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在几百年前也是繁华之地,明初,一场大洪水淹没了大名府城,沧海桑田,原来繁华之地,也变的萧索,就如唐朝国都长安,本是繁华之城,最后也破败起来,在史书上更多的是,就食洛阳。
郑王及郑王世子在行宫外觐见,郑王朱厚烷按照辈分,朱翊钧还要叫他一声叔爷,要叫郑王世子朱载堉叔伯。
不过,君臣名分已定,不论公开还是私人,他们都要叫朱翊钧陛下,尊不尊重他们,看朱翊钧的心情。
“臣,郑王朱厚烷拜见陛下!”
“臣,郑王世子朱载堉拜见陛下!”
“老四,快给郑王,还有世子搬椅子。”
朱翊镠就像一个小童,给郑王还有世子搬椅子。
“这里都没有外人,都是咱们自己家人,聊一聊家常,没有君臣,只有亲戚。”
朱翊钧身着布衣,朱载堉也身着布衣,看来都不喜欢华丽的衣服,落座后,连忙感谢朱翊镠。
自从靖难后,各地藩王都赋闲起来,现在有些藩王也跟着兼并土地,朱翊钧不想管各地藩王的事,郑王世子朱载堉可是算学大家,创造《十二平均律》,又写了不少书,不过历史上他并没有承袭爵位,而是让给叔叔。
郑王朱厚烷辈分高,他虽然没什么能力,可是有朱载堉辅佐他,打理宗人府事物,还是能够做到的,这样把郑王朱厚烷一家迁到京城,郑藩由朱厚炜管理郑藩事物。
“我看看了最近几年各地藩王的奏疏,有些藩地俸禄多年没有发放,就算发放大部分都折钞,现在这大明宝钞和废纸差不多,各地藩王有些生活不错,有些生活贫苦。”
“有些藩王的后辈子嗣,不能上
玉牒,已经快四十岁,还不能成亲,有的奉国中尉、奉国将军,带着家眷乞讨生活,有的宗室子弟在藩地欺男霸女,投献至王府的百姓也不在少数,大明在册耕地越来越少,王府兼并田地,下面的勋贵、官员也有样学样,长此以往,恶名让咱们朱家背负,勋贵、文官、士绅兼并田地最多,他们反而不背负骂名。”
这些事都发生在当前,郑王和世子都很清楚,《宗藩条例》三分本色,七分折钞,各地藩王府都有大量的大明宝钞,这些几乎都是废纸。
“陛下要怎么改?”郑王心里也清楚,召见他肯定与各地藩王有关,不然不会无缘无故召见他。
“重设宗人府,由德高望重的藩王任宗人府宗正令,大明宗室开支一百四十万两,可是各地藩王领取的俸禄都不足,以后各藩王府、宗室的俸禄由宗人府发放。”
“奉国中尉、辅国中尉、镇国中尉这些爵位都取消,宗人府给他们发放安家银、田地,交税如百姓一样,当然,不想取消这些爵位的人,可以到京考校,合格者在宗人府任职,每月领取宗人府发放的俸禄,有藩王封地的省,也要设计宗人司,各地宗人司属宗人府管。”
意思很清楚,以后各地藩王俸禄,不再由各地衙门发放,全部由宗人府管理,玉牒、封爵、俸禄、赏、罚都由宗人府接管。
洪武三年,成立宗人府,永乐以后,宗人府由勋戚掌事,最后由礼部掌管,这属于文官抢权了,现在宗人府名存实亡,各地有藩王的省,每年发放俸禄就是一笔糊涂账,现在朱翊钧要把大明宗室所有事,都交给宗人府管理,不再让文官借着宗室的由头贪污,他们肯定不愿意,不过藩王们肯定愿意,底层宗室们也愿意。
宗人府发放俸禄,以后就不折钞了,全部发放实物,同时宗人府管理各地藩王土地兼并,还有各地藩王、宗室不法行为,以及为藩王伸张正义,如果有藩王被官员欺负,那么由宗人府下如查,藩王有罪治藩王,官员有罪治官员。
玉牒在册两万多人,把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这些有爵位的宗室爵位刨除出去,入各地藩王府名册,那么玉碟宗室人口就要减除八成,就剩四千多宗室,这样就方便管理。
最重要的,就是要依靠宗室做生意,这么多宗室,田地要分、安家费要给,宗人府吸收一部分,其余的就各地开商铺,宗人府就是老朱家的公司,各地藩王都要入股,不给他们甜头,这么多藩王还不闹翻了?
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有刺毛的藩王就多数人弹劾他,轻者凤阳圈禁,重者废藩。
“这事咱还没和朝廷里的官员商量,想必阻力很大,咱想让叔爷担任宗人府宗正令,世子在辅助你。”
“陛下信的过臣,臣定当辅佐陛下。”
能管理宗人府,总比在封地无所事事强,
其实朱翊钧还想在湖广调一位藩王担任宗人府右宗正令,就藩常德府的荣王朱载墐,藩王最多的藩王就是河南、湖广、山西、江西这几个地方。
现在朱翊钧的办法就是,在名册的宗室由宗人府管理,不在名册的宗室,愿意干嘛就干嘛去,科举也行,当商人也行,种地也行,当兵打仗都行。
晚上在行宫内宴请郑王父子二人,平时大明皇帝三菜一汤,或者四菜一汤,今天吃六个菜一汤,又喝了一点酒。
“这个是土豆丝,南洋过来的东西,在皇庄种了一些,可以当饭,又能当菜。”
朱载堉看着黄色的土豆丝,夹了一点尝一尝,感觉味道不错,放下筷子问:“陛下,土豆产量如何?”
“亩产三石左右,同粟比略高,北地产粟每亩两石二斗左右,不过粟可以做粥,百姓缺粮时喝粥,可以充饥,土豆不易储存,而且吃法很少,煮、蒸、烤、或炒菜,土豆与粟都差不多,都是抗旱的作物。”
现在土豆亩产也就五百斤左右,在没有化肥的年代,想要亩产突破一千斤,几乎痴人说梦,不是有农作物就能亩产增加多少斤,还是要靠天吃饭,丰年亩产多,遇到干旱和水灾,有没有收成还未可知。
朱载堉兴趣有些缺,现在大明的百姓生活如何,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很多官员视而不见,朝廷还在维持着脸面。
“不过明年可在辽东种植,土豆可在辽东保存七个月,冬季缺少粮食,土豆可充饥,并非一无是处。”
宴请还没有结束,陈矩就匆忙的进来,手里拿着秘奏,这是张鲸派人送过来的。
王焘贞已经被护送至京城,要是让她回太仓,又搞出白日飞圣的幺蛾子,其实就是绝世而亡。
打开秘奏一看,京城果然出了大事,朱翊钧不露声色的把密奏看一遍,然后放在旁边。
宴请很快结束,郑王愿意担任宗人府宗正令,朱载堉也愿意辅助他父亲处理政务,这事还要明年再说。
他们退下后,朱翊钧也让潞王退下,行宫内就剩陈矩、季伯常二人。
“他们对张居正动手了。”
朱翊钧把秘奏还有《病榻遗言》拿给他们二人看。
具体他也没有看详细,不过大致情况还在预料之中,这次朱翊钧南巡,有些人势必要对张居正发难,毕竟张居正快当了九年内阁首辅,有些人已经看他不顺眼,张居正和他的党羽一直把持朝政,其他人怎么上位?
《病榻遗言》真假不得而知,不过这次张居正有大麻烦,可以肯定,《病榻遗言》是前任内阁首辅高拱所写,从隆庆病重,他与张居正受顾命,以及隆庆驾崩、朱翊钧继位后,张居正和冯保勾结,陷害高拱,随即被勒令致仕。
《病榻遗言》有真有假,冯保和张居正勾结这是铁的证据,现在朝廷就看大明皇帝如何处理?
陈矩和季伯常都没有说话,他们二人也猜不透圣天子在想什么,要是顺势而为,张居正就要滚下台,要是圣天子不想让张居正滚蛋,那么就要调查一番。
“风雨欲来,满楼风!”
“是申时行还是张四维?你们说一说看?”
陈矩看了看季伯常,现在皇爷问话,又不能不说。
“回皇爷的话,这两位都有可能,又或者还有其他人。”
这件事并不是朱翊钧指示的,而是有人有意而为之,目的也很明确,张居正要垮台,这也是朝廷大部分官员的看法,从冯保到南京,再到李成梁,然后冯保在南京惊惧而亡,没有司礼监的支持,大明万历皇帝砍掉张居正一条胳膊,又处理李成梁,这就是对张居正表达不满。
现在朱翊钧并不想让张居正倒台,不过要抵挡他做出倒行逆施的事出来“命令下去,行宫加强巡逻。”
“是。”
不必多说,二人都懂,这是圣天子在提防。
……
夜,已经深了。
张居正辗转反侧睡不着,睁开眼睛,他感觉这官场就如黑夜一样,深不可测。
进无法进,退无可退,他怎么都没想到,高拱会给他来《病榻遗言》这一手,两万多字的书,就像刀子一般,把他凌迟,他自己死到没什么,可是全家都要跟着他倒霉。
是谁呢?
小皇帝?张四维?还是申时行?又或者其他人?
张居正的敌人很多,从他勾结冯保的一天,他就知道自己的下场不会太好,朝中大臣与内侍宦官勾结,既得罪了皇帝,又得罪了文官,这是大明朝廷的规则,如果打破这种规则,就要接受被反噬的惩处。
冯保已经死去,下一步恐怕就是他,就算小皇帝念旧情,饶过他,恐怕朝中的官员也不会放过他,进献小人每天在陛下耳边说他,早晚也会被算账。
谋反?
戚继光、李成梁听不听他的还不好说,朝中有这么多双眼睛看着,如果有谋反的心,家里的儿子就把他绑了,就算李成梁和戚继光听他的,手下的将领跟不跟着还不好说。
如果有谋反的心,各地藩王也不是吃素的,藩王、边军清君侧就是大功一件,到时反而闹成笑话。
只能束手待毙,落得杨廷和这样的下场,或许只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