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绿芝最烧钱的地方在哪里,绝对不是地盘的扩张,而是那些一笔笔的宣传花销。
甚至不是宣传绿芝,钱都花到抹黑脑铂金上头去了。
人家老史,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谈和失败的第二天早上,之前那些攻击过脑铂金的媒体平台就发布了脑铂金对绿芝的反击。
看这样子,早就万事俱备了,只等史老板一个电话一声令下。
双方谁也没选择打官司,许惜年打不起,史育柱也打不起。
两边更喜欢以这样的方式刀光剑影,放到武侠小说里面,那就是以伤换伤。
紧接着就是绿芝反击脑铂金,简特再还击回去。
说的俗气一点,绿芝这就是跟疯了一样,拖着脑铂金就要往粪坑里跳。
双方就这么展开了一场名声一起变臭的拉锯战。
热闹极了,整个苏江省和沪海市,那些原本还不知绿芝与脑铂金为何物的人,都听说了这两家企业的大名。
绿芝十一月的营业额一开始在平均每天一千五左右,历经双十一的爆发,又平淡了一段时间,每天的营业额在八百,到月末,十一月全月的营业额在十二万左右。八壹中文網
这么算下来,十一月赚的毛利就有四万出头。
开始扩张之后,算上总店,目前绿芝拥有三家在沪海的店铺,在淞江区有四家分店,坤山一家分店,苏市一家分店,佳兴一家分店。
而自从和脑铂金展开舆论战,销量就开始下滑。
剧烈下滑。
到了十二月二十号,沪海平均一家店铺一天的营业额竟然只有一千左右,淞江略逊于沪海,只有八百出头,剩下三家店铺就要更为惨淡一点,苏市六百,坤山和佳兴都只有五百。
绿芝的毛利率大概是在百分之四十,在保健品销售这一行里,这是比较低得了。
高额的利润就是保健品的魅力。
许惜年算了一下,按照当前这个营业额算一个月,减去掉开销、工资、房租那些费用,最后留在公司账面上的可能还有三万多。
还不如当初一家总店赚得多。
这三万甚至远远不够打广告的钱。
许惜年的小金库在剧烈燃烧着。
许惜年这边如此,脑铂金那里同样是面临窘境。
绿芝尚且能靠着那些在销售保健品本身的名气活下去,脑铂金卖不出去,那就是真卖不出去啊。
史老板的销售模式是啥?
先付款,后提货。
他先是疯狂营销自己的产品,比如免费送一些脑铂金给老年人试用,老人用过之后再想买,就会带着盒子去药店问,药店自然不明所以,问的人多了,便开始到处打听这个产品是啥,这时候简特铺天盖地的广告一出,终端的商家寻着味自己找上门提货,脑铂金便如此流到终端,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般自然。
而现在,没人提货了。
货物每天积压都在亏啊!
许惜年停了舆论战,尚且能继续保持每月几万的盈利。
史老板停了舆论战,脑铂金已经全是创伤了。
一个被抨击入谷底的产品,就算舆论战结束,还如何能再度崛起?
更何况史老板又不是只有舆论战一个烧钱窟窿,可别忘了那铺天盖地的广告。
杨氏半年期的合约已经快到期了,史老板为了不撤掉杨氏的广告,已经在考虑起卖车了,他的虎头奔,从珠海一路开到江阴的虎头奔。
他甚至记不起是自己得哪个奖的时候当做奖品送的。
史老板在肉眼可见的掉头发,一些个电话,他拿起又放下。
他是太山会的元老。
他不是没有人脉,四通的段永吉,创想的刘善......
一句话的事情,对他们真的不算什么。
只是借钱两个字真的说不出口,巨人倒下的时候如此,如今亦是如此。
史老板可不是因为乱搞保健品倒下的,他唯一的失误,就是没想到一栋70层的大楼,会烧掉多少钱。
以及会如何影响资金链。
这个隐患从大厦建立之初就埋下了,宛若导火索一般。
在巨人如日中天的时候,史老板奉行一个很有傲气的原则,那就是不借钱,这让当时拿着现金想借给他的银行很难堪。
在大厦的建设初期,史老板依旧没有选择跟银行贷款,而是搞了个很新颖的筹款方式。
卖楼花。
这东西是霍东英首创的,霍东英成就很多,包括但不限于卖楼花啊、公摊面积啊......
还有句给深城市长讲了的名言,“土地不就是钱嘛!”
从此开启了内地轰轰烈烈的房地产事业!
后来他身披国旗下葬,享受国葬待遇。
再扯回来,卖楼花是啥,说白了就是期房,动工之前史育柱靠着卖楼花筹了一个多亿,完全就没想过收不回来会怎么办。
于是在发现资金链出现问题之后,他搞出了那场轰动全国的总攻。
宣布成立“三大战役指挥部”,打一场超级营销大战,并且一次性推出了横跨多个领域的三十款新品。
只用了十五天,他收到了三个亿的订单。
举国为之震惊。
但之后就问题频出,大范围扩张导致整个体系一团混乱,手底下新招进来的人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两个月之后这场大战以未达到预期目标告终。
要放到其他人,可能就折腾不动了,可惜这个人是史老板。
在这场超级营销大战之后,史老板紧接着打起了“巨不肥会战”,他亲任“总指挥”,推销一种叫做“巨不肥”的减肥药。
听起来似乎很滑稽,但实际上这又是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
他盯准减肥人群急于求成的心态,直接打出了那句最出名的口号。
“请人民作证!”
还有什么立马见效、百分百见效,绝对有效......
后来那些微商玩的,都是他玩剩下的。
靠着“巨不肥”的帮助,巨大集团似乎都要从那个黑窟窿里逃出来了,可惜还是差了那么一点。
江湖传言,说史育柱只差一千万大厦就能盖上去,而只要盖上去,那些拿着楼花讨债的债主就能散去。
只是在他赚钱的时候,他不理银行,在他缺钱的时候,银行也没有理他。
也许他只需要两个月就能迎来一个销售旺季,但他竟然撑不过这两个月。
也许只需要1000万就能重启大厦的建设,但他竟然借不到这1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