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小说 > 失落的小南洲界群 > 《水浒》成书年代乱猜(十二)

《水浒》成书年代乱猜(十二)(1 / 1)

明中晚期的那拨“文人”,相比比他们晚生数百年的“西学东渐”或“抱残守缺”的“文人们”,在点评《水浒》这类小说上,他们明显更“自信”,文艺理论更扎实与践行,传承与打破边界能自成体系。为何?

这拨文人们,如李崆峒、王世贞、李开先、李卓吾等类,在文艺评论这块,占大国居高心理,且他们社会地位大多不低啊!

明人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说:“嘉、隆间,一巨公(可猜猜是谁?),案头无他书,仅左置《南华经》,右置《水浒传》……

首先,他们均极自觉地当个“读者”,从小说剧情人物去评价,这是小说评论的正道。

至于水浒被近世评成“经典凑数”、叙事不如西方云云……”

王重阳以指刻壁说:

“重阳一生,不弱于人。”

《水浒》在入清后,哪怕披着“忠义”书名前缀,也时被“诲盗”被禁书。

水浒在明朝顶流文人阶层虽不吝赞美居多,但涉及小说主题,则也有嘉靖八子如李开先的“奸盗诈伪”,李卓吾的“愤怒忠义”,似泾渭分明的评价。

在我看来,前后出现的评价不同,不外乎:

一、李开先等嘉靖八子看到的是未经明人“忠义或忠君”美化修饰的文本,李卓吾看到的则是美化修饰过的本子(比如郭勋本)。

二、评论者的才学、价值观、际遇……不同。不过,殊途同归,比如:李开先按照《三十六人赞.赞序》写的以林冲为主角的《宝剑记》,倒也符合李卓吾点评水浒的“身在元,心在宋”的“愤”与“忠义(忠君)”的水浒主题价值观。

三、小说的主题价值观点评,必然依托小说中的主角及主要角色言行动驱动的剧情。以天朝普世的大众层面印象来看,“诈伪”?代表人物正是《三国演义》曹操。“忠义”乃刘备、关羽。其实,无论曹操、刘备,皆乱世枭雄,如元末的张士诚、朱元璋。

至于《水浒》文本中的“宋江”为何会予读者出现如此读感“偏差”,或《三国演义》的曹操、刘备的“乱世枭雄”为何出现“偏差”?不外乎:

一、也许明嘉靖时,《水浒》、《三国演义》均被按照某种意愿“忠君”(如:李开先以“忠君、义”的价值观意愿在《宝剑记》中美化他以自家人生际遇代入的林冲)“美化修饰”过一回。又或者说是罗贯中以三国演义或是他的价值观“忠义”修饰了《水浒》二十卷(百回本)未完的章节。

二、就好比,无论那谁代笔将阿紫写瞎搞出八荒六合唯我独尊把武侠彻底玄幻,也改变不了《天龙》的“淤泥井抱美人归”的超级yy与箫峰的“生为辽心在宋”的“不忠不义”故事结局。《水浒》貌似价值观发生“偏差”,哪怕被金圣叹腰斩70回,被毛爷爷以百回本点评“好就好在投降”,均改变不了《水浒》成书的一个事实:

一个在历史长河中关于《水浒》作者的极小概率事件发生了。

显然有位1、极有天赋的具备“说书人”、“文人”、“会拳脚枪棒”等多重技能于一身的家伙。2、亲身实践参与到比“曹操刘备孙权三国争霸”还轰轰烈烈的“张士诚、朱元璋”的元末争霸中去了。3、在“争霸”即将揭晓的前夕,作者必须及时且冷静地从失败的那方枭雄阵营抽身隐退。且更骇人的附加条件还必须具备:这人的“弟子?”或“忘年交?”也极大可能具备前3项条件,且最关键的还在于:如瞿佑在《华亭故人重逢》描述的“全、贾”二子的“相同际遇不同感慨”,也就是李卓吾点评水浒人物刻画的“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辩。”

这在全世界的小说史关于某部作品成书作者身份条件设置,估计是条件要求最高的吧!

至于李卓吾评论水浒主题的“愤”,个人意见原由在于:水浒把几乎虚构的历史事件写成“史实”般的效果。

“读史多愤,此乃读史之乐。”

《水浒》的作者显然有“愤”,虽然他们俩作为“集撰”、“编次”的身份,铁定看了《三十六人赞.赞序》与《大宋宣和遗事》,但他们的愤怒,尤其是那位前七十回署名耐庵的写书之“愤”,当起于“湖海散人”罗贯中1364年离开杭州后,个人猜是源因“1366年”。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完婚后,日子逐渐不对劲 他怎么可能是魔尊 原来你也在修仙 综武:重生为林平之 女配觉醒后,无情道仙君火葬场了 我靠发刀拯救世界 我将埋葬众仙 穿越凡人修仙低调修仙 一拳神僧 绝世悟性:宗门读书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