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的前几十回的文字,自是世所公认的好,几乎每篇都可入选教科书。以前年少不懂,总觉得顶好,却又说不出具体好在哪里?
后来读明朝学富五车的大才子王世贞著《曲藻》评定“元曲”,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他将“贯酸斋”排在首位,连“马神仙”都位居其后。
直到近来重读《水浒》,又选读了贯云石的曲后,才觉恍然如此。
如今,倒真有些赞成金圣叹了,水浒中究竟哪些才是“施耐庵的本”,最直接的还是看小说成书最自然的属性——文笔。施耐庵的文笔真不是能轻易模仿的。
当然要论《水浒》的文字之美,须另开专篇,这回只是要说水浒成书考源。
先来看《水浒》的开场诗。
首先从韵押来看,这是一篇典型的元人“曲”词。个人看法,该散曲的前半段,应是以“双调临江仙”的曲来填的,后半段由于个人在元曲的曲调认定,造诣浅薄,则不晓得以何曲填词,作者自言是“度曲新生”。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霎时新月下长川,沧海变桑田古路。
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又恐是伤弓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水浒》的开场“曲”,抛开曲词本身的优劣,仅以内容,我个人的解读为:
一、毛宗岗《三国演义》开篇选明朝才子杨慎的《临江仙》作开场,恐怕正是效颦于《水浒》的开场词。开场词,首先的功能是定小说“基调”的。
二、假如这首曲词是“耐庵”作(个人认定应该是的),阅读其内容,除了定《水浒》基调,另外,还有作者讲述创作思路,很像作者自序与引言作用。
作品基调定的类似“笑傲江湖”,当然由于《水浒》为架空历史,背景更宏大。
该历史背景,如此开场曲描述,这绝对不是水浒所在的“北宋”,因为(作者)议论“前王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群雄割据混战,兴亡如脆柳,身世如虚舟。
这应该是讲述元朝官修《宋》、《金》、《辽》三史,杨维桢作《正统辨》后,元末群雄纷争天下的乱世格局。
假如前半段《临江仙》还是说书人“讲史”,后半段则是作者的“亲眼目睹”历史洪流,讲述他亲身经历经历的人和事了。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
“霎时新月下长川,沧海变桑田古路。”
从《水浒》成书考源来说,这段很棒,结合经数百年各方努力搜集到的施耐庵生平传闻及资料,朱明一统江山,他确实看到了,因此,施耐庵确实活到了1367年之后。
最后一段则是作者在此“历史背景”下的自问自答式的四种选择,也是代表他的创作“动机”与“心境”。显然,作者最终选择“洒脱”,写他的小说去了。
“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又恐是伤弓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古典长篇小说,像《水浒》这种作者以毛笔书的大几十万字的“巨篇”,从集撰到定稿,创作周期定然很长(聊斋是40年),由此,作者的创作心境跨度也极大,再看1363年秋,标题施耐庵作的散曲词。
《北双调·新水令秋江送别——赠鲁渊、刘亮》
西窗一夜雨蒙蒙,把征人归心打动。五年随断梗,千里逐飘蓬。海上孤鸿,飞倦了这黄云陇。
按“传闻”鲁渊是在张士诚称“吴王”时离开张士诚阵营的,这段“五年断梗”,可以推算施耐庵应在1358年加入张士诚的阵营,此外,“漂蓬”也多见《水浒》文本。
[驻马听]落尽丹枫,莽莽长江烟水空。别情一钟,江郎作赋赋难工。柳丝不为萍踪,茶铛要煮生花梦。人懵懂,心窝醋味如潮涌。
这段写送别的时间地点,有意思的是“生花梦”。
[沉醉东风]经水驿三篙波绿,向山程一骑红尘。恨磨穿玉洗鱼,怕唱彻琼箫凤。尽抱残茗碗诗蒹。你向西来我向东,好倩个青山互送。
这段对应鲁渊的归隐是“向西”,施耐庵“向东”,“互送”的地点应该是今天“常州武进”?还是后文的“杭州”?
[折桂令]记当年邂逅相逢,玉树蒹葭,金菊芙蓉,应也声同。花间啸月,竹里吟风。夜听经趋来鹿洞,朝学书换去鹅笼。笑煞雕龙,愧煞雕虫。要论交白石三生,要惜别碧海千重。
这段用典偏多,信息量很大。难得看到施耐庵讲述他年轻时学习的状态与场景,家境应该很不错,施耐庵的“形象气宇”也自命不凡。此外,“笑煞雕龙、愧煞雕虫”此句很关键,施耐庵真是自信,确实大才子。对应后来的《水浒》开场诗,他最终选择了“雕虫”。
[沽美酒]到今日,短檠前,倒碧筒,长铗里,掣青锋。更加意敲残王处仲。唾壶痕,击成缝,蜡烛泪,滴来浓。
又是用典,写当下,1363年9月,施耐庵显然不服老,依旧心有壮志。
[太平令]便此后,隔钱塘南北高峰,隔不断别意离悰。长房缩地恐无功,精卫填波何有用?你到那山穷,水穷,应翘着首儿望侬。莽关河,有月明相共。
[离亭宴带歇拍煞]
说什么,草亭南面书城拥,桂堂东角琴弦弄。
收拾起剑佩相从。
撩乱他落日情,撩乱他浮云意,撩乱他顺风颂。
这三千芥子多做了藏愁孔。便倾尽别筵酒百壶犹嫌未痛。
那堤上柳赠一枝,井边梧题一叶,酒中梨倾一瓮。
低徊薜荔墙,惆怅蔷薇拢。
待他鹤书传奉,把两字儿平安,抵黄金万倍重。
——耐庵施肇瑞谱于秋灯阁
这段词填得真的很精彩,此曲有孔尚任著名的“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不过,施耐庵此曲词绝对名篇,心境虽“乱”,文字却是一如《水浒》成书后的那些著名篇章,既往洒脱,情绪虽如急弦,行文的节奏与律动,真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