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中很快就会因为朱由检的一封书信引起的争执,他完全不清楚这些,他唯一相信的是他提出的方法那些“重臣”们绝对会支持的,唯一需要关注的是这些人究竟会支持到什么程度了。
在漠南设立布政使司对于那些人来说绝对是百利而无一害的,这两年来朕对于他们那种暗戳戳的拉帮结派的行为并没有严厉禁止,最多也就是暗中警告一番罢了,到了这个时候众多的高官官位对他们来说绝对是迫切需要的。
不过这些人还算是聪明,知道收敛,不然的话,呵呵!
就是不知道以后这些人会不会痴迷于新设布政使司,这样的习惯恐怕不太好,这不就是扩张成性了?此风不可长。
坐在马车上的朱由检摇摇头,离开大宁城已经有数天了,朱由检他们一直没有休息,一直在不断的赶路。越往西,朱由检越能感觉到人烟越来越多,村落也越来越密集。
事实正是如此,现在他们距离开平越来越近了,开平附近的人口数量已经不算少了。这些地方的移民村庄大多数都是沿着水泥官道分布的,因此几乎每隔数里就有规模不小的村庄映入眼帘,那袅袅的炊烟打破了这里已经维持了数千年的平静。
这些村庄建设的颇为不错,至少大多数的关内村庄还比不上这里的。
……
周应秋的马车就在朱由检的后面,这一路上他几乎不怎么说话,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观察周围的情况,在这之前他并没有出过长城,并没有来过这漠南大草原。
这里也绝对算得上是偏僻荒芜之地,而他周应秋之前数十年的官宦生涯之中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并没有去过那些偏僻之地。因此即便是这里仍然像一百余年前那样,由大明统治,他大概率也不会来到这里的。
从辽东到白城再到大宁,很快又会到开平,那开平绝对是一座大城了,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实在是令人惊叹啊。
周应秋这个时候收回了看向马车外的目光,靠在车厢上,缓缓闭上眼睛,心中在深思。
这一路上他的见识让他心中震惊,漠南草原大明也不是没有占据过,在太祖成祖时,这漠南草原就是我大明的,可惜数十年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大明放弃了这一大片草原。
可是现在当他看到现在的漠南草原景象时,他突然觉得这漠南大明以后说不定真的能够牢牢掌握在手里。
他心中相信,当漠南有了四百余万大明百姓,以及现在到处都在修缮的水泥大道,之后大明恐怕真的能够长时间的掌握住这片土地,若是在加上当今圣上那对于土地的痴迷,那绝对不仅仅是现在的漠南了,甚至是漠北?毕竟封狼居胥是谁不想要呢?
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在他没有来到这里之前,他周应秋对于这漠南并没有多少重视,没办法,毕竟自古以来中原王朝都没有长久掌握过这大草原的,那么朝廷为什么还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发展这里?数十年后不还是一场空。
因此当初大明军队在圣上的指导下,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最终掌控了漠南大草原,他周应秋自己并不在意,甚至他还知道自己的那些同僚和自己的想法都差不多。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圣上要往河套等地移民,崇祯元年还出现了数十年不遇的大旱,圣上借助这这个机会要从陕西移民,虽然他们并不太愿意移民漠南草原,但是这个时候他们已经不能不做了。
之后那百工院竟然造出了这水泥,这实在是竟然惊喜,有了水泥一切都不一样了,有了它,官道的修缮就太简单了,而且还更加坚硬,这可是利器。
还有那红薯、玉米这些适合漠南种植的作物。
各种各样的因素加起来,现在这漠南短短两年时间就到了这个程度。
现在看来,圣上自从打下这里就再也没有想过大明还要放弃这里,他已经将这里作为大明的永久土地来经营了。
皇上啊,你真的是天纵之才,只要能当上十年以上的皇帝,大明就真的中兴了!
………
对于周应秋等人怎么想,朱由检并没有多少关心,这一路上他都是挺满意的,窥一斑而知全豹,朱由检觉得前方的地方应该也不错,总算是没有辜负自己的投入。
真的,每每想起自己的投入,他就感觉心疼,要知道两年时间移民四百万人,即便是这之中有近百万的军户,这仍然是一个奇迹,后世的大国也难以做到,毕竟那个时候他们需要考虑的实在是太多了。
而为了达到这样的进度,他朱由检可是付出了很多,不管是粮食、白银等等,甚至还因此推迟了自己的其他战略目标。
就算如此,能达到这样的成绩,这一场大旱灾也是出了很大的力气,这四百万人中可是有近一百万人是自发来到这里的。
不然漠南能有现在的结果至少需要五年时间。
看着外面存在着大量的种植粮食的耕地,颇显得突兀,看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村庄,朱由检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
这不正是自己努力的方向吗?
………
连续数日赶路后,众人来到了开平城外十里处,这一路上皆是水泥官道,对于这一点儿朱由检是极为震惊的,谁能想到这几百万的难民竟然能够做到这个地步?
虽然从大宁到开平只有这么一条路,但是这些难民绝对算得上是吃苦耐劳了,要修建成功可绝对不容易。整个朝廷对于这样的速度都是极为震撼。
开平城外十里处,杨国柱在这里等待许久了,见到前方出现的大军,杨国柱神色一振,待大军停下后,杨国柱快步上前对前方正走过来的皇帝行礼。
“杨爱卿快快起身,朕这一路走来,这里的百姓皆是安居乐业,不管是管理百姓还是收复这开平城,爱卿都是立下了大功啊。
…………
走走,随朕去看看这开平城。”
一刻钟后朱由检就放弃了观看这元大都的计划,和杨国柱等人来到开平都司总督府。
没有办法,这开平城真的没有什么好看的,和之前的白城完全不能比,这开平城在大明再次收复后完全就剩下了高耸的城墙,其他的什么都不剩下了。
城墙有什么好看的?和大明内部众多城池的城墙有什么不一样的。
城内大元时修筑的各种宫殿什么都不剩下了,等到朱由检来到这里时,城内所有的建筑都是杨国柱指挥着数十万百姓刚修建完成不久的,没有任何新奇的地方。
因此仅仅一刻钟后,朱由检也就没有什么兴趣了。
总督府一顿晚宴在众人的欢声笑语中结束。
回到杨国柱为自己准备好的房间,躺在床上就沉沉睡去,即便是马车再好,再舒适这样数日的赶路也是在极为累人。
第二天下午,总督府书房中,朱由检以及众位文武官员皆在。
朱由检这个时候满脸笑容,身上的疲惫早已经消逝。
“杨爱卿,朕今日上午也在这开平城中转了转,城中也已经颇为繁华,丝毫看不出来这开平城我大明收回才不到两年。
…………………
看来杨爱卿这两年来作的是真不错,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朕很高兴!”
“臣愧不敢当,这一切都是臣的职责罢了,当不得皇上的夸赞。”
“哎,不用自谦,有就是有,你们的功劳朕都很清楚,不必妄自菲薄。”
杨国柱心中一惊,的确是如此啊,他连忙出声:“是,臣明白了。”
朱由检仔细的询问了开平附近数百里的近况,杨国柱为都一一作答,朱由检很满意。
一个时辰后,这一阶段算是告一段落了。
“杨爱卿,朕在这里有一事想要问询。”
“臣定当知无不言。”
“杨爱卿,现在这开平附近已经有百姓大约一百五十万人,而且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百姓自然会越来越多。
更别说西边的河套人数就更多了,那里已经超过了两百万人。
如此的人口必然会带来各种各样的事情,现在这些地方的百姓都是会杨爱卿你管理的,爱卿首先是要训练这里的数万大明精锐。
但事急从权,爱卿你又不得不管理如此多的百姓,即便是到了现在这里并没有什么文官来帮助爱卿来管理,现在想来爱卿也是累了吧。
因此朕想要在这里设立一布政使司,设立府县,派遣官员来管理这里的百姓,同时爱卿你也就专心练兵,随时准备为国杀敌,爱卿以为如何?”
话音落下,原本轻松的氛围消失不见,书房中略微显得有些压抑,而朱由检端起茶杯,漫不经心的喝起了茶,而他的余光则时不时的扫视杨国柱。
周应秋等人这个时候也有些紧张,看着杨国柱。虽然他们知道那些事情在大明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可是这种关乎权力的事情,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
杨国柱心中一跳,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一年前随着这里的人越来越多,他就知道这一切总会到来的,只是没想到这一天竟然会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而且还是皇上亲自来说的,他杨国柱何德何能?
杨国柱起身,跪倒在地,“臣谢皇上爱惜,皇上深谋远虑,臣的确是打仗还有一手,对于治理百姓就不行了,之前能够顺利全赖朝廷派遣过来的十数名官员之功,现在百姓越来越多,臣也感觉力不从心。
臣谢皇上的周到安排,臣感激不尽。”
朱由检哈哈大笑,“杨爱卿快快起来,这两年爱卿你实在是受累了,过不了几个月朝廷就会正式下达成立布政使司的命令,到时候官员抵达后,爱卿也就轻松多了。
不过你不不要太轻松,之后你可还要努力练兵的,这才是正事。”
“臣明白!”,杨国柱心中长松了一口气。
“说到练兵,朕这次过来还是想看看杨爱卿你练的三万精锐怎么样了?”
“请皇上放心,他们绝对是大明的精锐,而且其中有一万骑兵,只要皇上令下,大军定然可东征建奴,北征蒙古,横扫一切!”
<divid=&"c7&">
()
显然对于自己训练的军队,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