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报内容许恒争取活泼有趣,通俗易懂接地气,许恒除了选择别人写的文章,还自己撰写了一篇科学文章探讨鱼睡不睡觉。
许恒文章中写到根据自己对于观察金鱼的习性,得出鱼一样需要睡觉,只是因为鱼没有眼睑,所以不会像人一样闭着眼睛睡觉,但它们会在光线阴暗的位置休息,这时鱼一般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
奇闻异事谁都喜欢,许恒尽量让邸报可以有让人能一眼就想看下去的欲望,这份样板邸报苏安博看了,觉得写的确实不错。
让翰林院手抄了好几份,隔天上早朝时带去了朝堂,在等候上朝时,递给了旁边几位一块等待的官员提前阅览。
别说这邸报内容包罗万象,比如耕牛案关于耕牛的处理的争议,结合故事让人看的欲罢不能,这篇游记则让人知道京城外还有个清净优雅的好去处。
苏安博周围的官员,三三两两合看着邸报,往常热闹的地方寂静一片,许多人路过好奇这许多人面前都展开着一张大大的纸张做什么,都凑热闹的看过来。
最后临近上朝时,每份邸报面前都聚集了三四个人头,等要上朝了,这邸报都抢着收起来,都想着等散场后继续看。
在朝堂上,苏安博把自己提前预留的一份邸报呈递给建昭帝,建昭帝还以为是奏折,还好奇苏安博怎么把奏折搞成这个样子。
建昭帝打开一看,发现是一份排版特殊的邸报,每个文章是一个框一个框区分开来。
这邸报内容就更有趣,这第一页写着朝廷最新的政令,不过这个政令比较简单偏向通俗,除了政令外有一些奇闻,探讨鱼睡不睡觉,这个问题建昭帝还是很感兴趣的。
这让建昭帝想起自己年少的一件事,有一天,建昭帝晚上睡不着就去池塘边坐着,谁知被突然跃出水面的鱼给惊吓到,还暗道这鱼晚上都不睡觉吗?
这个文章引起了建昭帝的兴趣,原来也有人跟自己一样好奇,甚至还仔细观察鱼的习性来研究这个问题,读后发现这篇文章是言之有物的,讲的条理清晰结论让人信服。
这其他的文章也很有趣,比如耕牛案也挺有趣,让人读故事的过程中,详细了解了一些政策,因为还在上朝,建昭帝不能直接读完,只能按耐住好奇心匆匆浏览一遍。
因为建昭帝在读报,下面也不好出声,不过都相互看了看站出来的苏安博,都在猜测他到底想做什么。
建昭帝把邸报折叠起来,也好奇的问道
“苏爱卿,你制出这份特殊的邸报所为何意。”
“回皇上,臣想着民间一直对于朝廷政策很是好奇,不过一直没有好的获取消息的渠道,很容易造成民众对于朝廷的误解,所以臣建议可以办一份面向普通百姓的邸报,这份邸报就是臣先做的样板。
一来这邸报可以正确传导朝廷政令,而且百姓人数众多,可以让百姓自费购买,所得利益一部分可以收归国有,这邸报可以五天发行一版,同时也可以解决一些底层读书人的生计问题,让他们也可以自食其力。”
虽然办这个邸报有想着私心贴补翰林院的意思,但是明面上可不能这么说,得说的高大上冠冕堂皇才行,就像前世销售公司洗脑那句“造福他人,成就自己”一样。
建昭帝想了想觉得做这事确实也是可行,这个时代安排就业也是很重要的,尤其京城人口众多,已经是难得百万城市,这其中读书人也特别多,若没有很好的安置方式,确实也是一个隐患,通过这个方式解决就业也比较好。
尤其若是有这面向百姓的邸报,这舆论风向也很好的掌控在朝廷手里,当然最重要的也是一条很好增加税收的方式,这个年代国库也缺钱啊。
建昭帝就安排苏安博一手开始包办接下来的关于官办邸报的发行,为了区别发放给官员的邸报,尤其这邸报只在京城发行,这份报纸改名成京报。
虽然建昭帝同意发行了,但是这报纸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出版的,因为还有许多具体细节需要商量,这筹备工坊,组建印刷不是最难的。
这个时代已经有活字印刷术,不过使用不算太频繁,因为现在出书不是特别容易,发行量大的书籍书店还是尽量用雕版印刷,印刷精美也方便。
京报则不需要太考虑这些,只要信息传递快速就行,至于精美这些文字可以往后靠靠。
现在最大的阻碍就是利益分配,翰林院掌管文书编写,可以参与京报的编写校对,可是通政司也想掺一脚,自己也是舞文弄墨的清水衙门啊。
通政司的通政使廖鑫也上奏建昭帝,表示通政司也是掌管文书之职,这筹办京报通政司也该参与。
这皇上最重要的是制衡之术,最后让两个衙门一块参与,许恒还提议给了这京报按照稿费制,只要一经采纳的稿件,都会发放稿费。
京报的收益先是刨去成本后,大部分上交国库,还有一部分结余就是作为笔者的稿费,这个稿费不是固定的,会按照发行京报的数量收益来发放。
稿费发放的比例,按照采取文章的体裁和字数两个衡量,毕竟按照字数来算,这诗词就吃亏。
字数主要是文章类型,以一百字为计算标准,一百字多少钱计算稿费,若不满百字就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来计算稿费。
所以有投稿京报的文章,大家除了写好文章外,还会详细数一数字数,万一字数有48个字,那得多亏啊。
后来京报办大以后,想给京报投稿之人无数,就有书斋发现商机,特意制作出了一种类似田字格的纸,方便计算字数,这大大便利了笔者和报纸双方,甚至后来默认投稿必须用田字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