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陶二德心里迫不及待的想试试那烟叶子,但面上却是很严肃矜持:“你们有心了。”
“还有,这是今年的养老银子,爷奶您们收好。”陶禾辰便又将五百文的养老银子取了出来,放在了年礼旁边。八壹中文網
看着那五百文,陶钱氏只觉得胸口的一口气差点儿没缓上来,窝得她的胸口生疼,可偏偏又说不出什么来,便干脆气哼哼的转过头不去看桌几上的铜板。
想想飞了的银子,陶钱氏真的觉得心口如今还在滴血呢。
陶二德也看了一眼那养老银子,点头道:“好。”
想了想又说道:“今天是大年三十,等晚上吃饭的时候,你们一家子过来,咱们一起吃顿团年饭,一家人一起辞旧迎新,也有个新气象。”
陶禾辰心中冷笑,总从爹爹去世后,他们母子三人这五年可从没有被叫来一起吃团年饭,每次都是把娘亲喊来帮着做饭,做好饭后便又让娘亲回去,用奶的话说,他们孤儿寡母的太过晦气,是不配一起吃团年饭的。
对于来老宅吃团年饭,陶禾辰自然是一点儿也不稀罕的,于是淡淡一笑回绝道:“爷,我们一家就不过来了,如今家里除了娘亲妹妹外,还有松伯和阿蔓,不好将他们撇下的。”
对于陶禾辰的“识趣”,陶钱氏心里比较满意,她可不想孤儿寡母上了团年饭的桌,回头影响她大儿子考举人,于是便说道:“你们就自己在家吃吧,不过让你娘下午过来帮着做团年饭。”
那五百文让陶钱氏气不顺,想着段氏来做团年饭,她借机训斥几句,谁也说不出什么来,就是分家了,她也是婆母,指点儿媳妇做饭再正常不过了。
陶禾辰淡淡的说道:“奶,只怕我娘今年不能来帮着做团年饭了,家里一堆事儿要忙,抽不开身。”
“你们有什么可忙的……”陶钱氏听了不高兴,眉头一皱正要训斥陶禾辰,陶二德便咳嗽了一声,截了陶钱氏的话头:“罢了,既然你们家如今添了人口,不来便不来吧,等年初二的时候,你小姑姑和大丫都回来,你们一家也一起来聚聚吧。”
说罢,不等陶禾辰拒绝,便又说道:“咱们一家人,总不能外道才是,要不让人笑话不像一家人。”
“爷,您的话,回头我跟我娘和三丫说一下,若是年初二我们有空,便过来聚一聚。”
“行。”陶二德点了点头,他心里叹了口气,这段时间他想了又想,知道不能用以前的方式对待二儿子一家了,尤其二儿子家如今这日子越过越好了,他这些日子虽然没怎么出门,却也知道周家的人去了二儿子家两三次了。
他有心跟二儿子家缓和关系,只是一直找不到什么好的契机,但他不准备放弃,毕竟若是能跟二儿子家关系融洽了,那二儿子家结识的贵人也能为知礼所用了。
这时,陶知礼便笑吟吟的对陶禾辰说道:“二郎啊,是不是年后就要去官学读书了?”
陶禾辰点头应道:“是的,大伯,等过了正月十五,便打算去官学了。”
“如此甚好。”陶知礼点了点头,看了旁边的陶禾亭一眼,便说道:“你大哥如今也在官学,你们兄弟二人好好相处,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只管找你大哥询问便是。”
“多谢大伯。”陶禾辰客套的对陶知礼点了点头,至于会不会去问,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陶禾亭之前很反感陶禾辰去官学,毕竟他一直以镇上人自居,结交的同窗也都是镇上的,若是让他们知道自己有个乡下泥腿子堂弟,会让他极没面子,但是现在不同了,如今这二叔家跟周家二公子相熟,而周二公子的爹是谁?那可是官学的学司啊。
就算周学司不知道陶禾辰是谁,但是只要让同窗们知道,他的这个堂弟跟周家关系匪浅,那对自己而言,就是极有面子的事情了,所以,如今的陶禾亭自然不会反感陶禾辰上官学。
于是,陶禾亭忙笑着对陶禾辰说道:“二弟,我爹说的是,你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只管来问我就好。”
“多谢大哥。”陶禾辰依旧淡淡的应道。
小钱氏在一旁见状,忙笑眯眯的对陶禾辰说道:“二郎啊,等年后四郎也要去上官学了,等你去官学的时候,能不能顺便捎上四郎啊。”
之前,陶钱氏便已经说了年后会送陶禾阳去官学,小钱氏想着千莲家的那辆马车,定然是要送陶禾辰去官学的,于是,便忙打算先定下来,再如何,他们几个总不能跟一个只有八九岁的小孩子计较吧。
坐在小钱氏身边的陶知义本来想拦着小钱氏别开口,但见说的的是自己儿子上官学的事情,便没阻拦小钱氏,左右若是陶禾辰同意了,他也没损失,还能占个便宜呢。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
一旁的陶禾阳平日里疯惯了,根本不愿意去官学上学,本来见小钱氏说要送他去官学,便打算哭闹一番,让小钱氏改了主意,但听到小钱氏说让他坐马车,立马就忘了上学的事情,忙喊道:“我要坐马车,每天都要坐马车,二哥,你让你家那个老车夫拉我去镇上玩儿,我还要骑马。”
陶禾阳眼馋那辆马车好久了,一起玩儿的小伙伴都笑话他,说他家得罪了二伯家,连马车都坐不上,他这次就要坐马车,还要骑马,让那帮家伙瞪掉眼珠子。
“四郎,那是松伯,不是老车夫,是长辈。”见陶禾阳这般称呼老松树精,陶禾辰不悦的说道,这些日子,老松树精跟他一道学习看书,他早就将老松树精当做了最亲近的长辈之一。
陶钱氏撇了撇嘴:“一个远方亲戚罢了,算哪门子长辈。”
陶二德皱着眉咳嗽了一下,陶钱氏忙住了口,可神色却很是不屑。
陶禾辰眉头皱了皱:“松伯在我家中,就是我们的长辈。”
“二郎说得对。”陶二德点了点头:“二郎啊,你看四郎也要上官学,不如便顺便捎上四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