的样子,但是我心里也很心疼,因为要当一个英雄,需要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所以我现在也很想你可以变得平凡一点,就不用那么的操累,我看我们还是早一点将这些事情都完结,你也可以真正的放松下来休息吧!”
李强听完钟文秀的话,忍不住点头苦笑道:“其实你说得也没有错啊!毕竟是身在现在这个位置上面,肩膀上面的压力不是那么简单的,每天都会想很多的问题,又不可能真的将这些事情全部都放下,只不过这样也没有什么,只要你能够想得明白一些,反正如果现在没有我的话,恐怕世界都会有危险,我的家人也在这里,为了救我的家人我也会出手的,倒不如将全世界一起救下来,现在有了很多外力的帮助,怎么样都要好一点的”
钟文秀听完李强的话,忍不住问道:“小强,你说吴三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认为他是一个汉奸,但是作为一个汉奸,在历史上留下的骂名是不会少的,但是我却没有听到关于吴三桂的骂名有多少,这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钟文秀说完望着李强,反正对于钟文秀来说,只要是汉奸都是该死的“。??八?一中文网?w≤w≠w≈.≥8≥1zw.com
李强听完钟文秀的话,轻声笑起来说道:“如果说对吴三桂降清的具体过程不少人不甚了了,那么对吴三桂的个人经历就更少人知晓了。实事求是地说,吴三桂本不是一块做汉奸的料。
作为武将,吴三桂并非身高八尺力举千斤,而只是中等身材,但他目光如注、英俊威严,且勇力过人武艺群。在战阵上披坚执锐、左冲右突、骁勇非常,以至有次皇太极远远见了,不禁对麾下叹道:“小吴总兵真好汉子!”
1612年(万历四十年)吴三桂出生于关外的汉镇中后所,祖籍江苏高邮。其父吴襄本乃士绅,因努尔哈赤崛起后在辽境实行严酷的民族歧视政策,对汉民大加掳掠杀戮,遂愤而投笔从戎举办团练,保境安民。明庭嘉之,委以辽东团练总兵一职。他功绩卓着,有“辽右巨臂”之称。在抵抗后金的斗争中,吴襄与当时辽境的一些明庭武将结下友谊,并把妹妹嫁给锦州总兵、挂“讨虏先锋印”的辽东名将祖大寿。吴三桂就是出生成长于充满战火的地域和拥有抗金战史的家族。这无疑从小就锻炼了他的勇力气魄和抗金意识。在战场上,少年的吴三桂就骁勇非常。在一次战斗中,他冲入敌阵用箭射倒一名红旗王子。在拍马上前挥刀准备割下该王子的级时,不料那王子突然以刀砍中他的鼻梁。吴三桂血流满面,但毫无惧色,撕裂红旗包扎好伤口后,立即再战。
有一次,吴襄率五百名骑兵作哨探,不期与后金大军相遇被围。当时在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后,对于与清军“野地浪战”明军心怀余悸。从农民子弟中后天训练出来的汉族骑兵一般来说确实不是马背女真民族的对手。骑兵交战即使兵力倍之,明军都没有胜利的把握,何况区区几百名明军身陷后金大阵?少年吴三桂得知父亲危在旦夕后,立即赶到舅舅祖大寿的阵帐,请他兵援救父亲脱离险境。祖大寿认为这根本没有可能,只会徒增伤亡,遂拒绝说:“吾以封疆重任,焉敢妄动!万一失利,咎将安任?”三桂知不可强,大哭而去,并立即召集几十名家丁,如狂风般地冲入重围。在找到父亲的队伍后大呼:“跟我来!”并带领五百骑杀出重围、奔回宁远。这次战斗震惊全军。从此少年吴三桂“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英名辽境无人不知。
少年英雄的吴三桂深受父辈重臣的器重。辽东监军高其潜收他为义子。1639年(崇祯十二年)洪承畴荐举他担任辽东总兵。时年仅27岁。吴三桂练军甚严。在洪承畴所部诸镇中,以吴三桂系战力最强。吴三桂并不以此满足,他还专门再训练了一支极为精锐的千人骑兵。共分二十队,每队五十人。“置签二十支,书领队姓名,插靴筒中。遇信急,受制签呼某,某即领本骑随之,冲突无不利”
1641年(崇祯十四年)松锦之战以明军惨败告终。如果说二十三年前的萨尔浒之败标志着后金掌握了关外的主动权,那么松锦之败则表明明庭已在整个战局上败象毕露。松锦之败使明庭丧失了大量精兵和战将。骁将曹变蛟等被俘遭戮。洪承畴、祖大寿等投降。只剩下吴三桂在宁远山海关一线苦撑着局势。吴三桂在极端困难的状况下招抚流亡,重振军旅。不久又组织起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坚守山海关和关外宁远等城。在原辽东战将或亡或降的情况下,吴三桂成了硕果仅存的抗清名将。次年皇太极又动壬午之役。派遣阿巴泰、图尔格率兵避开由吴三桂防守的山海关,由黄崖口一线入边。烧杀掳掠,兵锋直达山东苏北。关内诸明将皆望风而逃。只有吴三桂仍敢率兵入关邀击清军,并屡有斩获。再到1643年,如前所述,吴三桂的坚决抵抗使所向披靡的清军在宁远城下第三次苦尝败绩。
为了解决山海关这道难以越逾的屏障,清庭向吴三桂展开了强大的招降攻势。由于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和恩师洪承畴以及众多的兄弟、同僚如吴三凤、祖可法、张存仁等均已降清,故皇太极除亲自写信向他招降外,还叫这些与吴三桂有种种关系的降将写信给他劝降。但吴三桂终不为所动。当然这一方面是由于其父留在京师似为人质,另一方面当与吴三桂的抗清意识分不开。
李强说完笑了笑继续说道:“其实促使吴三桂蜕变为汉奸的客观原因是明季之末大量的明庭故臣变作汉奸的原因是多式多样的。常见的是战穷活命型和投效觅官型。前者典型为洪承畴、祖大寿等,后者典型为张存仁、马光远、冯铨等。吴三桂跟他们都不同。吴三桂没有战穷。山海关和五万将士均在他掌握之中。他官至明庭总兵官、平西伯。若明庭得以延寿,他的升官图仍未有穷期。更为重要的是,从十几岁至此他一直处在与满清毫不妥协的交战之中,可以说他身上并无显着的汉奸因子。鉴此,有必要探讨他终究成了大汉奸的原因。
面对事实进行探究,应该承认客观因素是促成吴三桂蜕变为汉奸的重要原因。这客观因素就是李自成入京后所采取的一系列错误作法。
基于农民起义军对地主豪绅阶级和故明官僚的痛恨,大顺军许多将士对明庭降臣进行拷掠追赃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李自成并不具备一个封建改朝换代者的眼光和胸襟。古代的农民起义并非近代、现代的民主革命。它只能是以一个新兴的王朝代替原有的王朝。大顺要能站稳脚跟就必须与故明官僚合作。而且这些故明官僚已抛弃朱明政权张开双臂准备与大顺朝合作了。如礼科给事中惠世扬就十分肉麻地向李自成下跪说:“天生老臣,以遗陛下。”可是李自成竟对个中奥秘欠缺洞悉。任由大顺将士去拷掠故明官员,甚至骚扰百姓,于是李自成大失京师民心。许多故明官员降后复萌叛志,有的则化装潜逃。
从整体上来看,大顺的作法是丢弃了于自身政权的稳定十分重要的故明官僚的合作,从局部上来看,是逼反了吴三桂。这既是促使吴三桂降清,也是使大顺朝由盛至衰最终覆灭的关键。对于那十几天--历史长河中短短的一瞬间--里的情况各种史籍中有着略有出入的记载。在剧烈的变动面前,吴三桂情绪激动举止失措。有记载说他已接受李自成的招降。只是在还没有完全公开之时,又6续得到父亲被关押拷掠和爱姬被霸占的消息。有说是,他还勉强能接受父亲的遭难,却决不能接受爱姬的受辱。他明白自己是处在满清和李自成两大势力的夹缝之中。无论是出于父亲滞留京城的考量,还是从他与满清拼杀了十几年的仇恨来看,他归降大顺才是顺理成章的。可是三十二岁血气方刚的青年武将在斩了李自成的使节并口出“李贼自送头来”的狂言后,就自断了这条应该走,并且本来已打算走的路。可是尽管如此他对降清仍有顾虑,以至在获悉李自成起兵后曾想自戕以了断一切。然而当他面对现实后,只得走出向满清搬兵的招数。而这一搬就把满清的都城从沈阳搬到北京,吴三桂没有后悔药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