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珑和容天二人不辞辛劳,日以继夜地整顿兵马,不断强化燕国的兵权。
除了凌珑和容天原本掌控的三万银甲军、一万虎骑营、三万远征军,另外还有雷震上缴的七万兵马,共计十四万军马,已经完全被凌珑和容天掌控。
凌珑仍然采用民主选举的规则来整改所有的军队。
虎骑营、远征军已经整改完毕,所有将帅统领统统都被大换血,新将领都是从最基层破格选拔上来的战神,他们对那些门阀权贵们完全无感(平民百姓们出身的他们哪怕是战死沙场,也无法被任命高于五品的官职)。
因此,他们只对凌珑一人忠心耿耿。
这种忠心甚至远远超过了对兵符的崇拜,直接隶属凌珑本人指挥。哪怕没有兵符,只要凌珑的手谕,就可以任意调动这些兵马。
另外容天手下的三万银甲军,更是非等闲之辈。
银甲军的人数虽然不是很多,但却都百里挑一的精锐,可以一抵三。
也就是说,三万银甲兵几乎能够抵得上十万军马。
这支军队由容天本人直接指挥,担任将帅的武官全部都是容天亲自挑选提拔出来的心腹,自然都是百里挑一的猛将。
凌珑自然不必再对银甲军费心思,仍然交给容天负责。
银甲军相较其他的军马显得神秘一些,时常看不到踪影。
因为容天习惯了隐藏这支军队,有时候可能隐藏在蓟城里,有时候可能隐藏在王宫周围,也可能已经离开了京城远赴南国。
这些年来,容天一直有意无意地培埴在南国的势力,发展驻军根据点。
以前凌珑不了解他的用意,现在明白了,其实他一直打算在南国跟鬼母一决生死的。
所以这三万银甲军在凌珑刚返回燕国的时候出现,护送她回到蓟城。但是等到蓟城的朝政稳定下来,这支军队仍然还是会返回南国,继续潜伏隐藏起来,直到在关键时刻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剿杀鬼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关键时刻需要动用军队。
对此凌珑十分了解,所以等到朝政巩固得差不多,她就示意容天可以撤走银甲军了。
另外便是雷震上缴的七万兵马,为了重新整顿这支庞大的军队,凌珑和容天几乎是熬了几个通宵,拼上了全部的精力,忙碌了几个月,直到第二年的正月底,才算是基本完成了对全部兵马的大改造。
同样的民主选举,同样的破格选拔,同样的大换血,但这个过程更漫长更艰难。
因为朝廷的门阀们虎视耽耽,只要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就会不顾一切反对。
凌珑一面大刀阔斧的改革,一边想办法拉拢安抚众门阀。
她始终重用投靠过来的袁明德,给予了对方许多特权和优待。
只要袁明德不公开跟她作对,其余的门阀就腾不起大的风浪。
等到第二年正月底,凌珑完全把持住了兵权,安顿好朝政,就开始对朝中的官员开刀了。
将顿整军队的经验和手段用在朝政改革上面,如法炮制的方法居然也十分可行。
只是想在朝政方面来一次大换血,这可是远比整顿军队更加困难。
因为那些门阀世家上百年来把持着燕国的朝政,关系势力盘根错节,短时间内想着连根拔起,简直是异想天开。
无论动了哪一个,都会有牵一发动全身的直接后果。除非是将这些朝廷官员全部清理掉,重新任命新官员,否则想彻底改革那得需要极度漫长的时光。
可现在凌珑和容天几乎没有时间了!
按照容天的计划,最晚到春末,他必须要赶赴南国,开启剿杀鬼母的计划。
他们必须要赶在这个时间之前安排好一切。
不知道是凌珑的改革策略影响到了门阀们的利益,还是邻国的君王忌惮凌珑女王的才华,连续几拨杀手潜入蓟城,潜进王宫,扮成各种职业的人,妄想接近凌珑和容天,伺机出手刺杀。
容天武功盖世,自然不惧那些杀手。
但是凌珑有好几次差点儿遭到了毒手,幸好有刀锋和君若梅随身保护,击退了那些杀手。
一时间风声渐紧,四周一片惊涛骇浪。
凌珑却是丝毫无惧这风浪,她勇敢地跟容天并肩作战,发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就算是不认得这个朝代的字体,凌珑仍然坚持亲自督考,并且重用翰林院大学士余子珩,让他直接负责一些文官的选拔。
余子珩得到重用,充分发挥出了他个性里面刚直不阿的优点,成为了最难以贿赂的一品文官。
有了余子珩做表率,燕国污浊的朝政风气顿时清明了不少。
通过殿试,许多有才华的读书人得到提拔,及时补充那些空缺的官职之位。
可是动作太过急切,就会引起门阀们警惕的恐慌。为了自保,他们纷纷联名上书,要求取消殿试,仍然按照祖规,严禁平民百姓出身的官员担任五品以上的官职。
凌珑当然不会理睬这些门阀守旧派们的奏折,继续进行着朝政官员的“换血”。
虽然这次换血真得很艰难,时断时续的,需要时不时停下来处理各种障碍和问题。
这天,凌珑忙碌之余对同样忙碌着选拔文官的余子珩说:“余学士,朕答应择吉日为你和嘉贤郡主完婚,却迟迟没有选出吉日,你可怨忿朕?”
余子珩正色答道:“燕国正处在变革的关键时刻,这种时候只能全力以赴作定大局为要,岂能为了儿女私情影响政事。嘉贤与臣也算是患难之交,共历过风雨,自然能够体谅臣的苦衷,也能够体谅陛下的为难。”
凌珑听得肃然起敬,叹道:“余学士果然不愧为一代贤臣,朕没有看错人。”
顿了顿,她还是问起了余香的近况:“令妹最近……身体可好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