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听课队伍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五人。在口口相传之下,知青们纷纷放弃自学,选择听课。王继东的课讲的确实不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讲课的同时,他对于高中知识的理解,也更上了一个台阶。讲过一遍课后,很多他以前不太会作的难题,也忽然变得简单了起来。几天后,知青们一起去公社报名高考。报名费是五元钱,这是王继东一年的零花钱。虽然心疼,但却值得。时光匆匆,转眼就到了高考的日子。天还没亮,和尚沟村的知青便集合到一起,走路去县城赶考。这一年的高考,全国将近六百万人报名,最后却只录取了二十多万人。这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平均每三百个考生当中,只有一个考生能上大学。这一年的高考,考场内有军人持枪把守。考试全凭自己,你想抄别人的题,几乎不可能。王继东怀着一丝激动的心情,来到考场。考场内,几十个学生坐在一起,交头接耳。这里面,有看着三十多岁,满脸络腮胡子的大叔。有看着十几岁,毛都没长齐的稚嫩少年。停止高考的十一年,积累了太多太多的考生。这里面,许多考生甚至已结婚生子。王继东所在的考场,监考老师一共有两人。一个是留着白胡子的小老头,一个是穿着一身绿军装,梳着麻花辫的妙龄女子。考试开始,第一场考语文。满分一百分,一共十道题,其中,作文七十分,词语翻译十分,现代文阅读十分,文言文阅读十分。那一年的高考,语文考卷题目很少,所以,即便是过去了这么多年,王继东也依稀记得这些题目。而且,有关于这几道题的标准答案,他已经在脑海中推演过几十遍了,并在高考前找到了答案。思考着在脑中推演过几十遍的答案,王继东下笔如有神,不过十分钟的时间,就将除作文以外的所有题都答完了。又检查了一遍,确定无误后,他开始作文。这一年的高考,都是各个省份,甚至是城市独立命题的。王继东所在的省份的作文题目是“路”,这和2007年的高考题目颇为类似。那一年,王继东的小儿子刚好参加高考。他对于那一年的高考颇为重视,甚至还浏览过好几篇当时的满分作文。因为记得作文题目,所以,早在给知青们上课的时候,王继东就已在脑海里想好了作文的内容,并结合了21世纪的满分作文。后续,他还修改过数十次,才最终定稿。《路》撑一支竹竿,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寻,那粼粼的波光,尽是消失的过去。……刷刷刷!王继东的笔尖划过考卷,不过二十分钟的时间,就写下了这篇洋洋洒洒的文章。因为题目少,整个考试过程,他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就完成了。又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王继东起身交卷。这期间,也有几个交卷的。不过,他们交的要么是白卷,要么就答的乱七八糟。更有凑数的考生,一道题没答不说,甚至还在试卷上画了一个棱角分明的鸭蛋。这一年的高考,学苗参差不齐,许多考生都是被父母逼着过来考试的。白胡子老头见王继东这么早交卷,以为他也是个混子。他接过试卷,打眼那么一扫,整个人都是一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手无比秀气的小楷,光是这字,就能让考卷加分。老头朝着那些答案看去,发现那些题目的答案竟也接近标准答案。“是个好苗子啊!”
惊叹之余,老头忍不住朝着那篇作文看去。“撑一支竹竿,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寻……”老头越是看下去,心中便越是惊讶。这篇文章文笔优美,立意深刻,引经据典,着实是一篇好文章。他实在无法想象,如此年轻的一个毛头小子,居然可以写出这样的锦绣文章来。“是个人才啊!”
最后,老头朝着试卷的左上角看去。“王继东……”他深深地记住了这个名字。下午是政治考试,许多高考原题,王继东已经不记得了。不过,他这段时间复习的不错,即便不记得高考原题了,基本也都答下来了。接下来的考试也都差不多。等到高考接近尾声的时候,他的心态也越发平稳,再也没有考第一科时候的紧张了。保守估计,满分四百分,他应该能上三百。至于到底多少分,却又不好估计了。走出考场,看着那夕阳的余晖,王继东笑了。这么多年了,他头一次这么开心,发自内心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