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咬得重,像被捉住的小兽,在反抗猎人的束缚。李璟强忍疼痛,走得越来越快。
沿途仆役婢女连忙低头转身,为他们让开道路。惊慌诧异的眼神中,藏着不好意思的羞笑。
李璟走进寝殿,才闷声求饶:“松开松开快松开!”
崔锦儿贝齿微张,在李璟脖颈间软软亲吻。李璟又觉一阵酥麻,把她稳稳放在床上,气也消了。
“你看你!”他斥责道,“哪儿还有王妃的样子?”
“你不就喜欢这样的吗?”崔锦儿窝进锦被里,“以前你喜欢去风月场,那些花魁不都这么勾人吗?”
那倒不一样。
风月场上的花魁,喜欢装出大家闺秀的样子。倒是他大家闺秀的王妃,勾引起人时没脸没皮。
想起李琛和李策,李璟就惊出一身冷汗。这娘们儿疯起来,说不定真会给他戴顶绿帽子。
李璟强装镇定,右手伸进崔锦儿的衣襟,滑入肚皮,抚着她微微隆起的肚子,无奈道:“看在孩子的份上,本王不跟你计较。不过二哥怎么办?怎么救他?”
“不怎么办,”崔锦儿按住李璟的手,阻止他乱摸,“你且记得,二哥办不到的事,你也办不到。盲目跑去只能添乱,不如你写封信告诉楚王,问问他该怎么办。他可比你聪明多了。”
李璟先是不服气地哼声,后来想了想,扑倒在床上,叫道:“楚王楚王,你可别真对他有什么想法。本王可告诉你,小九是我的!少破坏我们的感情。”
“想哪儿去了?”崔锦儿捏住李璟的肩头,猛地一扭道,“小九是娇娇的,你算老几?”
不过夫妻俩虽然斗嘴,李璟还是差人快马加鞭,往晋州跑了一趟。
第二日回信便到。
李策没有书法启蒙老师,是从小临摹石碑练出来的运笔。洞达跳宕、锋芒毕露,却只写了两个字。
“待家。”
待家,像是兄长在嘱咐顽劣呆傻的弟弟。
不是李策不愿意多写几个字,实在是事务繁杂。
晋州的风雨,并没有因为找到那些臂张弩,而有所停歇。
根据证据推断,大槐树村村民手中的弓弩,是有人为了挑起事端,刻意栽害。既然是这样,李策同晋州刺史周赐商量,除斗殴致人死亡的,其余百姓是不是可以放了。
这样做,一可以稳定民心,二不耽误春耕。
周赐捋着山羊胡,欣然应允。
因为那些村民都受过刑罚,其中几个甚至走不动路。周赐为了在李策面前做出爱民如子的样子,命府衙差官亲赴大槐树村,提前一日,送去赦免告示,让他们第二天一大早,到州府衙门接人。
这一夜,大槐树村的鞭炮放到凌晨。甚至有手艺好的木匠,连夜给周赐做了个长生牌位,准备供到庙里去。
可是第二日,事态陡转直下,众人如遭晴天霹雳。
大槐树村的村民徒步两个时辰跑到州府衙门,衙门大门却迟迟不开。拖到傍晚,心急的村民忍不住砸门,长史才率领差役出来解释。
村民被告知,昨夜牢中出了大事,还没有调查清楚,所以不能让他们把人接回去。
“什么事?难不成州府说话不算话吗?”
“对啊!说好了让我们接走,这会儿又找什么借口?”
来接儿子的老人吐沫横飞地责骂,而抱着孩子的女人们,则一边安慰哭闹的幼子,一边小心往前挤。
“今日不让接了?什么时候能接?”
“求求官老爷,让我们接回去吧!”
长史被推搡拉扯,无数双手拽住他,许多张脸凑到他脸上。衣衫被撕碎,鞋子被踩掉,看着一张张焦急的面孔,长史情急之下喊道:“全都死了!接什么接?”
这句话喊出来,州府衙门外刹那间寂若无人。
长史看着张口结舌的百姓,才把事情和盘托出。
就在昨夜,晋州监牢中的百余囚徒,死得一个不剩,死状可怖。
原因已经查明,是有人在牢饭中下毒。
但毒是谁下的,为什么,则没有查出来。
所以今日就算接,也只能接回去尸体。
短暂的震惊后,州府衙门外哀嚎一片。
百姓才不管毒是谁下的。
你说我们私藏军械,聚众斗殴,我们认了。你把我们家人打得半死不活、奄奄一息,我们也认了。可昨日你才说他们无罪,让我们接走,今日竟然全都死光了?
他们不是“百余囚徒”这样冷冰冰的数字,他们是我们的儿子、丈夫、父亲。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没有罪的人!
就因为官大一级压死人,你们就能胡作非为,视人命如草芥?
你们不是府衙,你们是阎罗殿!
“砸了这个阎罗殿!”
百姓一拥而上,推倒长史,从他的身体上踩过去,冲入州府衙门,寻找监牢,也寻找家人的尸骸。
停尸房甚至没有地方摆放尸体,所有死者,都原样不动,躺在监牢里。他们身体僵硬,早已断气多时,嘴边还残留白沫或者呕吐物。
而刺史周赐,正瑟缩在一里外楚王李策下榻的宅院,哭丧着脸,神情崩溃。
“这到底是为什么?”这句话,周赐已经念叨一整天,重复三百次。
河东道节度使郑奉安也在。
他神情冰冷脸色铁青,摇头道:“从来没有一个人,敢狂妄到这种程度。也从来没有一个刺史,像你这般昏聩无能!”
都是同僚,虽然官职有别,但平时说话,还是会给对方留些面子的。但今日郑奉安正在气头上,骂得很难听。
“微臣愿意到大理寺请罪,愿意革去官职流放烟瘴之地,但微臣想死得明明白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楚王殿下,您倒是说句话!”周赐说着说着,已落下屈辱羞愤的泪水。
坐在书案前的李策抬起头,神情微冷,和平日没什么不同。只是那双秋潭般幽深的眼眸中,蓄积摧枯拉朽的风暴。
他合上面前的舆图,没有回答周赐的问题,反而看向河东道节度使郑奉安。
“目前河东道的府兵,有多少?”
听李策突然询问兵马,跪坐蒲团,瞪大双眼等着写奏折的御史林清,张了张嘴。
“楚王殿下,”他问道,“就那么点百姓,不至于用兵马镇压吧?”
“不是镇压百姓,”李策的右手握了握,仿佛要握紧一把刀,“是北边,长城北边,突厥。”
“突厥?”郑奉安上前一步,谨慎道,“突厥近日,没有异动。”
“凡有内忧,必生外患,”李策没有过多解释,他嘱咐郑奉安道,“请大人调派府兵北防,务必守卫长城,免生变动。”
“那晋州呢?”郑奉安问,“晋州怎么办?”
“晋州的事很复杂,”李策眉头不展,却并未惊慌失措,“请大人调命一万府兵,在晋州城外设防。我会亲自去安抚百姓,也请诸位大人一起。人死不能复生,但杀人者,必须偿命。”
只是说杀人偿命,并没有愤怒落泪,也没有什么心疼可怜的表情。林清呆呆地看着李策,怀疑这人是块冰石头。
也太镇定了。镇定得像是知道敌人是谁,该如何击破。
这样的人,不该做一个奔走朝事的王爷。应该到战场上去,杀伐果决、铁血无情。
李策说完便站起身,率先走出去。玄青色的衣袍间,白色的玉佩和金色的坠子碰撞在一起,“叮”地一声,虽然轻微,却露出金石相撞的凌厉。
郑奉安紧跟李策,垂头向外走,冷峻的脸上,有几分惊乱。
周赐抹了一把泪,同样走出去,口中还在念叨:“本官的百姓啊,可怜的百姓啊。”
“他在做什么?”林清没有去,他眨了眨瞪得有些干涩的眼睛,问青峰。
“预热呢,”青峰回答道,“为了待会当着百姓的面,嚎一嗓子。”
林清嗤之以鼻地摇头,想好了奏折的内容。
办事不力假仁假义,大唐怎么有这么蠢笨的官员?参他一本!
正如兵部侍郎姜敏所说,整个政事堂,官职最低的官员,便是叶娇。
但是出乎意料,没人指挥叶娇端茶倒水。
那些事都是几个初进政事堂的四品官员在做。有两个姓鲁的特别勤勉,壶中总有温度适宜的茶水,点心瓜果放在瓷盘中,哪个官员咳嗽一声,他们便立刻送上润喉姜糖。
想一想,他们在自己衙门,也是坐等伺候的,便觉得可贵。
魏王李琛也好相处。
见叶娇第一面,他便笑着捂住自己的肋骨,开玩笑道:“本王的伤已经长好,叶郎中还要切磋吗?”
叶娇虽然讨厌他,但看他不找麻烦,也便松弛了些。
只是这一日,有位官员不小心打翻了满满的茶壶。
水流像潮水般汹涌而至,从桌案上倾泻而下,洒了叶娇一身。
下意识地,叶娇的手探入衣袖,摸到那块方正金牌。
耳边响起大臣们的声音。
“叶郎中快去换一套干净衣服吧。”
湿成这样,的确不能穿了。
叶娇快步向外走去,询问政事堂外面侍立的宫婢:“有哪里方便烘烤衣服吗?”
“有,请叶郎中随我们来。”
宫婢很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