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室大棚草莓的种植,蒋非需要考虑的除了大棚类型的选择与建造,还需要考虑草莓的种植方式。
草莓在大棚中种植的方式有两种,即土壤栽培和无土栽培。
大棚土壤种植草莓最常遇到的问题有两个:草莓重茬、土壤板结。
重茬也叫连作,是指在一块田地上连续栽种同一种作物。
一般同一种或同一科作物在同一块地连续种三茬或三年以上,就容易得重茬病。
重茬病会造成作物烂根、死棵、僵苗、不发根以及作物产量低、品质差等现象。
土壤板结是土壤在长期的种植中,使用化学肥料等,导致土壤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出现板结现象的土壤,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通透性差,肥料利用率低,作物根系不发达。
在农村长大的蒋非,对这些问题知道得很清楚。
以前家里种花生、黄豆、赤豆、红薯等,用的都是轮作的方式。
就是同一块地每年种植不一样的作物,轮换着来,能有效规避重茬障碍。
而温室大棚,蒋非是专门用来种植反季节草莓的,轮作不适用。
要是用无土栽培,倒是不用担心重茬、土壤板结、土壤酸化等一系列问题。
草莓的无土栽培主要是采用基质栽培,常用的基质有椰糠、草炭等。
基质就是类似于土的性质,本身没有什么营养成分。
草莓生长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是来自水肥一体化的灌溉系统。
基质主要起到的固定草莓苗的作用,都放置在相应的容器里面。
基质可以重复使用,种植结束后把它们拿出进行晾晒消毒就可以进行第二次使用,3-5年更换一次就可以了。
用基质栽培草莓,没有了重茬问题和土壤板结问题,还能充分、合理利用大棚内的土地及空间,可实现立体栽培。
但无土栽培的设备投资大,需要配置基质和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用电多,肥料费用高。
蒋非衡量了一下,种植反季节草莓还是用无土栽培好。
虽然需要投入的资金比较多,但无土栽培可以实现立体栽培,跟土壤栽培相比,同样的面积可以种植的草莓更多。
而且草莓无土栽培没有土壤,没有灰尘飘在空中,干净、卫生、环境好,游客的采摘体验感会更好。
确定了下来,蒋非选了个周末去县城找建造大棚的公司,顺便带妈妈和女儿买几套冬天的衣服。
同去的还有蒋文康,他在家里待得有些无聊,听到他们去县城,便一块过去走走看看。
车上,陈小梅看着坐在副驾驶座的蒋文康,说道:“大康,你回家来之后,脸色好看了不少,还是家里的水土饭菜养人啊。”
“叔叔胖了,脸上肉肉的,跟我一样。”星星捏了捏自己肉乎乎的脸。
“星星,叔叔的胖跟你不一样,你那是婴儿肥,是可爱,叔叔这是肥肉。”
蒋文康拍了下脸颊上的肉:“我比工作时胖了快有二十斤了,每天吃好喝好睡好,整个人都胖了一圈。”
“唉,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要运动起来减减肥才行。”
“大康,你现在多重?”蒋非问道。
“刚好160斤,昨天早上起床称的。”
蒋文康身高178,体重160斤,因为平时不运动,看起来身上的肉多,坐着时肚子上的赘肉明显。
“是该动起来,减不减肥另说,至少运动起来可以把肌肉和线条练一下,看起来肉不会松松垮垮的。”蒋非往旁边看了一眼。
“嗯,我明天就行动。”蒋文康握着拳头说道。
“我也胖,我也要运动。”星星伸手戳了戳自己身上的肉肉。
“星星不胖,星星这是可爱。”
陈小梅搂过孙女,有点小肉肉的星星抱起来舒服,揉起来舒服,看着可爱又招人喜欢,她可稀罕了。
一路聊着天,四人到了县城。
蒋非先开车送妈妈和女儿到服装购物商城。
“妈,星星,你们慢慢逛,我办完了事过来接你们去吃午饭。”蒋非说道。
“嗯,你和大康去吧。”
陈小梅挥了挥手,在门口买了一串糖葫芦,拿着让星星咬了一个,自己跟着咬了一个。
看着两人进了服装购物商城,蒋非开车拐进另外一条街道。
县城里建造大棚的公司都集中在这里了,一条街道上有四家,都隔得很近。
上次来县城买除草机和翻土机,他已经到这几家建造大棚的公司了解过价钱了。
停好车,蒋非和蒋文康从车上下来。
蒋非径直进了街道的第二家店铺。
蒋非说明来意后,接待员领着他和蒋文康去了接待顾客的隔间,泡茶招待,拿了几个册子过来。
连栋膜大棚的配套设施很多,可以根据种植的作物所需来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
蒋非详细说了土地的基本情况,以及是用来无土栽培反季节草莓的,让他看看需要的配套设施都有哪些。
接待员打开连栋膜大棚的册子,一一解释里面的配套设施用途,给出建议,再让蒋非做决定。
除了配套的设施,还要根据土地的基本情况来确定建造的长度、宽度等,还有温室主体结构、覆盖材料等需要确认。
全部确定好,接待员打开计算器噼里啪啦一通算,平均下来每平米造价130元。
蒋非准备建三亩的连栋膜大棚,算下来大概要二十六万。
蒋文康坐在一旁喝茶,听着三哥和接待员交谈。
听到每平米造价要130元,他心里感叹了一下有点贵。
等听到建造三亩要二十六万时,他握着茶杯的手抖了一下。八壹中文網
妈呀,这也太贵了!
单独说每平米造价多少多少,蒋文康的心里还没个整体的概念。
他拿出手机,点开计算器一算,一亩地按667平米算,就要八万六千多,三亩可不就是要二十六万嘛。
蒋文康看了下三哥的神情。
蒋非只是点了点头,继续跟接待员说起还要建的春秋大棚来。
二十六万的价格,蒋非心里有数,他都已经算过了。
春秋大棚就简单多了,塑料薄膜、镀锌圆管骨架,加个卷膜器就可以搞定了。
没有其它配套设施什么的,只是一个简易的塑料大棚。
他选用镀锌圆管骨架算是比较耐用的了,还有直接用竹竿做支架的,价格便宜。
但毕竟一分钱一分货,竹竿的不耐用,总是换来换去也麻烦。
接待员很快给出了价格,每平米35元,一亩的话要两万三千多。
蒋非准备建六亩春秋大棚,用来种应季草莓、树莓、桑葚等。
六亩春秋大棚算下来要十四万。
全部加起来要四十万,蒋非也在心里感叹了一句,真贵!
蒋文康听着,心里感慨万千。
他未成年时就跟着堂叔出门打工,今年刚好是第十个年头,好不容易存下了十几万。
这笔钱,蒋文康都舍不得拿出来花。
之前他虽说想在县城里盘个店面做小本生意,可每次一想到要把它们花出去,心里都很舍不得。
再一看三哥,一下子拿出四十万来建大棚,淡定得很。
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手里有钱,还能赚钱,有底气就是不一样。
谈妥了,蒋非和蒋文康从大棚建造公司出来。
蒋非开车到服装购物商城门口,打了个电话给妈妈。
过了一会,陈小梅一手提着大包小包,一手牵着星星出来了。
“爸爸,你看,我的衣服帽子上有独角兽耶~”
星星手上也提着一个袋子,她拿出里面的衣服,展开揪起衣服的帽子。
蒋非看了一下,那是一件摇粒绒外套,粉红色的,是星星最爱的公主颜色了。
“现在小孩子的衣服都设计得可可爱爱的,就这款的衣服,帽子还有狮子、鲨鱼、猫头鹰、熊猫。”
陈小梅说道:“每一件都好可爱,我和星星犹豫了好久,每一件都想买回家。”
“那是肯定的,这个年纪的孩子喜欢可可爱爱的东西,自己也可可爱爱的。”
蒋非说着,打开其它袋子看了看,星星的外套、裤子、裙子、鞋子、小背包、发饰、公仔……
他一个个打开,除了一件羽绒服,其它全部都是星星的。
“妈,怎么都是星星的,你都没买自己的?”蒋非问道。
“买了啊,那件羽绒服不是啊,我的衣服够穿,买那么多干嘛,放着浪费了,还会放坏。”
陈小梅摆摆手,结束这个话题,问道:“中午去哪里吃饭?”
“就近随便找一家餐馆吧。”蒋非说道。
蒋非几人都对县城还算熟悉,在附近走了走,很快找了一家合适的餐馆吃午饭。
吃完午饭,蒋非没多说什么,直接又带着她们去了服装购物商城,给妈妈选了几套冬装。
蒋文康跟着逛了逛,也给自己爸妈各买了一套衣服。
买完衣服,看着时间还早,蒋非四人随便在街上逛了逛。
“前面好热闹,好像在炸爆米花,要不要过去看看?”
蒋非问女儿,看她想不想过去凑个热闹。
“要去看。”星星点点头,拉着奶奶的手走在最前面。
炸爆米花前面围了很多人,大多是小孩子,特别热闹。
蒋非四人挤了过去。
他看到了熟悉的老式铁炉和鼓风机。
现在炸爆米花的都是用电爆米花机,这种老式的工具极少见到了,快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别说星星了,就连雷子,可能都没有见过。
炸爆米花的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一手摇着铁炉,一手摇着鼓风机。
铁炉浑身黑黝黝的,葫芦模样,鼓风机在摇动中发出呼噜呼噜的响声。
鼓风机里吹出来的风,吹动着铁炉下方的小火苗,小火苗往上窜起,节节攀升。
旁边围观的小朋友惊呼连连,他们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看得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唯恐错过了精彩的一幕。
星星也是,瞪大了眼睛看着,觉得太惊奇了,一会看老爷爷摇铁炉和鼓风机的动作,一会看窜的老高的火苗,两只眼睛忙得很。
过了几分钟,老爷爷摇动的动作停了下来,鼓风机呼噜呼噜的声音随之停了下来,火苗瞬间小了,一下便灭了。
这是要起炉了。
“小朋友退后一点,害怕的捂住耳朵啊。”老爷爷朝围观的人群喊道。
没有见过的小朋友不知道即将要发生什么事情,慌张地退后两步,心里害怕,又担心错过了什么。
蒋非扫视了一下,小朋友有捂着眼睛的,有捂着耳朵的,有缩在大人身后的,有紧紧抱着身边小伙伴的,期待多过害怕。
老人将铁炉提了起来,放在一个长条布袋的口处。
然后脚下一用力,只听“砰”地一声响动,一股白烟蔓延开来。
小朋友们惊叫出声,等白烟散去,便看到地上多了一些爆米花,是崩落出来没有装进袋子里的。
蒋非看到小孩子都只顾着盯老人手里的布袋,没有人去捡地上的爆米花,不禁感叹果真是时代不同了。
他们小时候就等着炸爆米花的起炉那一刻。
还没等白烟消失,来不及看清更多,一帮小伙伴已经一窝蜂窜过去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管捡了地上的爆米花往嘴里塞。
爆米花还热乎着,咬下去又脆又香。
用不了几秒钟,地上的爆米花就能被他们捡得一干二净。
“老爷爷,爆米花怎么卖啊?”
“两块钱一袋。”
大点的孩子纷纷掏出零花钱抢着买,小点的孩子都扭头缠着家长给买。
蒋非也给星星买了一袋,星星乐的要笑出一朵花来。
一炉爆米花很快卖完了,有好些小朋友没有抢到。
“老爷爷,我先排个队行不行,下一炉要有我的份。”
“老爷爷,我排第二。”
“老爷爷,……”
老人很快起了下一炉,买到了爆米花的也不肯走,继续杵在一旁围观,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了,都来看个稀奇。
毕竟现在还能看到这门手艺,太难得了。
蒋非也有十几年没有见过这场面了。
最后一次有手艺人进村来炸爆米花,应该是他还在读初中时候的事情了。
在那以前,每年冬天都要好些手艺人走街串巷,到村里炸爆米花,尤其是临近春节的那段时间。
村里的小孩会拿上一袋子玉米粒和当作燃料的玉米棒轴去炸爆米花。
每次他们一过来,都称得上是村中的盛事了,里三圈外三圈地围着,毫不夸张。
基本上全村的小孩子都出动了。
冬天比较闲,田地里没什么农活干,好些手艺人会走街串巷赚点钱补贴家用。
除了炸爆米花的,还有卖糖葫芦、修补铁盆铝盆、磨刀、补鞋修伞等各种手艺人进村。
又看完了一次,蒋非拉着还不太舍得走的星星离开了,到旁边买了一袋糖炒板栗。
在县城逛了半个下午,看时间差不多了,蒋非载着他们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