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萧霆之前在营地是一步一个脚印过来的,从播撒种植,培育发芽,移植栽培,插秧种植,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水状苞理,干湿壮籽,然后再到稻穗成熟,他全都经历过了。
开耕翻土,播撒种植,培育发芽,这还是前期,开春之前和春天要做的事情。
中期插秧种植,深水返青,浅水分蘖。
后期水状苞理,干湿壮籽,稻穗成熟。
在荒岛上。他知道水稻种植十分不易,真是太不容易了,就比如插秧之后,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就比如土质的问题,秧苗的问题。
土质不湿润不行,没有营养也不行,有虫子更不行。
这也是为什么在城市里面很难吃到无公害的食物,几乎任何植物都需要农药,都需要药剂,都需要工业肥料。
因为植物缺少稀有元素就会枯黄,有了虫子就会受到侵害,没有营养就会生长不好,发育不良。
所以一个优质的种子非常重要,环境也是如此。
插秧也就是育苗工作,让土地正常化,移至一个良好的环境。
移栽到了良好环境,对于秧苗的根部进行净化驱虫了作用的时候,就需要正常灌溉了。
现在离着春季还有一段时间,而种植的最适宜温度在二十度以上,三十八度以下。
在水稻移栽的过程中,根系会受到大量的损伤,因此吸收能力也会大大减弱,所以如果田间一旦出现缺水,严重的话那么就会出现死苗。
这个过程称作,深水返青。
而深水并不是说水越深越好,植物也需要呼吸,也需要进行光合作用,要不然就无法正常的运转,出现浮水脱根的情况,甚至会因为水分过多而出现死亡。
水多会死亡,水少同样如此,因为生理失水也是水稻死亡的一个因素。
在制作水转翻车的时候,林萧霆就想过一个事情,那就是利用水转翻车,然后再到农田边上制作一个水源的沟渠,这样也不会导致农田被水给覆盖。
因为在深水返青了之后,就得浅水分蘖。
如若灌水过深,土壤就会缺氧,然后造成闭气的情况,养分分解过慢,禾苗的基部都会得不到光源,在光源较弱的情况下,就无法进行叶绿素的产生。
所以在唐老爷子哪里有着这么一句话,后水不见前水。
说的就是禾苗在调和突然中水肥气热的矛盾。
在农田建设的前面,这也是为什么林萧霆要把布局和稻田的规设做在前面。
而不是直接开耕蛮干,那样蛮干是会出现很多问题的,也到后期问题就越大。
在稻穗形成之前,就是水稻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时候,那时候林萧霆几乎是每天早晨起来就去浇灌农田。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时如果缺水,会使颖花退化,造成穗短、粒少、空壳等诸多不良情况。
水稻在水状苞理的变化,需要大量的水,只有拥有了足够的水分才能让稻穗宝华保花增粒的情况。
在稻草孕穗到抽穗期间,一定要维持田间有3厘米左右的水层,作用就是保花增粒。
一般应灌一点五厘米深的浅水层,并做到唐老爷子当初所述的“后水不见前水”,以利于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
水稻抽穗扬花以后,就是干湿壮籽了,在干湿壮籽的期间,叶片就会停止生长,茎叶不再伸长,颖花发育完成,禾苗需水量减少。
所以为什么林萧霆要制造出沟壑这种利于流水,不适合储水的渠道。
为的就是加强田间透气,减少病害发生,提高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促进茎秆健壮,保证干湿有效。
这种情况就好像王奎所说的中医理论,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壮籽的目的。
想要在荒岛上种植出无公害的稻穗,还是需要中医的那一套自然理论,这样才能使得稻穗自然成长。
水稻合理灌溉,是夺取水稻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播撒种植,培育发芽,移植栽培,插秧种植,深水返青,浅水分蘖,水状苞理,干湿壮籽,然后再到稻穗成熟,这需要多少时间?多少精力?
这也是为什么说一个再生稻,杂交品种的优质种子的重要性。
因为在种子从生长到成熟的阶段,死亡的种子,死亡的幼苗,死亡的禾苗,死亡的稻苗,无法正常胚胎发育的稻穗,这期间需要解决很多的难题,它是一件十分漫长的事情,所以说不知粮食贵,只知米粒贱的道理就在于此。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林萧霆和唐木谈的很晚,两人一个在喝茶,另一个在雕木。
要是没有再生稻,那么在这种夏季有六个月之中的古罗尼岛来说,林萧霆认为最多两熟算不错了。
可是他要做的是一年四熟,而不是一年两熟或者三熟,有了这些优质的种子,林萧霆认为还是有机会做到一年四熟的。
林萧霆和唐老爷子交谈,了解到瓜菜充饥的饥荒年代,他曾经被下放到艰苦的农村去锻炼改造。
那时候他作为一个城市人,很不习惯在农村的生活,就比如在农民的集体食堂里,他和当地农民一样,吃的是一锅红薯藤煮的汤。
为了增食饭用,就把饭煮的很烂,一碗碗白米粥,根本不管饱。八壹中文網
这样充水增量法,在那个时候叫做双蒸饭。
双蒸饭也就是用水蒸两次,又被当时的人戏称增量法,饭粒是看着大,可就是不管饱,那时候没东西吃啊,吃下去不一会儿就饿了。
下乡的条件很艰苦,当时,唐老爷子他就想,什么时候能吃上一顿饱饭就好了。
那时候他从下乡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学了很多手艺活,寄搭的一个农主虽然种田,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木匠。
当时那个老木匠有地却没有时间种,有土却没有时间管,所以稻谷蔬菜都是由唐木去种植的。
老木匠的手艺活非常不错,而且收入也是在农村比较富裕的。
唐老爷子告诉林萧霆,他当时总是能够看到农村里的一些他未曾了解过的事情,就比如米谷堆积如山放在仓库里,而却抠门的不像话的事。
而据说那个老木匠就是把这些稻谷作为来年的种子,而不是用来吃的。
唐老爷子对着林萧霆这个后辈,就像是在自述自己的一生,将当时在农村里的情景,以及多种多样蔬菜种植方式。
或许是无趣,或许死唐老爷子他性格比较随和,说话幽默,谈吐风趣,在这个冬天的夜晚,讲述着那些过去发生的事情。
他说在以前的社会,可没人愿意听他这么将故事,因为在荒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打发时间的趣事,过的生活也极为的简单无聊,他说这放在以前被称作精神会餐。
冬季天寒夜长,天已经黑了,而年纪大,又怕冷,他想睡又睡不着,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记忆中的经验,告诉了林萧霆很多事情。
唐木还告诉林萧霆,他当时家里就是祖传的木匠,但他却对于木匠没什么看法,甚至认为木匠可有可无。
可后面他觉得自己的想法错了,因为他当时年纪轻,悔的早,在见过了可以将一个带壳的稻谷翻入风轮分谷车的时候,就感觉无比的神奇。
一个木头做成的东西,居然可以把带稻谷壳的稻谷分出米和谷壳,这是一件很难以相信的一件事。
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各方面工业都十分落后,别说电器了,就算是电也不发达,有个灯泡都算是不错的家庭了。
而那时候大多数人都是用的蜡烛油灯啊一类的东西,天还没黑,人就已经吃晚饭就入睡了。
他当时跟着那个老木匠生活算是不错了,一天可以吃三顿饭,别人一般都只能一天两顿。
他后面又见到了水转翻车的神奇,可以用自然的力量来灌溉农田,其实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情,据说还是他的农主,也就是雇他每天三顿饭的老木匠做成的。
由于对木头的这种神奇,唐木在最初跟着老木匠学起了木工手艺,回到家里他们家里人都感觉到不可思议,再到后来他把家里祖传下来的手艺都学会了。
到现在他也是喜欢这门手艺,原本还以为现代社会人们都不需要木匠这门手艺了,毕竟大多数的东西都变了,材料也自然而然的变了。
门从木的变成了铁的,凳子从木头变成了塑料,床也变了,木床很少了,大多数的床都是弹簧和布制作成的。
林萧霆他坐在篝火旁,吴紫涵已经倚靠在他肩膀上睡着了,但是他却能给清晰地感受到唐木哪一种深深的寂寥感,类似孤独,又十分的不甘,就好像是感慨时势过迁一样。
他当初觉得自己被人们深深的遗忘了,他还觉得这门手艺再也施展不出当年的作用了,可现在他却在林萧霆这里看到了希望。
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愿意跟着于浩他们,而更愿意跟着林萧霆,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报救命恩情那么简单,他年纪大了,可是心中却对于木工格外执着。
是林萧霆让他一步步的才能展现了出来,让他没有感觉自己晚年有失望,有遗憾,他觉得这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环境改变人吶!”唐老爷子朝着他制作好的一把弓弩上面吹了一口气,把木屑都吹开了。
林萧霆点了点头,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或许这就是年轻时候和晚年时候的人不同的看法吧。
“早些睡吧,呵呵,现在已经不需要老爷子我守夜了,你要注意身体啊,年轻时候没什么毛病,可你到了我这年级,就是一身的痛……”唐老爷子面露慈祥的微笑,回到了他所居住的洞穴内。
林萧霆在回味唐老爷子刚刚所说过的那些话,或许真的是环境在改变人吧,他抱着吴紫涵正准备回到洞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