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墨的失误,章节名其实是荣王,但是墨墨脑子一短路,就给写成了明王,短时间里又改不回来,墨墨跪求原谅】
有一点梧桐说得对,荣王归京之日,整个晋陵城的街头,确实是一派万人空巷的盛况。?八一?中文?w≈w≥w≠.≤8≈1≤z≤w≥.=c≈o≈m≠
人们只认为自己要表达出对这位战绩显赫,军功卓越的荣王爷以最高的崇敬、热情和拥戴,却不知自己这样的行为对于他们所崇敬所拥戴的那个人来说真的是好还是坏。
至少这一日,陈皇在听禁卫军统领谢铭不经意提到街头的盛况时,虽然也只是冷哼了一声,并没有表达什么其他意思,但是面色还真不怎么好。
然而越是如此,陈皇才越是要做出心情非常好的姿态来。荣王为何受到百姓们拥戴?因为他是朝廷的功臣,是百姓的功臣,是整个大陈的功臣,大陈的江山是他钟景的江山,大陈的功臣当然也是他钟景的功臣,而且荣王不仅是功臣,还是他的皇弟。
陈皇亲率朝廷上下文武百官至皇宫正门前迎接荣王一行归朝,礼仪规制之高仅次于国礼的规格,其后便是在乾清宫专为荣王而设的接风大宴,再然后,就是到论功行赏的时候了,荣王已经是一品亲王的爵位,这上面是已经没有办法再往上走了,不能赏封晋爵,便只能是从物质上进行赏赐了。
而且荣王是何等的功勋,一般的赏赐还真的不够,不过对于然后赏赐陈皇当然也早有准备,先便是城东平定街那座已经建造了一年半,于上月才刚刚落成的,其占地规模和内部奢华程度都与庆王府不相上下的新荣王府。
比喻固然是怎么打的,但是庆王府乃庆王自己扩建至如此规模,其中奢华更是与陈皇不沾半分关系,然新荣王府当然是不同的,新荣王府不论是占地规模还是府内建造构设无一不是由陈皇本人过目并且点了头的,这其中的含义自然是庆王府也不能及的。
其次就是赏赐封邑。
两个月前才出了沧州文伯侯之叛,有了这么一个前车之鉴在那里摆着,其后这两个月以来陈皇对剩下其他各地方侯伯的提防明显提高了很多,甚至已经隐隐有了削权弱势的意思,尤其是对自己那位亲舅舅,冼太后的兄长冼国公更是早有不满。
若不是当年陈皇继位之时冼太后硬是逼着自己的兄长退出朝堂远居南地赣州,想来在那时的局面下,朝中能有谁压得过身为太后的兄长、皇弟的亲舅舅的权势和地位?
但是反过来想,如果当时冼国公当真留了朝中,以冼国公好权贪势的本性,为陈皇所不容那是迟早的事情,冼太后正是因为既了解自己的兄长,更了解自己的儿子,她不愿意眼睁睁的看着这样的事情最终生,所以理智的选择将自己的兄长逼出朝权中心,让陈皇予以赣州做封地,去到地方。
但是冼国公还真的不是什么清闲得住的主,在地方上更是为所欲为,完全不把大陈律法放在眼里,要不是陈皇多次旁敲侧击,冼太后也多方警示,这些年才收敛了些,陈皇虽然表面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但是实则早已对其不满,若不是碍于冼太后,冼国公恐怕早活不到今日了。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谁也没想到,陈皇居然会再度封封,哪怕对象是军功显赫的荣王,但是在所有人的认知中,在陈皇的眼里,他们不相信有一分半点的亲情,只相信有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权势。
但是陈皇真的就这样做了,不过当在听到陈皇所赐封地的具体地方后,再结合荣王现在的处境,有些看得通透的人却已经明白了。
陈皇赐与荣王的封地:南地瀛州。
是的,就是瀛州,南地最富裕,但是朝廷最难控制的一州,瀛州分三方势力:朝廷官府,当地巨富商贾,江湖帮派。在这三方中,朝廷官府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都是最小的一方。
好在三方相处历来都还算和谐,未起过什么大的冲突,但是作为最弱的一方势力,朝庭的地方官员对当地的富商大贾和来往江湖势力尚且得客客气气,却让一位皇室亲王去到那里作封地,还当真不知道是好差还是苦差。
而且就算是这样,这一条也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生效。因为在陈皇允许荣王卸去镇边大军统帅这一职衔之前,荣王便一日不能离开北戍回京或者是去往封地,回京述职除外。所以至少目前,这不过就是一纸空文。
这第二点似是而非太空虚,明眼人谁都看得出来,陈皇当然也明白,于是第三条就出来了:封荣王世子钟惜言为瀛州徐城城主,赐号钟惜桐郡主为颐平郡主,享受与公主同等的俸禄和待遇。
这三条赏赐自然是哪一条都非比寻常,从价值来看,第三条肯定是明显不如第二条的,但是在大多数人看来,第三条反而比第二条有意义的多。
比起一个看不到的未来,人们更愿意接受福泽后代。这也就是第二条与第三条的差别。
乾清宫大殿上专为荣王所设的接风宴已经几近过半之时,久久不曾下山的明王终于散漫而至。
这个时候才来,自然一进殿就成功的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充分成为整个大殿的焦点,但是明王本人却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进殿第一件事不是先上前去向陈皇见礼,而是自顾自的直接就朝左侧座的荣王钟瑞打招呼,“七弟,四年不见,别来无恙!”
荣王站起身,又取了一只酒杯来,执起酒壶将自己杯子和新取杯子同时斟满,然后端起,将新的一杯递给明王,浅笑道,“五皇兄,别来无恙!”
两人旁若无人的互敬一杯,一干而尽。
陈皇眉头微不可查的皱了皱,随即笑道,“五弟,七弟难得终于归一次京,距离上一次回来已经是四年不见,今日是专为七弟设的接风宴,可五弟你这时间来得,可确实是晚了些!”
明王侧身转向陈皇,微笑恭敬稽道,“三皇兄见谅,臣弟常年居于灵岳山上,如果不出意外,本来是可以准时到达的,然不巧的是,前几日连下了两场秋雨,导致灵岳山下山的山路泥泞不堪,颇为难走,导致臣弟下山的马车陷在了半山的泥坑里,上下不得,最后只得走路下山。”
“然如此也便导致臣弟的衣襟鞋足全部都沾了泥泞,臣弟唯恐污了殿席,当然不能如此便来赴宴,遂又去了臣弟以前的城中旧府换了行头,这才赶来,因而来迟,臣弟在此向皇兄和诸位大人道个不是,特还望皇兄和诸位大人道见谅,也望七弟见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