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驱风御水(1 / 1)

李祐被夸的心情大好,但对于薛大鼎的说法却不赞同:“有一个伟人说过,可以相信并且依赖百姓,百姓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

虽然古人并不知道这些力学的知识,但同样能够创造出犁,可见智慧并不低于现代人。  “臣以为这不尽然。”

“《论语》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几人对于李祐的想法却不认同,薛大鼎则是放下了正在记录的钢笔,很是不解的看着李祐,心想难道是他是想开民智?  李祐闻言十分愕然。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话的意思是只能让百姓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告知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这限制了百姓自主创造性,限制了民智的发展。  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一来是因为开启民智需要书籍,教师等资源,古代根本没有这个条件也没有这个资源能够开启民智。  其次,读书人的目的也是为了改变自己的阶级地位,但一个萝卜一个坑,官员的数量大多时候都是固定的,绝大多数的读书人都在这场竞争之中被淘汰,然后回归自己家族,或者投奔乡绅士族。  这开启民智可以说耗费资源,但却做无用功。  因此封建王朝的皇帝大多时候都是拒绝的,不仅《论语》,甚至有《商君书》中记载了愚民五策,认为强国弱民。  想明白之后,李祐反驳道:“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也难;一根柴薪易熄灭,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唐千千万万的百姓,若是全开了民智,又能团结一致的话,上天入地又有何难?”

“只是可惜,百姓的智慧和力量没有正确的利用起来,就好像这曲辕犁,每年都用,无数人都在用,且至关重要,却无人改进!”

这话说的极有道理,让一众人陷入了沉思之中。  “开启民智,耗费巨大,想要做到根本不可能!”

薛大鼎摇了摇头道。  马周双眉紧皱,中肯的说道:“我倒是觉得问题出在读书人的身上。”

“这群读书人将自己看的太重,而朝中官员整日忙碌,因此极少有想着将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用于年复一年的用于研究犁?”

类似的问题可以说很多,李祐点了点头:“所以啊!这问题有很多,任重而道远啊!不过话说回来,灌溉用的是什么呢?”

李祐猜想道,连曲辕犁也没有,那水车肯定也没有?  薛大鼎走上前,眼神有些期待,这是要改进翻车的意思啊!  他指了指田边的沟渠道:“这得看水位,若是河水的水位高,自然能够流入沟渠,满足灌溉。”

王府的田都是上好的良田,通过沟渠引入的是附近河流的水,可顺着薛大鼎的指的方向看去,李祐见到了沟渠。  只是这沟渠有半米多深,但其中的水极为的浅,目测不到三厘米深。  “今年很缺水啊!”

薛大鼎抬头望了望那明媚的阳光,惆怅的说道:“是啊,今年雨水这么少,看来今年又是个干旱的年了!”

李祐回想这些日子,下雨的时候那是真的少,春雨少对于庄稼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在古代缺乏灌溉工具的时候,更是灾难。  因此有句俗语,叫做春雨贵如油,春天就应该阴雨绵绵不断,只有这样才适合种子发芽,植物才能勃发生长。  薛大鼎继续说道:“这雨水少,水位就降低,无法流入沟渠,这就得用上翻车引水入渠了。”

“翻车?”

李祐十分陌生这个词,记忆中还是他前世的上一辈人才见过和用过:“这是什么样子的!?”

“就是好似脊骨一般···”薛大鼎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如何用语言形容,索性对着李祐说道:“如今正是汲水灌溉的时候,河边应该有,殿下?去看看!”

李祐点头道:“好,看看去!”

马周几人将曲辕犁留给了耕地的佃户,这东西只有在他的手中才能发挥用处。  佃户一阵感谢,开始驾驶起了新犁,这引得一众佃户侧目,待一行人走后,四周的佃户全都围了上来。  “刚才我看见这犁一头牛就能耕地,这好用么?”

“快,让我瞅瞅这殿下的新犁!”

“我跟你们说啊!这犁是真的好用,好省力,而且还只需要一头牛呢!”

“就改了几根弯木头,为何会这么省力,一头牛就能耕种呢?”

佃户纷纷尝试曲辕犁,在感受过后,大受震撼。  李祐一行人走在杂草丛生的田坎边,不多时众人便看到了水渠的尽头,来到了河畔边上,却并没有看到薛大鼎所说的翻车。  李祐抬头,眼中疑惑的问道,这翻车呢?  薛大鼎解释道:“河水虽然浅,但高度还是要比水渠更高一些,因此河水能够流入水渠之中,想要见到翻车,或许水位更低的下游会有,往前走,应该就能看到!”

“不过这么低的水位,过几天要是还不下雨,怕是也要用上翻车了!”

不用说,李祐点了点头,转而问道:“这翻车是依靠什么动力驱使的?”

虽然薛大鼎不明白什么是动力,但听到‘驱使’两个字,大概明白李祐问的是什么。  “大的翻车大多时候是人脚踩着的驱使的,小的脚踩或者手摇都可以,待会殿下见到就明白了。”

听薛大鼎解释,李祐大致明白了,这翻车还停留在人力驱使的阶段,并没有以利用上水力。  除了水车意外,还有水磨坊用来磨面,磨豆,甚至还能做水锤作坊锻打钢铁,制造武器,这水力的潜力不小。  水力要是能利用的好,对作物灌溉,农业发展起相当大的做作用,而且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对于商业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前世有句话,兴修水利,百年大计,千年功绩,不少的城市都因为水利而发展了起来,比如,武|汉,因码头而建,因码头而兴起,这里被称为码头号子,有帆墙林立的不夜水港,鳞次栉比的霍乱,商贾云集的街市。  几人顺着河流往下游走,一路闲聊,很快一阵‘哗啦’的水声便传到了众人的耳中。  顺着声音李祐一看,只见河畔有几架木质结构的翻车。  翻车的结构是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  佃户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取水。  没过片刻,链轮上的佃户便走了下来,擦了一把水,喘着气顺势坐在了石头上休息,另一个佃户接替了他驱使翻车。  李祐转过头,看着这水渠中的水深度并不是很深,而且还断断续续,可见这翻车的效率并不高,在家加上翻车都是由木头制作的,摩擦力很大,相当的费力。  翻车有很多有点,对于用更早的取水方式来说,翻车的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运方便,还可及时转移取水点,即可灌溉,亦可排涝。  但缺点也很大,大部分的时候得靠人力,兽力来驱动,对于水利的应用并不高,再加上春天还这么和水接触,人非常容易生病。  一句话来形容缺点就是费人,各种意义上的费人。  “这东西费人!”

别看这翻车缺点很多,但这翻车有名龙骨水车。  他是古代民间灌溉农田用的龙骨水车,也是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这东西最早出现在了《三国志》之中,开了华夏水车历史先河,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则是唐文宗时期,《旧唐书》中记载,唐文宗下令让官府制造水车,这个时候的水车轮轴应用方面有很大的进步,能利用水力为动力。  第三阶段则是元明时代,轮轴的发展更进步。一架水车不仅有一组齿轮,有多至三组,可以依风土地势交互为用,这项发展,使翻车的利用更有效益,彻底然人从踏板解放了下来。  对于费人,几人都点头,这东西使用起来那不是一般的费力。  薛大鼎小心的开口询问道:“是啊,殿下知道力,可能改变力的方向之类的造出更好用的翻车么?”

“更好用的翻车?”

李祐笑了一声道:“本王可以造一个不用人便能驱使的水车,甚至还能利用风造磨坊。”

水车这东西,哪怕是农村现在都极少见到了,倒是在电视剧中能够见到,这东西的结构形状很像是摩天轮。  “不用人,那如何驱动,这动力从何处来?”

薛大鼎脸上充满了怀疑,曲辕犁确实好,但是至少曲辕犁还得靠牛来运作,这水车干脆连人都不用了···  马周更是一头的雾水:“这风如何磨豆?”

梁猛飚和彭通直接惊呼道:“这也未免太神了,居然呼风御水···怕不是神仙哦!”

这话令几人大为震撼,省力的曲辕犁就已经很令人吃惊了,如今更是要呼风御水,这也太神了!  “驱风御水,哈哈哈···”李祐很是无语,利用水利和风力,竟然会被说成是驱风御水,但好像也没说错,可不就是驱风御水么。  “其实没什么神不神的,要是你们也细心观察,懂得一些之时,也能做到呼风御水。”

“真的假的···”梁猛飚摸了摸自己的脑袋。  薛大鼎和马周对视一眼道:“还请殿下教我···”  常言道,不懂数理化,处处都是神迹,李祐笑着解释道。  “这水既然能够驱船只,那自然能够被利用起来,作为动力汲水。这风能够吹动风帆令船只行驶,那自然也能被利用起来,用来磨面磨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