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七的心瞬间碎成几瓣。
“这玩笑可不好笑。”
惊蛰没笑,谢凡也没笑,老七顿时觉得自己的笑很尴尬。
脸上有点烧得慌,他赶忙把木炭扎紧口子,绑在自行车上。
“既然要送木炭去叔那,我就先回去了。”
老七扶着自行车,这扎一下,那扎一下才总算是找到大门,完全不听后面两人在说什么,直接朝前走。
惊蛰见此也很无奈,一侧目,就瞧见谢凡正在盯着她看。
“我脸上是有东西吗?”
“没有。”谢凡摇摇头,半晌才说:“就看你太好看。”
谢凡觉得,喜欢惊蛰的人太多了。
老七刚刚眼神,他一眼就看出是什么心思。
“我对象也好看。”惊蛰难得哄了一句。
谢凡听出这句话的意思之后,顿时将老七忘却脑后。
……
第二窑木炭再出来,惊蛰这次主动带着谢凡去的县城。
跟胡田谈好价格,惊蛰和谢凡就计算着,回去多增两窑,木炭比惊蛰想的销量还好。
主要价格低廉,惊蛰说出来的木炭也没太大的烟,算得上是好木炭,正赶着东西,需求量大着呢。
惊蛰谢凡都觉得趁着这几乎,正好能大赚一笔。
两人回来之后就忙碌起来。
煤场也风风火火的带人又清理了一片山,扩大煤场的面积,将地面打平之后,在边上又增了两排放煤球的房子。
村里人不爱叫蜂窝煤,瞧见圆不溜秋的,就直接起了个名字叫煤球。
为了让煤球下山方便,大队长又带人在村子相反的方向开了一条大道,铲平整后,方便推推车送煤球下山。
周边村子里有了煤场,以前往城里买煤球的人知道之后,县城各个供销站为了省事都直接从大寨定。
当天要的当天就能到县城,除非没货。
慢慢的,迟父计算出周边每天出的量,带人有计算的做,总算是维持住一个平衡。
村里面瞧见煤场红火起来,那些再想进的,晚了。
因为如今还没正规化,负责周边的已经是他们如今技术的极限。
再多人,担心看不过来有人耍滑头,大队长跟迟父商量着,这个年过完之前,就先不要人了。
山上煤场又垒了两个屋子,直接跟原本的一起拉上院子,空出一间放当天多挖出来的原煤,加工生产成的煤球则放在其他屋里。
山上煤场红火着,山下迟家也没停过。
今年注定是忙碌的一个年头。
即便是大雪落得厉害,家家户户都开始缩在家里很少再出门,煤场跟迟家的就一直没停过。
煤场多了件事情,每天早上铲干净雪才将煤球放出来晒。
迟家到还好,在屋后头搭了个棚子,惊蛰也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看火的时候凑到炭窑边上,根本不会觉得冷。
在临近过年前,隔壁小寨刘根生的事情彻底落下尾声。
原本跟大寨对抗齐平的小寨,忽然就趁机弱下去。
因为刘根生的领导,细查才发现村子里面参与盗墓的人不止一个。
刘根生拉了不少人下水。
后来刘根生交代了。
他当初只是想上山找点应季能吃的东西,无意中发现地下有墓。
在知道之后,因为穷,那古物在黑市卖了不少钱,慢慢的就起了贪心。
惊蛰听完也很感慨。
贪欲每个人都有,刘根生因为没控制住,直接带领整个村子走向毁灭,闹得如今小寨人人自危。
……
“妈,我回来了。”
惊蛰拎着布包回屋,里面满满当当的装了不少东西。
她笑着先将信掏出来:“给,立夏回信了。”
上次给立夏去信,简单将家里的事情跟他说了一声。
村里办煤场了,父亲进去做了指导,她也跟谢凡定了亲,现在偷偷忙活着烧木炭这事,结婚两方商量着都不着急,只等立夏两年学满回村时,再办婚礼。
小寨出了大事正乱着呢,村里河塘挖出来,完全被雪填满,看这样明年都不用填水。
七七八八的,来的信厚,给立夏寄过去信也不薄,过去有一个多月,赶在年前才算是收到回信,连带着还有几本书和手稿。
立秋立冬两个也早早就放假,如今家里人全乎,惊蛰抱着信开始念。
立夏说自己现在的情况越来越好,甚至得了他们这一期学生中的标兵榜样,还被夸了。
寄回来的不仅仅是信,知道父亲做了指导,立夏跑了好几个书店,才找到有关煤矿的书,至于那手稿,则是曾经义务劳动认识的人,他专门询问的做煤的小技巧,立夏希望父亲能用得上。
拿了书,几十年没看过字的迟父有些艰难,却还是认真的做着。
煤厂真的干起来,那惠利的就是全村人,这可是个大好事。
在相互道了平安后,惊蛰在迟家的第一个年,悄然来临。
临过年的前几天,煤场学着城里边也发了福利,顺便将忙活这两三个月的钱全结了。
该发工资的发工资,该分红的分红。
基本上煤场的每个人都赚满了腰包,曾经没出钱的人都有点后悔,就是给个几毛几块的,现在都翻倍分了。
只可惜如今煤场不要人,说要等到过完年之后,再好好规划。
拿到钱的那一天,迟父攥着票,就去供销社肉铺上去排队,等了半天带了两条白花花的五花肉回来。
扯了新布,直说没人一身新以上,也不让迟母慢慢做,直接拿着布到裁缝店,做了一家子的。
又抱着瓜子花生果子糖,一年到头难得能见到的好东西,孩子几个都乐开了花。
腊月二十三辞灶,一大早起来,把旧灶王爷画像烧掉,就是过小年。
正经迎来小年后,迟母将小寒塞给迟父,正经带着一家子大大小小从里到外的搞起大扫除。
桌子案台,房梁床底全部都是需要打扫。
等收拾完,红纸剪窗花,费钱买了米面开始炸果子,馓子,每天忙忙碌碌的,全部都在为大年三十做准备。
腊月三十这天,迟父早早将孩子们全都叫起来,换上新衣服像模像样的将族谱挂上,供桌上,灶台上,院子四角全部都上香,领着一家子拜了祖宗。
拜完祖宗后,天才蒙蒙亮,一家子简单的吃过早饭,就正式开始贴对联。
村里会一手好毛笔字的人不多,王婶子七十岁的公公就是唯一会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