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元帝东渡
晋惠帝时八王之乱,怀、愍二帝在诸王手中辗转流离后皆被刘聪杀害,致使西晋在北方丧失了名义上的皇帝来统领全国,等到元帝于江东立国,才获得了百年的国祚。东晋立国初期,国家还处于动乱之中,民力凋敝,朝廷纲纪也非常颓败,也没有能力勘定北方恢复河山,仅足以退守南方求自保而已,这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不是一人一事的过错。
晋元帝名睿,为晋宣帝司马懿的曾孙,后被立为琅玡王。东海王在八王之乱笑到最后时收兵下邳,让司马睿监徐州诸军事。当时司马睿都督扬州,东海王司马越西迎皇帝大驾,让琅玡王司马睿留下来守家。永嘉初年,改为镇守建业。周馥上表请求迁都,司马睿受东海王司马越的命令把他赶走了。等到怀帝蒙尘,司空荀藩遍发檄文于天下,推举司马睿为盟主主持事务。
江州刺史华轶表示不服从司马睿的管理,这个华轶是何人呢,其乃华歆(逼迫汉献帝禅位)的曾孙。东海王司马越坐镇兖州,把他召来作为留府长史。永嘉中期,担任江州刺史,他在江州很有一番作为。当时国家社稷危在旦夕,面临崩溃瓦解的情况,华轶每年都遣使向洛阳进贡,不曾断绝。华轶对前往洛阳的使者说到,如果前往洛阳的道路被战乱阻断了,可以把这些贡品送往琅玡王司马睿处,以表明我对司马氏的忠心。然而华轶以自己受洛阳京都的派遣而都督寿春,那是洛阳京都尚存,故不能听从元帝的命令。
元帝没办法只好遣周访于彭泽屯军以防备华轶。有次周访经过姑熟,著作郎干宝见到他就问了他个问题。华轶心中怀有天下苍生,却又不想受元帝的管理,这样就产生了矛盾,让元帝和华轶之间产生了嫌隙,如今又无故屯兵于他家门口,难免不被当成是在挑衅他。你应当将兵屯于浔阳故县,即处于江西境内,能够抵御北方胡人的威胁,又能够免去逼迫他的嫌疑。
当初陈敏之乱时,刘弘以陶侃为江夏太守,后来陶侃因其母去世而去职回家丁忧,等到时间到了,辅助东海王司马越管理军事。华轶上表举荐陶侃为扬武将军,让他在夏口屯军,又让陶侃的儿子1陶臻为参军。陶臻担心自己不能够胜任,于是以自己染疾病为由推脱回到老爹那去。陶侃很生气,把他遣送回华轶那去。陶臻没地方去了,只好向东投奔元帝司马睿,司马睿得知消息后十分高兴,任命陶臻为参军,加封陶侃为奋武将军。这样一来司马睿不仅能够得到两员大将而且还能让华轶对两人失望。结果就是陶侃和华轶断绝了友好往来。等到司马睿成为皇帝,改换官员的职位,华轶还是不听从他的命令。司马睿忍不了了,于是派遣左将军王敦都督甘卓、周访、宋典、赵诱征讨他。前任江州刺史不被华轶礼待,故常怀恨在心。等到王敦的军队一到就与豫章太守周广约为内应,暗中偷袭华轶。华轶的部众很快就溃散了,于是他们乘胜追击,斩杀了华轶及其五子并把首级送到建业。
愍帝即位时,加封司马睿为左丞相,一年后,进位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建兴五年(317年)二月,平东将军到达司马睿处宣布愍帝遗诏,让琅玡王司马睿统摄万机。三月,司马睿即晋王位,改元建武。第二年,愍帝驾崩的消息传来,于是晋王司马睿即帝位。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基本都是司马睿自导自演的。为什么愍帝会给他留下统摄万机的遗诏,难道北方没有其他的晋武帝司马炎的子孙吗。况且琅玡王司马睿并不是武帝的后代按照法统他也没有即位的权力。再说愍帝驾崩消息一传来,司马睿就迫不及待的登基称帝,也可以看出他即位的不合理。
司马睿为琅玡王时,与时任东海王司马越参军的王导交好,王导心知如今天下已经大乱,于是想要一心推崇他,司马睿也明白与他交为朋友。司马睿在洛阳时,王导就劝他前去一个藩国,前去组建自己的势力。等到琅玡王司马睿出镇下邳,请他出任安东司马,军事政治谋略皆出自于他。
等到前往建康后,最开始三吴之地的世家大族没有人前去依附他们,住了月余,士庶们也没有前来拜见的,王导对此十分忧虑。这时恰逢王敦到来,王导向他讲了目前的困境,言:琅玡王虽然仁德,但是在江东没有什么名望这就导致了当地的世家大族轻视他,兄长你因为在这里立有军功保护过一方水土,应该能够有计谋帮助我们。于是在三月上荀,司马睿乘舆观赏当地风景,十分威仪,王导与诸随从护卫左右开道。吴人纪詹、顾荣乃江左的的名望之辈,他们站在船楼上观看元帝出游的场景皆感到十分威仪,内心产生了敬畏感,于是率众于道左相拜。王导于是进言,古代的王者,没有不遵礼爱老的。遵从习俗,时刻保持谦虚的姿态从而招揽人才,况且如今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国家创立还没多久,更是需要人才的时候。顾荣、贺循乃本地德高望重之人,如果不把他们拉拢到我们的朝廷里来,如何拉拢天下的人心。于是元帝亲自拜访两人,两者皆服从朝廷的管理,于是吴地的民心渐渐归附,国家慢慢有了模样。时值永嘉之乱,中原的世家大族还有民众大多逃往江左避难,王导劝元帝从中吸取贤才来治理国家。当时荆州、扬州一片安宁,人口充实。王导执政宗旨在于使吏治清明,他经常劝元帝从自己做起,克制自己的欲望推崇节俭,尽心于国事。于是元帝更加委重他,朝野上下也服从他,号为仲父。这就是东晋建国的由来,三言两语总结下来就是能够调和南方的世家大族,收服北方流亡而来的士大夫,不做耗费民力的事情。
沉稳有余,雄略不足说的就是元帝的为人。元帝的志向就只是保全江南一隅,不管北方之事,王导的意思也是偏居江南,故两人能够志同道合。东晋于是能够在江东立国,最终也不能恢复北方故地也是如此。固然有建国的规模所限制,后来没有经天纬地之才出现的话,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