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已经决定审理这个案子,而且要求三堂会审,最后还会亲自前往大理寺审理。”
这是裴砚刚刚得来的消息。
在座的几个人都停下了手里的动作,表情变得认真了起来。
“那这么说来,恐怕几日前,实际上陛下就已经开始派人收集证据了。”
顾锦圆的话得到了裴砚的认同,“锦衣卫自然是不用说,他们本来就遍布大江南北,而且有的身份也十分隐蔽,我们都未必能发现,而且就算是发现了,实际上也已经晚了,就比如我们这个时候才得知这个消息一样。”
“那我们的人也该开始行动了?”
顾锦圆说着抬眼看向裴砚,一如既往的信任。
太子的脸上出现了两分兴奋,他看了看裴砚,又看了看顾锦圆,“那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顾锦圆看着他那个样子,不由好笑,真的还是个孩子,哪怕是这样重要的事情落在他的面前,好像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儿似的。
“不急,他们那边自然有准备,我们这边准备的东西也不少,更何况,他们在明,我们在暗,只是如今还不知道他们预备怎么做,我们得要见招拆招。”
顾锦圆听着他的话,在心里盘算了一下,“那……你……”
“我要出去一趟。”
顾锦圆也没有多说的,对于他的计划,顾锦圆心知肚明,所以只说了一句,“路上小心。”
裴砚深深地看了她一眼,眼神里似乎有未尽之意,但以他的性格,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
他走得悄无声息,一旁的太子看着顾锦圆道:“你其实也是喜欢先生的对吧?”
顾锦圆闻言皱眉看着他,“你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是喜欢不喜欢的,就在这里乱说。”
太子吐了吐舌头,“你这个人啊!就是嘴硬,真不知道若是当时先生真的接受了那位郑姑娘,你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做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来。”
顾锦圆直接拎起了他的耳朵,“你也不看看现在外头是什么情形了,还在这里油嘴滑舌,有这个时间,还不好好学学。”
如裴砚所说,这个时候所有中州来的人全部都挤在了大理寺的衙门里,那个场面可以用热闹来形容。
一向阔大而显得威严的大理寺的大院儿里,挤挤挨挨的全部都是人。
中州知府于观海也终于出现了,穿着一身四品知府的衣服,跪在最前头,带着所有人请命。
俞景非坐在最上面,看着底下的这个同袍,一时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好歹也是在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的人了,怎么连这点儿忌讳都不懂。
他一个父母官参与到这样的事情里,前程可以说是尽毁。
状告当朝太子,而且刚刚才传来太子已经身故的消息。
哪怕他说得属实,真的给他告赢了,那又怎么样?他这个官也算是坐到了头。
太子再怎么不受宠,那也是皇帝的儿子,自己的孩子自己可以打可以骂,你一个小小的地方知府竟然有胆子当着全天下的人说太子贪婪。
这不是指着陛下的鼻子骂他教子不严么!
当然,俞景非也明白,一个四品的地方知府翻不出这么大的风浪,这背后必定有人。
要不然,光是带着这么多人入京这么一件事儿,就足够将于观海给难下了。
这样的活儿他都敢接,足以说明这个人的脑子根本就不够。
于观海对于太子的状诉写得十分详尽,如何与粮商勾结,如何让裴砚与青州裴家联合拦截其他地方支援过来的粮食,都写的清清楚楚,甚至精确到哪一日。
关于太子在中州赈灾的品行,更是一句一句的控诉,好些东西写出来都叫人发笑。
就比如太子一个九岁的孩子,甚至在到中州的时候,人还没有满九岁,竟然对那些灾民中的漂亮民女动手动脚。
还有诸如,将灾民的粥锅踢翻,什么嫌恶灾民,当街叫骂贱民。
但凡是个长了脑子的人都做不出来这样的事儿,竟然都给于观海写出来了,不但有证据,甚至还带来了苦主。
就这样东拼西凑,竟然凑出了太子几十条罪证。
宫里头贵妃一开始听着还觉得十分解气,要将太子的位子撸下来,哪怕是个死人,那也要非费一番功夫。
要不然,这么久了,裕丰帝也不会一直留着太子的名头。
然而,当她听到那于观海状告太子的内容之后,差点儿没有气晕过去。
这个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
让他多凑一点儿罪名可没有让他瞎凑胡乱发挥。
清远侯爷也着实气得不轻,当即便将心腹叫了过来,问是怎么回事儿。
心腹同样目瞪口呆,这事儿自然是他们一手安排的,包括那状纸都是他们看过核验过的,哪里知道这报上去竟然就成了这个样子。
在宫里批阅奏折的裕丰帝听到这事儿之后脸都绿了,“给朕闹出来这么大的阵仗,竟然就闹出这些事儿来?
除了那些灾粮的事儿,如今还解释不通,他写得那些东西哪一条能叫人信服?调戏良家女?
宫里头这么多漂亮的宫女太子看不上,就看得上那些个而得面黄肌瘦的乡下丫头?是我宫里的宫女都太次了,还是太子的眼光那么差?”
这话问得黄公公说不出话来,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黄公公自然也不例外。
这个时候哪里还敢帮着谁说一句什么话,当即便道:“这事儿还是要陛下您来主持公道呢!也不知道那个叫什么于观海的是怎么回事儿!”
“主持公道?”裕丰帝都给气笑了,“让他们接着闹去,这不是新年到现在还没有看到过什么乐子么?他们中州倒是能给朕整出这么一出好戏来,朕愿意看,让他们接着演。”
实际上于观海也有些迷糊,这状纸他是悄悄地送去清远侯府给那边过目过了的,而且那边还改动了许多送了过来,且还严格要求要按照这上面的来说。
方才念的时候,实际上于观海自己也觉得疑惑,偏生自己又猜不透上头人的心思,少不得只能如此照本宣科地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