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的沈凝,正和老太太一起,听沈大老爷讲俞秀才的事。
原来,那日天一亮,冰姐儿醒来,俞秀才便在字摊上借了纸笔,写了状子,他带上王婆子,去衙门将国子监监生,举人孙良给告了。
以前俞秀才到国子监找孙良,让孙良把女儿还给他,那时他的想法,便是只要冰姐儿回来,他便不再追究。
可是孙良非但不给,还准备把冰姐儿卖掉,没错,俞秀才审了王婆子,王婆子全都承认,那天孙良来大杂院,就是通知王婆子,让王婆子尽快去把冰姐儿卖掉,卖得远远的,有多远就卖多远。
京城的城门虽然管得严,但是只要京城没有发生抓逃犯之类的大事,城门那里只查进城的货物,像王婆子这样扛着一袋子苞米出城的,城门的旗手卫都不会多看一眼。
王婆子的娘家是山里的,她嫁到山外的村子里,有一次,有个娘家村里的,一家六口,连爹带儿子,六个光棍。
之前那家娶了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女,说是给大儿子娶的,可实则被那爷六个一起欺负,那女子受不住了,上吊死了。
后来,知根知底的人家,便再也不肯和他家结亲,也没人给他家做媒。
有一次,王婆子回娘家,那家的老爹给了王婆子一两银子,让她在山外面给找个女人,事成之后,再给九两银子做报酬。
可是山外的人家,谁会愿意把闺女嫁到山里去呢。
王婆子想赚这十两银子,想得抓心挠肝,可又找不到合适的姑娘。
她便把主意打到了丈夫的外甥女身上。
外甥女只有十四岁,小姑娘俊俏漂亮,就是有些害羞内向,平时不爱说话,但是做得一手好针线,就连王婆子也有几身这姑娘给做的衣裳。
丧尽天良的王婆子,利用外甥女对她的信任,将可怜的姑娘带去了山里,卖给了那一家子。
大姑姐一家丢了女儿,四处寻找,有人看到那姑娘曾和王婆子在一起,可无论丈夫一家如何盘问,王婆子一口咬定,她不知道。
家里找了一年,最后不了了之。
因为这件事,王婆子尝到了甜头,她便专门做起了给山里的光棍说亲的营生。
隔三岔五,她就会去县城里卖野花,那些路边采来的野花,放在花篮里,很受城里小姑娘的喜爱。
后来只要她一来,身边很快就会围满小姑娘,个个都是花朵般的年纪,在王婆子看来,她们就是银子,大把的银子。
王婆子五年里把二十多个姑娘卖进了深山,一直没有被人怀疑。
直到有一天,一个瘦骨嶙峋的女人回到村子里,婆家们才知道,外甥女竟是被她这个舅母卖进了大山里。
那个已经瘦弱不堪,满身伤痕的女人,就是已经失踪五年的外甥女。
当年只有十四岁的小姑娘,归来时已经形容枯槁,身心俱伤。
王婆子没想到外甥女居然还能从大山里跑出来,可她自己想跑已经来不及了,她丈夫差点把她打死,本来准备第二天早上就把她送进衙门的,可她趁着丈夫睡着,自己磨断了绳子跑了出来。
她在逃亡的路上,遇到了孙良,她图孙良能给她银子,孙良则看中她的狠辣,二人一拍即合。
冰姐儿就是被王婆子在玉观河边带走的,王婆子能在众目睽睽下拐走成年女子,更何况是带走一个小孩呢,她没费力气,便神不知鬼不觉,把冰姐儿带离玉观河,并且带出了京城。
冰姐儿当天晚上就被剃了光头,王婆子还找了一些臭哄哄的黑药膏子涂在冰姐儿头皮上,别人问起,就说孩子长了瘌痢,刚涂了药。
没有人怀疑冰姐儿的性别,任谁看到一个臭哄哄的癞痢头也不会拉过来细看。
根据王婆子的交代,她曾经问过孙良,要怎么处理这个孩子,总不能一直养着吧。
孙良说,要等到风声彻底过去了,再处理这孩子。
王婆子说,掐死也行啊,尸体深埋,几年之内也不会被人发现。
孙良却说,就让这孩子死了,难解他的心头之恨,他要让这孩子替她的外公还债,他外公让别人家的孩子受的那些苦,也要让这孩子全都受一遍。
那时王婆子便猜到,孙良八成是想把这孩子卖进青楼。
不过,王婆子的提议,也给孙良扩展了思绪,他让王婆子去找个差不多高的小女孩,王婆子从善堂里领养了一个,换上冰姐儿从家里穿出来的衣裳,而那个可怜的孩子之后便被扔进了河里。
一个月后,孩子的尸体在大青河被人打捞上来,何氏一眼认出孩子身上穿的是她亲手做的衣裳,那孩子便被错认成了冰姐儿。
王婆子说,当时俞秀才和何氏在河边临时搭起的棚子里认尸时,外面有很多围观的百姓,王婆子带着冰姐儿也在其中。
冰姐儿看到父母就哭了,王婆子威胁她,如果敢哭出声来,就把她也扔进河里,就和那个死去的小孩子一样的下场。
冰姐儿吓得不敢哭,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爹娘带走了那具小小的尸体。
即使有了王婆子这个人证,孙良还是在狡辩,他先是声称自己根本不认识王婆子,可是衙门的人找来了大杂院的邻居,很多邻居都能作证,他三天两头会去大杂院找王婆子,大家都知道他是王婆子的表弟。
那王婆子能做这一行,不但心狠手辣,更是翻脸无情。
她知道自己只是从犯,她一没杀人,二没放火,她是收钱办事,她一口咬定就连那个孩子,也是孙良给扔进河里的,反正是一切都是孙良主使,她只是从犯,而她在老家干的那些缺德事,更是无凭无据,她是做媒,是做好事,她收的钱也只是媒人应得的,再说,有本事把那些被她拐走的姑娘们找回来啊,她可知道,那些城里的姑娘被卖到山里,衙门的人真去找,那些人家也会把人藏起来,上哪儿找去啊,不是死无对证,也和死无对证没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