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开局被李二模拟发现了 > 第164章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

第164章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1 / 1)

接下来便是三人散席,阴弘智将自己李祐开的药拿到了自己面前。  看完之后,李世民微笑满面,觉得有些无语的同时,对李祐所做的也隐隐有些期待。  按照这个模式,或许将来这逆子真的能做到医者遍布天下。  正在这时,一旁的宦官提醒道:“启禀圣上,科考开始了!”

“走,去看看科考!”

李世民闻声点了点头,背负双手朝外走去。  “是!”

此时朝霞初升,金光大放,真是难得的好天气。  李世民一行人朝着长安西大街走去,来到贡院附近的一座二层小楼,远远地朝下官网。  只见贡院前有无数儒生打扮的学子,正哈着冷气,安静排着队等待着盘查。  霞光照耀下,这队伍竟一眼看不到头。  这般情景李世民心中胸中豪气万丈,笑容满面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

······  而另一边,李祐困意十足,奈何独肚子不争气,他被饿醒了。  在洗漱完,填饱肚子之后,李祐问着一旁的梁猛飚道。  “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梁猛飚施礼回答道:“回殿下,已经晌午了!”

李祐问道:“这么说来,本王只睡了一整个上午?本王舅舅和孙道长现在在做什么?”

“阴大夫一早去拍卖会了,孙道长不久前刚醒,正在准备制药!”

梁猛飚回答道。  “嗯。”

李祐也有些意外,真没想到孙思邈积极性这么高。  他快步朝着后院走去,还没走进门便闻到了一股浓重的药味。  刚走进去,李祐便看见孙思邈正在一片空地上,用扇子扇火,炉火上架着药锅,正咕噜冒着热气。  一见李祐的到来,孙思邈赶忙起身,露出一个笑容道:“臣参见殿下!”

看着眼前这场景,李祐皱了皱眉,开口问道:“孙道长吃过了么!”

“早吃过了。”

孙思邈一脸兴奋的指着面前的黑黄色小药丸说道。  “臣一觉醒来,便迫不及待想要尝试一番。”

说着便拿出了一颗色泽光亮,通体浑圆,直径大约十毫米的药丸说道。  “臣试过用蜜,用蜡,米糊,这些材料的特性不一。”

“米糊丸,在制作的时候不容易干,制作完成后却相当的坚硬,不容易消化,药效慢,但却持续的时间长。”

“蜜丸,则是入口即化,药效快,时间相对更短···但蜜的价格很贵。”

而李祐看着微微皱起了眉头,倒不是怀疑这些药丸效果,而是这里的工具太过简陋,药锅,做药丸的模具,以及一大堆的材料。  这么简单的工具用来制作一些毒性不高的药其实没什么问题。  但是对于有些精确到毫克的药,以及大规模的制作,这些工具就捉襟见肘了。  李祐沉思了片刻对着孙思邈说道:“道长请随本王来。”

“嗯···”孙思邈皱了皱眉,李祐的反应让他有些不解。  李祐领着孙思邈朝着宫外走去,因为他的烧杯之类的工具还在盐铺。  他一边走,一边说道。  “药物事关性命,因此制药是非常严谨以及慎重的学问,也是十分复杂的过程。”

“制药丸,不仅仅将一碗汤药变成比拇指还要小的药丸。”

“而是要尽可能的保证每一颗药丸的大小,重量,药效,都相同。”

“否则每一粒的药丸的药效相差太大,会出大事。”

“而要做到这种程度,在制药的过程要尽可能的简单,完善,能够复制,每一个步骤都要把控好,从时间,到药物的分量,颗粒的粗细等等都需要把控好。”

孙思邈皱着眉点了点头,明白了李祐对于自己制作的药丸有些意见,但自古以来都是这么手搓药丸的。  难不成李祐有新的办法?  孙思邈没有反对,而是有些好奇的看向了对方。  身为药王,他对制药方面了解的还是相当的多的,像是之前说的用米糊,用蜜,用蜡做药丸虽然有,但极少主流还是喝汤药。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制药人本身以及制药的方法不可复制。  制药是一门吃饭的手艺,制药人自然是不会告诉给别人,因此一旦制药人出了事,那这门传承就没了。  除此外,药丸要保证药效,大小和重量,这难度可想而知。  而这些这全靠制药人手搓,靠的全是积累的经验来保证药丸合格。  在思想,技术以及各种条件的限制下,喝汤药成为从古至今的主流。  两人越走越远,很快便看见了大批的官兵,警戒的看着四周。  这是发生了什么事么?  正当李祐不解的时候,他抬头便看见了这建筑的名字:“贡院??”

“今天莫不是科考的日子?”

李祐转头问着一旁的梁猛飚。  梁猛飚一愣说道:“今日便是科考的日子,从全国各地的考生都要进这贡院,一连考上几天!”

李祐目光有些可惜道:“真是浪费了人才啊!”

科举是延续隋朝的制度,它的出现有着重大的意义,那就是给底层百姓一个摆脱阶层的希望。  在此之前,采用的事世卿世禄制,也就是如果你是踢足球的,你的儿子,孙子子,以及孙后代都只能是踢足球的,底层百姓晋升的可能几乎是渺茫。  而在秦朝商鞅变法,将‘世卿世禄’变成了‘军工制’要是敢以命相搏,就能拼出一片天。  试问谁不想当高官厚禄,钱财加身呢?  于是靠着一群不要命的人,秦始皇也因此完成了对六国的碾压,一统天下。  但很快军工制弊端显现,将整个国家给拖垮了。  到了汉朝就软化成了察举制,各地发觉推荐人才,上报给朝廷。  而在曹丕篡汉后,陈群制定了‘九品中正制’。  通过了解背景,品行来做官,俗话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豪族,这也彻底断绝了晋升路。  直到隋炀帝提出了科举制,不过还没等他实行,隋朝便灭亡,于是唐朝接过了科举制的火把。  历史书上对科举制大举赞扬,觉得科举制给了底层人翻身的希望,但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根据《唐登科记》等书中记载,李世民在位期间举办过21次科举,进士205人,秀才22人。  八千考生全都是从各地脱颖而出的人才,要是能全都能为自己所用那该多好啊!  李祐对此十分眼馋,但却无可奈何。  很快,李祐便领着孙思邈来到了盐铺,掌柜的赶忙前来迎接:“草民参见殿下!”

“免礼,本王要进后院。”

李祐随口告知到。  掌柜问道:“那要不要草民通知主家?”

“一些小事就不必劳烦舅舅了。”

李祐说道。  “是!!”

掌柜的应到。  李祐领着孙思邈朝着实验屋子走去。  李祐一推门,孙思邈便这实验台上奇形怪状的瓷器给吸引住了皱眉问道。  “这就是殿下所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没错,先将口罩给带上!”

李祐从旁边掏出了一块布,给自己系好后递给了孙思邈。  孙思邈皱眉,不解道:“为什么要用布来挡住口鼻呢?”

李祐解释道:“人在说话的时候会不经意的喷出唾液,要是不小心把病带到药上,那就糟了。”

“有理!”

孙思邈点了点头,也戴上了口罩。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大汉:我自年少万兜鍪 假太监:从伺候贵妃沐浴开始 镇国万岁:我真的只想当昏君 朱厚照的大明生活 父皇,请退位 三国:寸德未建,即被立储 乱世武夫 假太监:从混在皇宫开始 超品姑爷 人在三国写日记,坐收渔人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