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老爷子的手术时间很快就定了下来。
因为是京医一院乃至华国的首例冠脉支架植入术,手术时间刚定下,就有许多心胸外科的医生申请来观摩手术。
就连许多不是心胸外科的医生,都纷纷想要来观摩一下。
毕竟是首例啊。
虽然手术还没开始做,也不知道到底会不会成功。
但是动手术的人是汪忠民啊。
那个全华国顶尖的心胸外科大佬。
经他手的手术,还没有失败过。
也就是说,这一次的心脏支架植入术,成功率还是很高的。
如果能来观摩,那可就是见证历史了。
汪忠民对自己的手术水平,还是比较有自信的,于是医院在征得他的同意后,特意批了一间有教学观摩间的手术室给他使用。
汪忠民知道后,还特意给林冬青留了一个进观摩室的名额。
“林冬青同学,手术的时候你也来吧。
手术室我就不邀请你进去了,毕竟手术的辐射有一点大,你还年轻,就不要进来受罪了。
但是你可以和大家一起,去观摩室看。那里会有一面单向玻璃,能看见手术室里的情况。”
这些日子相处下来,汪忠民知道,林冬青的兴趣,可不仅仅局限于张嵩明那边的研究。对于心外科的手术,她也很感兴趣。
这一次他会邀请她,也是出自对她帮忙解决了冠脉支架这个难点的感谢。
林冬青一手促成了这件事,汪忠民邀请她,她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手术当天,她来到京医一院,汪忠民已经安排好护士,带她去观摩室。
观摩室里早就已经坐满了京医一院的大佬们。
就连院长,都把手头繁忙的事务放下,等着见证可能发生在自己医院里的历史性时刻。
林冬青被带进来的时候,大家看着她那矮小的个子和稚嫩的脸庞,着实愣了一愣。
这整间观摩室里,就没有一个年龄低于30岁的医生。
能挤进来的,哪个不是靠倚老卖老,哦不,是靠着资历,拿到名额的。
毕竟这可是历史性的时刻,没有哪一个医生,会不想亲眼见证。
“小姑娘走错了吧?这里是心胸外科手术观摩室,阑尾炎手术教学观摩在隔壁哦。”
坐在靠近门边,脸上堆满褶子的中年男医生友好地提醒了一句。
“没有走错,她是汪忠民教授那边吩咐带进来的。”
护士留下这句话,就转身去忙了。
而林冬青站在观摩室里,乍一看,就像是兔子掉进了狼窝。一群脸上都是褶子的医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对于林冬青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十分的好奇。
这时,观摩室的门又被打开了。
只见张嵩明任时芳夫妇二人手挽着手出现在门口。
“咦,冬青,你也在啊?老张叫你来的?”
任时芳看到林冬青,有些嗔怪地看了张嵩明一眼,仿佛在质问他,为什么叫了林冬青也没跟她说。
却不料张嵩明和她一样惊讶。
“冬青,你怎么在这儿?”
冬青?
原来这个小姑娘,就是汪忠民嘴里的那个林冬青啊。
正中间坐着的老者,听到张嵩明夫妻俩的话,眼里闪过一抹了然。
林冬青正在斟酌着怎么说才合适,就听正中间坐着的满头银丝的老者笑呵呵地开了口。
“她啊,我知道,她帮汪忠民解决了一个实验难点,忠民特意让我留了一个名额给她。”
只是汪忠民跟他说的时候,只说是一个学生。
他先入为主地认为,能解决这种实验难点的学生,再怎么样也应该是个博士生。
却没想到是一个这么年轻的小姑娘。
“小姑娘过来坐。”
老者朝着林冬青招了招手,拍了拍自己右边的空位。
张嵩明见此,张了张嘴。
那是他的位置,院长向来喜欢在观摩的时候和他探讨问题,怎么今天竟然把他的专属宝座给了别人……
虽然这个“别人”,是他的学生。
“哈哈哈,老张,你干嘛这副表情,你的学生这么优秀,你不是应该特别的与有荣焉吗?”
任时芳在一旁瞧见了张嵩明在发愣,立刻笑着打趣。
要知道,张嵩明这人啊,虽然厉害,但总有些自恋。
平日里仗着院长看重他,没少跟她说,“你的老公这么优秀,你不是应该特别的与有荣焉吗?”
今天她就把这句话,原样还了回去。
在场的医生们,对他们夫妻二人都很熟悉。
听到任时芳这么打趣张嵩明,纷纷笑出了声。
“老张啊,你也有今天。”
张嵩明也只是愣了片刻,随后是又心酸又欣慰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见大家都跟着任时芳一起取笑他,自恋如他,当然不会任由大家嘲笑。
他环顾了一周,随后摊了摊手,说道:“没想到我的学生能比我更得院长的看重,我很欣慰。”
“但是你们嘲笑我嘛,我就有点看不懂了。”
“这么优秀的小姑娘,是我的学生,你们有这样的学生吗?”
说罢,张嵩明在院长身后的座位上落座了。
众医生们对视了一眼:可恶,又被他装到了。
林冬青闻言,也有些好笑地摇了摇头。
在所有拿到观摩名额的医生都在观摩室里就坐后,汪忠民那儿的准备工作也做得差不多了。
很快,他和助手们就穿上铅衣进了手术室。
陆鹤年也已经被安置在了手术台上。
麻醉医生在汪忠民的首肯下,缓缓地推入了麻醉剂。
手术正式开始。
不论是手术室里的医生,还是观摩室里的众人,都聚精会神,没有任何的分心。
观摩室里很安静。
直到汪忠民让护士取了两根导丝,观摩室才有人出了声。
“为什么要用两根导丝?这样能行吗?”
出声的人也是心胸外科的医生,对于冠脉支架植入术也有在研究。
坐在正中间的院长,眸光闪了闪,出声问道:“有人知道吗?”八壹中文網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就连一向颇有自己见解的张嵩明,都犹豫了片刻,没有开口。
突然,有一道年轻的声音,在观摩室里响起:
“造影画面显示,患者的血管严重弯曲,此时选择两根导丝,是为了增强支撑力。”
林冬青认真地看着手术室里的情况。
用两根导丝……
这还是她之前在实验室观摩汪忠民一台失败的实验时,给他提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