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饭(1 / 1)

过年在中国人的传统里意味着重大,赵秀云失去寒假,每天照常上班,又把筹备工作交给方海,见天就看他拿着媳妇交代的单子,按上头的东西到处买。

现在买东西说是方便一点,但赶上这种时候,该排队依旧是要排队。

禾儿忙着复习,高三学生能有几天假,左右看看,把妹妹推出来做壮丁,马上就要十一岁的人了,该学着点。

苗苗只好每天抽出自己宝贵的时间,跟爸爸挤来挤去,还偶尔能帮忙提点东西。

方海有时候看着她稍显笨拙的样子,就在心里感叹说,到底是把小的养得更娇气一些。

但苗苗有一点好,会讲价,她只要两只眼睛眨呀眨,说:“阿姨,四毛钱可以吗?”

人家一准好说话。

不像他,着实不会讲,老觉得大家都不容易,张不开那个嘴,可见脸皮薄在过日子上是什么好处的。

方海很是感慨过,正撞见比他脸皮更薄的妹夫陈辉明,忍不住“啧”一声说:“会不会过日子啊?”

就这位舅子,陈辉明觉得自己一辈子怎么讨好都没用了,遇上只有低下头的份,尬笑两声说:“四哥也来买东西啊。”

方海有些炫耀,给女儿使一个眼色。

苗苗接受得不快,还稍微反应一下,才帮着姑父跟老板讲价。

自古做买卖的,本来就有空间,更何况是对着小孩子。

陈辉明看了说:“下回我该把陈惟叫过来。”

方海想想自家外甥,觉得按那孩子人来疯的样子,跟谁都想称兄道弟,也不是没可能,顺着问说:“孩子呢?”

“自己在家里玩,方芳今天上班。”

不到大年初一,各单位都不放假,陈辉明是高中物理老师,每年起码寒暑假是有的,就由他打理内外,照顾孩子。这些事情上他其实一直做得不错,可以说除开下地种田,样样能行。

方海反正对着妹夫,“嗯”一声不说话,又看孩子一眼,觉得她估摸没有姐姐那样爱告状,否则今天回去一准得挨媳妇骂,不知怎么的,多少年了,他看陈辉明就是从来不热络。

陈辉明心里有数,多半还是为方芳嫁给他头些年吃过苦,觉得男人居然立不起来,可他从小就是文弱书生,有什么办法。

只得殷勤说:“四哥中午吃什么?要不上家里吃点?”

方海本来是想着要回家吃,不过苗苗接话很快,问道:“妹妹在家吗?”

她和姐姐一样,对表妹有着无限温情。

都这么说了,一顿两顿也不打紧,反正中午就父女两个,方海索性说:“行,你四嫂一直夸你会做饭,我也尝尝。”

听着怎么又有些阴阳怪气。

陈辉明心想,中午这顿还得拿出真本事来才行,到家的时候还一直琢磨着。

他的一对子女,陈惟九岁,陈悦七岁,正凑在巷子口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看到表姐和舅舅都很兴奋冲过来。

陈悦尤其,给表姐看自己的新衣服说:“妈妈做的。”

苗苗很认真地夸奖说:“很漂亮。”

陈悦只觉得姐姐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比臭哥哥可好多了。

方海在两个孩子身上比划一下说:“又长高了啊。”

陈惟的理想当兵,努力跳两下说:“对,我现在和苗苗一样高了。”

两个人差一岁,他从来不管苗苗叫姐姐。

几个孩子簇拥着大人说话,一块进屋。

陈家住的是两间房,本来面积就不大,又隔成四个部分,厨房都在走道里,窗户一开都能闻见味,方海倒不是嫌弃环境,只是说:“方芳说你们想买房?”

陈辉明应,又说:“孩子大,住不开了。”

他们夫妻原本分的是一间房,是后来又跟人换的两间,再想换大的都一直找不着人愿意,租房子更是没有合适的,琢磨着还不如自己买,省得花房租。

这也是市里多少人的实际问题,他们夫妻工作都早,算起来已经一年多,两个人加起来也有一百块钱工资,至今没看添什么大件,抠抠索索过日子,攒下来小一千。

少是不少,但要光靠攒,什么时候能买上啊。

方海虽然口袋里没钱,但是说:“我跟你嫂子商量过,想买的话还是趁早,后年,我们帮你也凑一点。”

今年他们肯定是不凑手的。

陈辉明觉得挺不好意思,说:“我现在还在夜校代课,也给学生补课,能多挣一点算一点。”

这样听起来,还是个样子,方海难得满意说:“这就对了,男人嘛,吃点苦有什么。”

陈辉明好赖是松口气,赶紧进厨房张罗起来。

方海也不能真等着吃啊,进去搭把手洗菜。

正赶上方芳回家,一看到这场景就骂说:“让客人干活,陈辉明你是没长手啊?”

陈辉明心想真是大冤枉,就这舅子,也不是他劝得动的,嘴巴动两下没说话。

方海和每个娘家人都差不多,说:“好好说话。”

方芳是风风火火习惯了,讪讪笑,给侄女拿糖,才开始唠嗑。

又问说:”怎么没带禾儿来?“

知道四嫂一准在忙工作。

“老师说给他们先进生补补课,一大早就出门了。”

说起这些,陈辉明是最知道的,说:“没办法,他们学校跟附中争高考状元都快争出花来了。”

学生的成绩,也是老师的,可不得抓点紧。

要按方芳的想法,状元可是顶了不得的事,换从前都得立碑著书才行,当然,现在新社会,不兴这套。

也是祖坟上冒青烟的好事情,好像禾儿就已经考上了,眉飞色舞说:“我看一准是咱禾儿。”

方海甭管心里怎么想,嘴上都说:“也不一定,别给孩子太大压力。”

自己逼自己都够紧的,再觉得身边的人都那么期待,万一没考到呢?他现在就觉得孩子太要强也不好。

方芳看他表情可不是这个意思,不过没再往下说,转而说起老家的事。

“大哥家里又添孙子了,算起来他今年也是五十寿的人,说要办,问我有没有空回去,三哥家的德明,我估计你也没什么印象,跟着几个朋友跑到南方去打工,老五家的蔷薇,说成绩还不错,今年说不准有希望上大学……“

有些方海也听媳妇说过,只是感慨说:“老大五十了?”

兄弟姐妹多,年纪也都差着大,方芳其实不想几个哥哥闹太僵,说:“我来沪市那年,他还硬塞给我五块钱。”

种田种地,能从牙缝里抠下五块钱多不容易。

方海也想起件旧事来,说:“有一回上山抓麻雀,他自己没舍得吃,叫我和老二分个干净。”

那恐怕是兄弟之间难得的温情时刻。

方海有时候也挺想回老家的,但知道回去多半不高兴,说:“到时候你再提醒我一下吧,给他寄身新衣服回去。”

方芳也没再劝,说白了四哥不像她,从兄弟们身上得到过帮助,怎么可能要求两个人一样的心情,能说这句都算多的。

她收拾起心思准备开饭,招呼几个孩子快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