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一入手,荆楚薇的眼眸里便闪过一丝惊讶,暗暗点头——此剑乃生铁打造,铁色青黑,沉沉不鋖,以象皮为鞘,用犀角装饰镡首,上篆画龙首花文,把以步条缠束,不同于中原西北地区刻板的配剑制式,却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好剑,这剑与西北边关的制式不同,剑锋更短,剑锷更宽,但四面有刃,锋利异常。”荆楚薇暗付道,“却不知是出自哪里?”
念及于此,荆楚薇忽然吹了吹指哨,不多时,便听闻马儿的一声长嘶,先前那两匹格尔贡战马,仿若有感应似的。
四蹄撒开,发声长嘶,似若应答,倏地奔袭而来,快速向荆楚薇方向靠近。
荆楚薇提起短剑,点足一掠,来到二马身前,她先低头瞅了瞅阿史那公主一眼:只见她趴在马儿背上,玉颊上沾满了沙子,秀目紧闭,睫毛翘长浓密,胸口平静,几乎看不到起伏,一动也不动,看着就像死了一般。
只不过,阿史那公主并不知道的是,荆楚薇判断活人死人并不看呼吸。
她天生有一种感知力,且极为敏锐。
往往能凭借人与牲畜所散发的炁,感知对方的生死以及气的流动。
其感应能力,甚至超过了大自然中的野兽。
荆楚薇观察公主良久,面露诧色,心道:“曾听呼延副帅说过,这人的内功越深,呼吸就越细越绵长,对呼吸的控制也愈发精准。这阿史那公主,连气息都快没了,看来内功造诣颇深。”
思考到这里的时候,荆楚薇陡然感到,阿史那公主的任、督、冲、带四脉深处,似有一股股真气开始流动,表面上却根本看不出。
荆楚薇凝视了半晌,却也并不点破。
她摇了摇头,从马背上的挎包内,取出一卷泛黄的羊皮卷轴,轻轻打开,卷上第一行赫然用小篆写着——《大荒·藏剑录》,作者无名氏
柔软的羊皮在沙地上一寸寸展开,上面手绘着剑形状的图案,极其精美详细,甚至图案旁,还带有分解图与历史介绍。
荆楚薇随意翻了翻,亮晶晶的眸子,只是轻轻一扫,忽然之间亮如冰雪!
“六诏剑?竟然是苍山洱海产出的六诏剑!”荆楚薇悚然。许久,才喃喃道:“从洱海到紫塞有近四千里的路程,年初乘马出发,到达紫塞,需要近半年的时间。即便八百里加急,最快也要三月左右。看这人装束,绝非我中原的剑客,而是来自南诏的剑客!”
荆楚薇口中的六诏剑,也就是初唐时期,南诏剑的前身。出自苍山洱海(云南)地区,历史可谓是相当久远。
早在汉晋时代,洱海地区铁器的制作已很普遍,
据《西洱河风土记》记载:“有城郭村邑、弓矢矛鋋”,而在洱海地区的南北朝墓葬中,也曾发现过大量的剑器,说明在当时的西南,已大量生产铁质武器。
在南诏国统一六诏之前的初唐时代,苍山洱海一带小国林立,互不役使,各国之间攻伐不断。
在这诸多小国中,当属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实力最强,史称“洱海六诏”。八壹中文網
而蒙舍诏,就是日后统一六诏的南诏国的前身。
六诏作为奴隶制的国家,经常对外诏发动血脉断绝的战争,其武器不仅数量庞大,种类体系也十分繁多,有黎弓、药箭、连弩、榔矛、苗丨刀、竹枪、蛮剑、藤甲等等。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称为“六诏三剑”的铎鞘、郁刃、浪剑。
铎鞘又称铎鞘剑,形状像“断戟残刃”。柄部装饰烫金,锋利异常,号:“所指无不洞也”。白族古语又把细分六种,即:绿婆摩求、亏云孚、铎菆、铎摩那、同铎、朱苛”。
而郁刀又称“郁刃”,铸造方法秘不示人。根据史料记载,锻造时要用毒药毒虫,淬火时要用马血。成刀后含有剧毒,见血封喉,化伤致死,令人望而生畏。
而浪剑。
就是日后著名的南诏剑的原型。
造剑方法为“锻生铁,取迸汁,如是者数次,烹炼之。剑成,即以犀装头,饰以金碧”。南诏剑中最著名的是“浪剑”,又称“浪川剑”,因原产于“三浪诏”即邆赕、浪穹、施浪故地而得名。
浪剑“石铁如泥,吹毛透风”,是最犀利的南诏剑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马槊配环首刀的是军中主流。
许多当时的将领在战场上都有使用马槊环首刀的记载。如后赵将领陈安,习惯一手持环首大刀,一手持马槊,作战时,刀矛俱下,势不可挡。
在矛槊为主,环首刀为辅的当代。
西南六诏武士练习最多的,反而是剑法。
这些西南夷从白蛮、黑蛮、乌蛮中挑选精壮男丁参军,采用三国时期,诸葛武侯挑选‘无当飞军法’——翻山越岭、激流凫水、负重行军和南蛮剑法都无一不精,无所不通。
这些六诏士兵身披铁甲,背挂双剑,负粮米一十五升,各携鱼脯,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极为擅长近战野战,
而且,国家并不提供军粮。所有的补给,战利品都必须在战场上靠自己抢!
除了和中原、吐蕃进行连年大战,六诏剑士们还对安南、洪沙瓦底、暹罗等地区进行作战。
六诏剑客中,最高称号便是“罗苴子”。地位参考——齐技击、魏武卒、赵边骑、秦锐士。
而他们最为恐怖的,便是那肢解血肉、斩断人骨的恐怖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