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城头上的火力点和火炮,成了红军重点点名的对象。
几轮炮击结束之后,轰炸机又上来,对炮兵打不到的目标进行查漏补缺。
等轰炸机收队的时候,城头的守军已经没什么重武器可以用了。
因此,当大规模坦克冲上去的时候,开封城城头的国军几乎拿这些铁家伙没一点办法。
在战斗进行到三个小时的时候,城北的守军已经顶不住了。
王耀武无奈之下,只能将最后的预备队也拉了上去。
但让王耀武没想到的是,他的预备队刚刚上了城北的墙头,南面又出了问题。
眼见事情紧急,王耀武不得不将自己身边的警卫力量也派了上去。
结果,此刻的开封城,就像是个四处漏水的破桶,城西这边又出事了。
现在的王耀武真是无人可用了。
眼看开封就要陷落,手下的一众将领纷纷劝说王耀武赶紧跑路。
但作为老常的得意门生兼心腹爱将,王耀武一时半会还真下不了这个决定。
也因为他的犹豫,让他错过了最初比较混乱的这段时间。
等他好不容易调整好心态准备跑路的时候已经晚了。
虽然王耀武打扮成百姓成功化妆出城,但还是被早有准备的徐坤部队给逮住了
此战结束,不光开封和城内的十万大军灰飞烟灭,就连其第一绥靖区司令官、中央执行委员王耀武也被活捉,让常凯申气得肝疼。
王耀武此人善于带兵,有指挥才能,阵地战、夜战、反包围、歼灭战都很擅长。
他作战时雷厉风行,杀伐决断;也敢打硬仗,敢接困难的任务,是国军在抗战中最能打的虎将之一。
但他反对内战,在内战中的表现,单从军事角度上讲其实并没有什发挥出来多大。
徐坤与王耀武也算是老相识了。
对于这位抗日名将,徐坤也是颇为尊重的。
虽然他是自己的敌人,但徐坤依旧给予了他颇高的礼遇和待遇,并希望他能在功德林好好改造,尽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随着开封战役落下尾声,全国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
国军从原来的优势逐渐开始转变成劣势,中央认为时机已至,是时候与国军展开最后的大决战了。
一号原本认为,解放全国还需要起码五年的时间。
但随着常凯申的进攻被一次次粉碎,国军大量精锐损失或遭到重创,一号认为,最短一年内,全国的战事就能彻底结束了。
东北,这片辽阔的土地上,马上就要爆发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在抗战胜利之前,红方就意识到了双方未来必会在这里进行一场大决战。
因此,在45年的时候,首长们就抽调了各部队的精锐,组建了东北野战军。
常凯申虽然寄于这片土地已经很久了,但因为他的部队大部分都在西南,且他已经失去了制海权,无法从秦皇岛直接海运登陆。
因此,他在调兵这一块还是慢了一步。
虽然早在抗战的时候,常凯申就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了沈阳等东北重镇,但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虽然美军顾问提议常凯申放弃东北,但常凯申依旧准备在东北搏一搏。
常凯申当时就说:“东北五十万大军不战而逃,国际上会怎么看我们?民心军心,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放弃东北九省,华北又将怎样呢?”
所以,常凯申要硬打这一仗。
但此刻,红军在东北早已处处占尽先机,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红军就开始有意识地在东北的广大农村经营。
而国军这边,只能占据部分大城市仅此而已。
随着1948年四平战役的结束,红军东北野战军已控制了东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
红军东北野战军一共拥有13个野战纵队和17个独立师,总兵力已经来到了103万人。
另外,还有徐坤的第36野战军20万人,海军官兵及海军陆战队十五万人。
红军的总兵力,已经高达138万人马。
而国军那边有4个兵团14个军44个师,加上地方保安团队也才55万人,并且被分割、压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内。
由于部分北宁铁路为红军所控制,长春、沈阳通向山海关内的陆上交通被切断,补给全靠空运,物资供应匮乏。
东北这嘎达,红军的兵力和财力都远远超过了国军的部队。
因此,一号将双方第一次决战的战场选定在了东北地区。
这个决定,所有人自然是都没有任何异议。
但一号与101在战法上却是出现了分歧。
一号的意思是,东北野战军与36集团军配合,先拿下锦州,只要拿下这里,东北华北的联系就会被切断,那么在沈阳和长春的国军55万大军就是瓮中之鳖了,国军在东北的精锐,就会一举被拿下。
但101却是想先从最北面的长春开始打,然后一路向南。
101的战术是先围困长春,以老招数围点打援的策略,吸引沈阳的国军增援长春,
这样虽然也能将东北全境拿下,但这样的战术有让国军主力直接跑路的风险。
如果他们顺着山海关回到华北,势必会给其他几个野战军造成麻烦。
一号对于先拿下锦州的战术,早在二月份就已经定了下来。
但101打仗比较谨慎,他担心如果自己这边先拿下锦州的话,沈阳和长春的国军会切断他的退路。
并且,1防守锦州的范汉杰兵团也有十五万精锐人马,如果锦州一时半会拿不下来,且在北平的傅作义又前来增援的话,那么东北野战军可就危险了。
所以101觉得,只要他们能抓住郑洞国兵团的话,卫立煌绝不可能放任这位黄埔一期的天子门生不管的。
这样以来,东野依旧可以拖住敌人。
虽然一号料定了傅作义不敢挪窝,沈阳的卫立煌也不敢出兵,但一号还是尊重前线指挥官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