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小区时,他的身边驶过一辆一闪而过的电动车。
骑手是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高高瘦瘦的,下巴很是尖锐,好像一低头就能插进胸膛,眉眼清秀很有几分像当下的网红,一身打扮很是时髦,左耳朵上戴着一只银色的大耳环,在夜色下迎着灯光,闪烁出银白亮眼的光。
m君疑心这耳环是塑料制品,银子怕是做不到这一点。
这人一身深灰色的休闲运动衫,背后背着一个半拉开拉链的双肩包,包的带子上还挂着一只毛茸茸的玩具熊,脚上蹬着一双白色的运动鞋。
路边一个十来岁的小朋友指着骑手远去的背影,对着她的妈妈大声叫道:“看小狼狗。快看!”
也不知道她是误认为那只玩具熊是狗,还是觉得这个大男孩是“小狼狗”。
m君觉得,她应该是在说那只玩具熊。那人长得确实很像她喊出的那样东西,不过以其年龄来看,她未必知道什么叫“小狼狗”。
“小狼狗”在古代或许没有与之完全对应的称谓。
大概,阴山公主府内的“面首”可勉强算作“小狼狗”的同行。
不过,后者与前者比,少了些职业规范,多了点市井之气。
认真比较起来,前者像是古代合法纳税的风尘女子,后者则像是民国时代出没于各条胡同的流莺。
说实话,放在十年前,“小狼狗”这种怪异的生物,在m君心里就和六道轮回里的饿鬼类似,不能与从事正当职业的人相提并论,就是一些盲目满足情欲的行尸走肉。
当年与他持相似观点的人不少,至少他所认识的大多数人都有这种看法。
但是,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与当年有很大差别,很少有人再公开表达对那些人的蔑视,似乎那些人因为比普通人更有钱,其从事的事也在人们眼中变得不那么肮脏难以接受。
甚至于,还有人半开玩笑的表示,要是当初生得“我见犹怜”,也愿意暂时租借皮肉,给别人一时半刻的欢愉,换来几两散碎银两,胜过现在辛辛苦苦上班。
毋庸讳言,人们越来越不避讳对情欲的追求,以至于不少人对豢养“小狼狗”这种污秽事,居然毫不避讳,与人谈起这种事就像说起早上冲马桶一样自然平淡。
m君倒是还没见到过真正的“小狼狗”,不知道这种人到底是一副什么样子。
或许其中最受雇主欢迎的,应该是完美结合嫪毐与潘安特点的那个;又或者,其中的佼佼者应该是一位拥有超级灵活的舌头,能喷吐出迷惑女性心智语言的高明骗子。
有的时候,他真心觉得,世界就像光怪陆离的梦境。
有些事看起来像低俗小说里发生的虚构故事,却在世上的某些角落里真实的发生着。
比如:他曾待过的一家公司里,见到过一位相貌正气凛然的司机。
该人为了钱,把亲生女儿奉献给老板当情人。
都说虎毒不食子,也不知道他怎么狠下心,把亲手女儿送给别人当玩物。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做出这种腌臜事后,还厚着一张老脸皮,不顾腥膻每天接送老板和他女儿上下班。
m君记得很清楚,这位司机师傅每天看到公司的员工们,都是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就好像他是这个小小“王国”的“国丈”。
不过,似乎只有司机自己这样想。
在m君等人的眼里,他不过是一名连亲生骨肉都可出卖都人渣,披着人皮的禽牲。
很多事让整个现实世界看起来不太真实,好像是重叠在一起的六道世界,有在七情六欲里沉沦的人,还有在血海骨山里挣扎的饿鬼,一切传说里真实与虚幻的场景,都能在世上找到对标物。
就好比庞然大物般的城市,白天看起来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聚集地,晚上就算灯光璀璨,看起来仍像是蛰伏在夜里的巨大怪物。
这个钢筋水泥构筑的巨物与那些血肉之躯的怪兽最大的区别,就是它吞噬的不是人的骨肉与血,而是人的理想、幻想、梦想、畅想以及回忆,排泄出来的是忧愁、悲伤、失落、愤怒还有彷徨。
m君喜欢都市带给人的一切便利,却不喜欢都市里的生活。
当然,他不是虚无主义者,还不会把乡村生活想象成香格里拉式的田园牧歌。
那些美化乡村生活的人,大多是没在乡下真正生活过的城里人,就像喜欢战争的人,大都是没真正上过战场的纸上谈兵者。
但凡对乡下生活稍有尝试的人,都会明白村里人为什么喜欢生男孩。
有这么一个现象,越是乡下,人们越是喜欢男孩;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人们越是喜欢男孩。
这是因为男的更能干活吗?
其实不是。
乡下如果哪家有三个以上的男孩子,就称得上是“兵强马壮”,能像战国时代的强国一样,在小小的村落里征讨他人,以谋取最大的利益。
相对的人丁单薄者大多就眼睁睁看着对方蚕食鲸吞,根本无力抗衡,只能忍辱偷生。
这本是人尽皆知的乡野“秘密”,却被一些装睡的人故意视而不见。
有谁能叫醒装睡的人吗?
似乎没有。
为什么有人会刻意美化村里人呢?
是他们天生愚蠢,或者生来目光浑浊,看不清事件的真相吗?
自然不是的。
人们肯定一件事,无非是为了否定另一件事。
这种事,国人极其擅长,最常见的就是,借死人压活人。
比如:树立、肯定一个古人,或者刚刚不存在的人为榜样,借此打压、否定还活着的人。
这种事,m君也做过。
比如:极力夸赞一位已经离开单位的人。
他根本就不喜欢这个人,但是在其走后,只提其优点,逢人就盛赞其会做人,工作能力强。
目的是什么呢?
无非是借赞扬这人,否定那个接替该人职位的人罢了。
至于,那些人极力美化村里人高尚的品格,也不过是要借此贬低城里人的品德。
两种做法根本就如出一辙,毫无任何新意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