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徐来,细雨绵绵,把原本盘绕不散,众多灶房煮盐散发的黑烟消除干净,露出了青山绿水的本色。
许彪早上起来,发现外面下雨了,屋檐下水滴缓缓滴落,让人的心也跟着静了下来。
虽然下雨,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
许彪吩咐亲兵,去问问附近哪里有酒坊,他准备去参观一下酿酒流程。
许彪现在住的是申家大宅,他这后院里有个小厨房,他自己不动手做饭的时候,就会有专门的厨师做饭。
今天早饭,是用高粱小米大米红豆花生混杂在一起,加糖煮的八宝粥。
浓香扑鼻,香甜可口,小孩和女子通常都比较喜欢。
“大当家的,乐山那边来人,说四海商会的船已经到了,您要的货正在卸船。”
一名亲兵匆匆进来,沾着泥水的脚,在堂屋大青砖地面上留下了一行痕迹。
“货到了?”
许彪兴奋的把碗一推,站起身来。
这次的货,最多的就是红薯,有一千多斤,还有两个老农,应邀前来教授种植技术。
许彪想要搭乘‘神雕号’前往乐山,不过现在天上正在下雨。
虽说雨势不大,但那只脾气古怪的大雕,肯定不会在这个天气带他。
“算了,这两天让人把田地准备好,等红薯一到,就开始育苗种植。”
黑龙军这几天抄没了好几个大地主的田产,手中有很多田地。
虽说要均田,但并不是一下就分下去的。
要登记姓名,查验条件,户籍造册,丈量土地,分清厚田薄田,最后才会把田地分到百姓手上。
这其中的工作量非常大,刘毅带人都快忙疯了。
大明的隐户非常多,很多是并不存在的‘黑人’,现在想要分田,就要登记户籍。
当然,是在黑龙军这里登记户籍,官府那边仍然不存在。
而且许彪准备借着分田,重新划分保甲,把黑龙军的残疾士卒派下去,担任基层管理人员。
就是以户为单位,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十保为一乡,设甲长、保长、乡长来管理。
甲长由其十户人家自行推选,由黑龙军登记造册备查,而保长则由黑龙军中残疾士卒担任。
猎户暂时不分配土地,可准其自由入山行猎,所获之物缴纳两成税赋,剩余的部分由他们自行处置。
而匠户愿意进入黑龙军的匠作营做事的,匠作营负责其饮食起居之用,每人每月发给粮食三斗,盐半斤。
如果不想要这些东西,可以折银一两半,做事勤恳有功者,另加赏银。
匠户家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可以入营学艺,黑龙军承担食宿,每人每月发放粮食两斗,盐半斤。
黑龙军分田,主要是照顾贫苦百姓,如果原来自己家中有田地的,就不会再分给他们田地。
为了防止有人隐瞒私田,就要查清对方是否符合条件。
然后按照田地的厚薄以及可灌溉的难易程度,每个成年人不分男女可分得五到十亩田地供其耕作。
如果这些人不仔细耕作,让土地抛荒,自己去矿区打工,黑龙军就会收回他们的田地,重新分配给愿意种田的农民。
以后若是家庭添丁,不管男女,只要能下地劳动,都可以获得新的田地。
一些山坡地,如果有人开荒种植,那土地就归其所有,同样不收取税赋。
许彪准备让黑龙军士卒,把一些无人种植的山坡地开垦出来,种植红薯。
然后再用一些山下的厚田,同样种植,看看产量相差有多少。
不知这次四海商会带来的是什么品种,红薯的早中熟品种8月底9月初开始收获,迟熟品种10月中旬开始收获。
如果红薯产出多了,也可以用红薯酿酒。
“大当家,”
许彪派去询问哪里有酒坊的亲兵回来了,禀报道:
“本地并无酒坊,属下只能找来了镇中酒楼的掌柜,大当家有问题可以询问此人。”
那酒楼掌柜是个胖乎乎的中年人,这体型在大明算是稀罕物。
“小人于伟,拜见大当家。”
中年人于伟拱手作揖道。
“于掌柜请坐!你来说说,这自流井地区,盐工加上相关人员,超过十万,为什么没有一个酿酒的作坊?”
许彪不太理解,在这个时代,由于交通不便,一般来说,只要是人烟稠密的地方,都会有相关的各种生活设施和作坊。
“大当家容禀,”
于伟在旁边椅子上坐下,有亲兵端着茶碗上来,放在他旁边的茶几上。
“此地盐井产出的盐货,要装船往下游,经过釜溪河,入沱江,最后在泸州进入长江。”
“那泸州酒坊众多,出产的酒水质量上乘,盐船来时是空船,就顺便带着泸州的酒过来,足够本地所需,所以本地没有酿酒作坊。”
许彪闻言恍然,在后世泸州老窖也是极有名气的厂家,其‘国窖1573’宣传势头很猛。
现在是1637年,也就是说,64年前,那个窖就建成了。
这么说,昨天喝的那个酒,就是泸州老窖了。
但是,为什么那么难喝?
许彪估计,是很多工艺,此时还没有发明发现。
最起码,勾兑工艺,是二十世纪才发展起来的技术。
貌似,这其中有商机啊!
黑龙军坚持均田免赋的政策,对盐商又不进行抄家劫掠,这军饷就没有固定来源了。
虽说打土豪有附带钱财收入,但那都是有一杆子没一杆子的,不稳定。
如果能酿酒出售,那就有固定的收入养军了。
别的不说,自流井地区十多万人的消费量,就非同小可了。
盐工体力劳动量大,一天下来非常疲劳,晚上喝口小酒解解乏,是非常正常的。
现在盐工的工钱翻倍,今后手里宽松了,这花销肯定会随之上去。
“于掌柜有没有认识的酿酒师傅,我想在本地开个酒坊,”许彪说道。
于伟诧异的看了许彪一眼,刚才自己都说了,泸州那边有不少酒坊酿酒。
人家水好,曲好,窖也好,做的时间长,师傅经验足技艺高,你新开的酒窖,拿什么跟人家竞争?
不过转念之间,于伟就想到了。
这黑龙军是想把持本地酒市,等到自家酒窖产酒以后,借助武力不许外地酒进来,本地人只能喝本地酒。
这十多万人,其中又有大量盐商、青楼、旅店,用酒的地方多了去了,他那个酒坊产的酒就是再难喝,也不愁卖。
于伟自以为明白了许彪的心思,不过他在黑龙军治下,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来,只能老老实实的说道:
“禀大当家,我确实认识一位酿酒师傅,原本就在泸州酒坊里做事,只是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于是回乡养老。”
许彪闻言大喜,年纪大经验多,腿脚不方便也不要紧,黑龙军精壮小伙子多的是,师傅只要动动嘴,指挥学徒做事就行了。
许彪当即让于掌柜带亲兵一起,去请那位从泸州回来的酿酒师傅。
不过那位走路一瘸一拐的酿酒师傅被请来之后,说的和于掌柜想的差不多。
本地酿酒,无论是从水、窖、曲,还是工艺技术方面,都不占优。
而且因为自流井地区众多盐工劳作,每天消耗大量粮食,本地米麦价格比较高,酿酒成本高,就算造出酒来也没有利润。
这位名叫谭三的中年人,从十岁就在酒坊做学徒,一步步上升,烧火、下料等工序都做过,说起来头头是道。
“原料只能用米和麦?”
许彪闻言皱起了眉头,问道:“附近山坡地上,种的高粱不少,用高粱酿酒成本应该不高吧?”
“高粱不行的!”
谭三苦笑着说道:“高粱确实比米麦便宜得多,但是用高粱酿出来的酒,根本没法喝!”
“高粱酒味道太差了,又烈又冲,一口下去眼泪鼻涕都下来了,头上也像是挨了一棍似的。”
“这样的酒只能卖给北边苦寒之地的鞑子,他们没喝过好酒,只要劲头大,他们就喜欢,但是要在大明地域卖,就不行了。”
“好酒还得要好粮,一分价钱一分货,老话不欺人,好酒只能用米麦来做。”
听了这酿酒师傅一本正经的话,许彪差点就呵呵了。
就算不是厨师,后世普通人也知道,高粱红薯等很多杂粮都能酿酒。
你当我没看过《红高粱》吗?!
不过这谭三的话,也纠正了许彪的一个常识性错误。
他不知从什么地方看的,说古代没有烈酒,穿越过去,只要蒸馏一下,提高烈度,就能大赚特赚,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最起码明朝有烈酒,而蒸馏器据说在宋朝就已经出现。
所谓高度烈性酒,指的就是用蒸馏方法做的蒸馏酒。
蒸馏器在手,就问你想要多少度的酒?
口味低劣的酒,度数再高,也没什么意义。
南方人喜欢喝黄酒,后世茅台也干不过葡萄酒。
许彪就准备从口味上做文章,勾兑技术是个大杀器。
天然甘油这个东西,是从动植物脂制皂的副产物中回收来的,算是废物利用。
调整酸碱度也不难。
没有人工香精,天然香料有很多,一样样加进去试,总能找到合用的。
许彪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