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迷途时光(2)
她被她们当着玻璃,在过分安全的距离恣操纵,只因为她们有这个兴致。
唯独没有一个人会给她回应。
如果这是小说,那么等待她的选择大概无非两种:在沉默中爆发,或是在沉默中灭亡。
而显然少女不是第一种人。
扫帚和畚箕在大堂的柜子中不翼而飞。
是这样恶作剧吗,她没有对此感到惊讶,只是默默关好柜子。
她慢慢回到教室中__
教室比以往更加凌乱,满地色彩缤纷的纸团似乎正是今天为她摆下的陷阱。
“慢慢捡起来吧,等到她们创意用尽,应该多少会消停一些。”
她在心里默默给自己打气道。
就算少女在内心挣扎哀嚎,过去的恶意也不会在将来而有所改变。就算少女在内心挣扎哀嚎,痛苦的一天同样有二十四个小时。
即便如此,她依然没有放弃一切。
轻柔熟悉的声音在背后响起,“啊,这帮人真是……我开灯咯?”
阴影重新被裁切,房间再次变得温暖。
桌上摆放供赏的梵.高所著绘的《星月夜》终于获得了永生,在阳光的反射下熠熠生辉。
“我就猜到你还在这里,一起回去吧!”
门外的人,脸上绽放灿烂笑容的她伸出手……
世界是连贯的。它自己延续着自己,沿着时间向下推进。
世界不欠人任何东西,所以也不会去听从谁的请求。
就算潜心祈祷,坏事也不会变成好事。
因此,对这个世界有抱有期翼和索求的人,要做好与之对应的觉悟。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飞蛾才会扑向星火吧……”
……
店里的古籍译本杂乱的归理在一座座深黑色的桌架上。
“这本要往这边,这本要……ok,搞定!”
我拍拍手心里的灰尘,心里洋洋得意的望着书店中的每一角。
“其实并没有搞定。”
“不知道是谁拿下来一大堆东西,看完又没有买走,还带着周边一大片都被胡乱塞回去的十几本书堆积成一摞。位置也好,分类也好,全部一塌糊涂。”
“想要认真整理的话,难度大概比扒下来重新上一次还夸张吧。”
“好嘞,休息休息。”
我慢吞吞的站了起来,走到柜台处,从下方拿了一包烟,抽出一根烟卷慢慢点燃,狠狠的吸下一口,吐出缕缕青烟。
“没有必要对自己要求太高。”
我从书窗外,渐渐看清整个世界轮廓,当然是对我来说__
“虽然已经待了将近半年,但说老实话,我依然没有身为店主的自觉。”
“原本还在头疼这份人情要还到什么时候,不过和那个‘房东’打交道简直要人老命,收点工资也合情合理。”
“[hermitage](隐士住处)不是个正经的小店。”
我缓缓吐出一些烟雾,目光有些深远:“如果顾客只想找点儿东西满足阅读欲望,那么多半不会在这里得不到什么好收获。”
“这里的文献典籍,从日本大正年间在华学者的民俗野志,到千禧年东南亚新兴宗教团体宣传抄本,已经堆砌成了连拥有者都没办法管理清楚的浩瀚海洋。”
我再次回头,无奈的面对这些堆满整整二十平方米房间的晦涩读物,一个人坚持不去逃跑的理由无非两种:臭味相投、或者有事相求。
无论哪种人,都有继续一聊的价值。
“虽然今天并没有什么新面孔就是了……”
我掐灭已经只有短短一截的烟头,把它扔进烟灰缸中。
“毕竟就如刚才所说,从里到外都不像是打算欢迎生人的样子。少数几个常客也都不甚言谈,又或者已经聊到榨不出多少新鲜感来。”
高大的书架旁有一个仔细啃读书本知识的瘦小身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这个小姑娘戳在书架上慢慢嚼字的样子,也算是店里最近一个月稳定出现的风景。
“我并不讨厌她。文静本身并不是坏事,而且她一向很有礼貌,也不至于让人讨厌。”
“更何况这孩子在店里买过《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我个人已经很难再对她有所批评了。”
“没准我应该多和她聊聊天,总觉得会很有趣。”
我拿起柜台中的有一丝碎痕的镜子,粗略的打量着自己。
竖起的几根头发,杂乱的宛如鸡窝,一圈黑色的眼框之中混沌无光的眼神,年轻时颇为英俊的面貌多了几分沧桑感。身着的棕黄色短衫衬衣有着几寸皱纹。
我朝手心呼了呼气:“没有味道。”
“你已经活得很多年了,李耳!却还是这么邋遢。”
慢慢脚步磨蹭的来到那名在书堆里的女孩面前的面前。
我抬起头:“有心留意时候的发现,果然很小只啊。”
“她身上水手服和长裙搭配的制服在市里算是小有名气。”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种怀旧款式只属于一所评价还不错的私立中学。”
“似乎是叫‘凰华高中’……”我摸着下巴,在脑海中沉吟片刻。“听说那学校只招女学生,能在2022年的国内一线做出这种壮举,只能说真对得起如此招摇的名字了。”
“她拿起书本,用眼睛遮挡视线的模样,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被提在手里的小仓鼠。”
“今天是打算买这本吗?不好意思,麻烦让我再确认一下。”
我用了一个比较老套的方式,来吸引到了少女的注意力。
迎来的是懦弱,胆怯的目光……
“这次是‘《歧鱼母遗踪》’!”
细长的指甲不断刺挠着这本书厚重的书皮,“少女的阅读兴趣有些古怪:她和[hermitage]的邂逅并不久远,但之后陆陆续续光顾了不少东西,其中大多是不太合身份的地方小志和民族杂谈。”
“我在闲谈时也曾翻过‘《歧鱼母遗踪》’。这本书读起来绝对算不上有趣:它更像是学术性质的考察纪实,大部分篇幅都在考据一个珠江沿岸的没落村庄为河神‘献牲’的古旧传统。”
“这个村庄本身荒废许久,仅剩的遗物大多也在过去种种兵荒马乱间惨遭破坏。作者只能引用大量民间古记来证实自己推测出的细节。”
“这直接导致整本书看起来满是古文横飞的隔空对峙”,虽然内容精彩,文字质量却乏善可陈__为什么一个学生会对这种连我都记不住名字的居地遗迹感兴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