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东边边境的变故,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
如今西边边境和沙国的战事还没完,又加上东边的戎国。
这一场仗,怕是不好打了。
"陛下,现在怎么办?"
朝堂上,众人纷纷望向夏皇,等候他的指示。
夏皇思索片刻,缓缓吐出一句话:
“徐广此次失察酿成大祸,的确当罚!但念在战事紧急,朕允许其将功折罪。只要夺回长阳府,将戎国驱逐出我夏国,便可既往不咎!"
夏皇这般处理,倒也能算是合情合理。
众人闻言,皆微微颔首,不再提及此事。
"好了,退朝!"
夏皇今日精神有些不济,摆了摆手,便转身欲走。
"皇上且慢!"
突然有一个人站出身,大声喊道:
"陛下,朝廷与沙国战事尚未平息,如今长阳又再开战端,军需耗费太大,恐怕国库难以支撑。"
他的话立刻遭到了其余大臣的反对:“你的意思,不开战难道还要我们同戎国和谈?"
“那戎国根本就是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和谈?你难道想把东疆十几城都割让给他们?"
“我东疆二十余万大军,还怕他戎国不成?"
有惠阳关与武阳府两次大捷摆在前面,从大臣到夏皇,都不愿意接受和谈,况且还是签订这样丧权辱国的和谈条约。
"皇上,臣也觉得不妥。如果我们不答应和戎国和解,那么面对两场战争可就危险了啊!"
又有一位文官站出来,忧心忡忡道。
夏皇闻言,不禁沉默了下来。
他知道,这些大臣们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陛下,臣的意思并非真的要和谈,而是能不能先拖延些时间,待与沙国战事结束,再与戎国开战?"
最先站出来的大臣继续说道。
"拖延时间?不可!"
夏皇皱了皱眉头,毫不犹豫地否定了他的提议:
“若是我们做出和谈的姿态,只怕会助长戎国气焰。朕要让四方边陲的蛮夷们都知道,胆敢侵占我夏国的国土,只会迎来我大夏的强军!”
"皇上,我们大夏的骑兵数量虽然众多,但戎国的骑兵也不是吃素的,若是真的交上了锋,我们大夏只怕会伤亡惨重。“
这时,一名朝臣也站出来说道。
”是啊,皇上,您也知道戎国的蛮夷都很凶残,一旦同时与沙国和戎国开战,我们的伤亡绝对会很大!"
朝堂上众人你一句我一句,都在极力劝阻夏皇改变主意。
可是夏皇的态度却依旧坚决,他道:
"你们不必担心这些问题,戎国不是沙国。东境有二十余万大军与其作战,不至于像惠阳关战线一样长期陷入被动。如此便耗费不了多少军需。”
他又豪气冲天道:
“这一仗朕不仅要打,还得打出大胜仗来!传令徐广,即刻与戎国开战,让他代罪立功,务必夺回长阳府!朕给他半月时间,若是拿不下长阳府,军法处置!"
他一锤定音,语调铿锵有力。
"是!"
"陛下圣明!"
主战派的大臣们立马跪地高呼。
——
戎国的宣战书,除了在夏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外,其实对薛杉杉这边的影响也不小。
王昂本来就在她的要求下,派了兵在安阳府等地探查,因此她比夏皇都还先知道了长阳府陷落的消息。
在听完王昂的汇报后,薛杉杉立刻召集各部将领商讨对策,希望能够找出一条对策出来。
“县主,戎国攻占了长阳府,向夏国下了战书,如今徐广下令,已是封闭了所有边城,我们所需要的肉类以及皮毛等物,恐怕是无法再从戎国购买了。"
第一个汇报的是负责采买物资的江歌。
除了负责商队采买外,薛杉杉也将军需采买交由了他负责。
斥候兵也借着商队与采买便于伪装,还可以给王昂的军情分担一些工作。
江歌之前一直在两边跑,也算是比较熟悉长阳府的情况。
听罢江歌的禀报,薛杉杉的脸色也凝重起来。
“既然如此,便改为向克木尔城的养殖厂采购肉类与皮毛即可。”
对薛杉杉来说,物资比钱更珍贵。
她几次攻伐沙国,钱财上收获甚巨,在能从别人处采买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对外采买。
如今不能对外买了,这才开始消耗自己已有的物资。
"是!县主!"
江歌拱手领命,然后又拍马屁道:
“幸好县主英明,早早拿下了克木尔城,让咱们有了广大牧场,就算没有戎国也不愁吃肉!"
薛杉杉听到这番话,抬头看了眼江歌,吩咐道:
"好了,记住,要以市场价与养殖厂结算。”
江歌愣了一下:
“县主......克木尔城的牲畜本来就是我们的战利品,也要给钱吗?”
薛杉杉闻言,点了点头:
"不错,这些牲畜都是我们的战利品,但已经收归当地养殖厂所有,不仅要给,还一文钱也不能少。”
薛杉杉深刻明白,钱只有流动起来才更有价值。
江歌闻言,也不敢再多嘴,恭敬地行了礼:
"是!"
青阳府等地虽然不算一个国家,但基本上各方面都已经是单独核算,也大差不离等于一个小国了。
虽然也可以直接将克木尔城的养殖厂调拨牲畜给军营,但如此一来,养殖厂便会失去很大一笔收入,打击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按照市价给钱却不一样,养殖厂有了钱,可以给工人们发更多工资,也能促进消费和商业的繁荣。
而且,这样一来,还能让工人们心甘情愿地为养殖厂卖力干活,使得产业越来越大,越干越红火。
周诸城这时也提出来了:“县主,咱们是否要对戎国出兵,是否需要提前准备军需?”
毕竟若要打仗,就要长途跋涉去东边,路上所需的吃食,马匹草料,搭帐篷布等物品,都有可能需要调拨,基本上都得十天半个月,若为了出兵的效率,就必须要提前准备起来。
这一点,倒不是周诸城杞人忧天,而是他们已经从王昂的汇报中看出来,这一战,夏国的军队不会很轻松。
所以他们必须要考虑清楚后面的事宜。
薛杉杉沉思片刻,道:
“暂且不必,打还是不打,夏国还没个准信。况且之前惠阳关如此困难,夏皇都不愿意让我们支援惠阳关,担心我们去了就不会离开。”
“更何况如今整个东境,徐广还有二十万,兵力还算充足,就算不用粮草支撑,也能抵御得住戎国的进攻,根本用不着我们。”
戎国与夏国的士兵基本上没打过大规模战役,胜负如何还不知道。
若夏国打得轻松,她又贸然派兵前去支援,说不定夏国还能分出一部分兵力,转头来打她。
她才不想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
周诸城听后,笑着道:
“县主能这么想,老臣就放心了。老臣先前还担心,县主会像支援惠阳关一般,支援夏国去攻打戎国。”
毕竟要从青阳府发兵去戎国边境,附近的几个府城都是周国曾经的属地,没有大军镇压,基本上是可以畅通无阻的。
而周围的几个府城都担心惹怒县主,导致县主带兵攻打,因此至今也不敢禁止百姓移居青阳府,更不敢禁止青阳的商队通行。
所以对县主来说,要支援东边的战场,其实倒比支援惠阳关面临的阻碍还要少。
至少表面来看是这样的。
"周总长放心,我是不会轻易拿我们的士兵去冒险的。"
薛杉杉微笑着,给予肯定。
“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我只有五万兵力,无法顾及太多地方。”
与戎国拼杀,若不能用轰天雷突袭,便只能拿人命去填。
从戎国选择最南边,也离青阳府最远的长阳府动手而不是从鄱阳府动手就能知道,他们或许也是在试图避开青阳府的势力范围。
这可以说是他们畏惧青阳府的实力,不想和他交战。
却也同时说明,他们必然会对青阳府势力高度防备。
若是她想再像以前一样用轰天雷突袭,恐怕是很难抓到机会。
她只有五万兵力,能守住自己新得的两个府城,再加上原有的地盘,偶尔再支援下惠阳关战线,便已经不错了,如今暂时无法分兵。
哪怕怜悯百姓,她为了她的百姓,也必须量力而行。
周诸城听后,点了点头。
县主的意思已经很明显,那就是暂时不会再往西边增派援军了。
不过,若薛杉杉坚持要派援军的话,周诸城也不会反对,一切但凭县主定夺。
而制糖厂的总糖厂李大花脸色不太好,甚至写满了焦急。
因为各地需糖量剧增,今年的甜菜产量也剧增,如今制糖作坊便扩展成了四家大型制糖厂,由大花担任总厂长。
“县主,夏国与戎国可是真的要开战?负责东线糖销售的商人们,都说要取消今年的糖料采购了。”
“本来沙国和夏国的销路就堵死了,如今再失去东线,咱们的糖就完全没有销路了!可咱们今秋还收购了那么多甜菜,招了上千名的工人,这......这可怎么办啊!"
薛杉杉闻言,神色也有些凝重。
她知道今年不仅收购了大批的甜菜,她属地也有不少的土地都种了甜菜。
夏国若真的与戎国开战,青阳府的糖销售必然会遭受毁灭性打击。
沙国那边不可能买他们的糖,夏国也要卡他们的脖子,如今戎国和更远的波斯再被堵了路......
这糖还能卖给谁?
“是啊,单靠咱们青阳几个府城这五十万人口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糖啊!”
周诸城也叹息道。
夏国与戎国开战的这么突然,对糖业的影响,是薛杉杉先前没有考虑到的。
毕竟去年只有两百亩地的耕种面积,生产出来的糖完全不够几个大商队分的,在预订阶段就已经售出了所有的产量,毕竟制糖厂除了冬季生产的那几个月,后面没有原料几乎是都是停工的。
可今年却是薛杉杉麾下有接近五千亩的土地,都在夏收后选择了种植甜菜。
如今面临的销售压力完全是天壤之别。
若不能为这些糖找到一条销路,她的糖业发展,很可能就此夭折。
“县主,糖厂还要继续制糖吗?还有甜菜最多保存到明年夏天,若不制糖,到了夏天很可能会腐坏发芽。"
李大花问道。
"您若是觉得没必要的话,便停了吧,若是损耗殆尽,实在是有些可惜。"
李大花也觉得这样做,有点儿不划算。
"停产的话至少可以省下不少开支。”周诸城道。
薛杉杉想了想,问:
“糖能保存多久?”
李大花倒是进行过探索,回答道:
“和甜菜一样,也只能放到夏天。夏天太热,霜糖会化,黄糖到了夏天虽然会化,天气冷了却又能重新凝结,倒是不影响食用,可黄糖价格又过于低廉......"
薛杉杉听了,点了点头:
“制糖厂不能停工,照原计划正常制糖。工人工钱和其余材料的耗费,你继续到府衙支应。"
说着又让大花拿一桶糖做个试验,在生火的房间里模拟夏季高温,然后把糖桶周围放上冰块,看是否能保证白糖不融化。
若是能,今年冬天,便尽量多修些冰窖,用于以后的成品糖保存。
不过,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如今最要紧的,还是得为糖打开销路。
西边和东边,以目前的形势都不用想了,唯有谢常德的惠阳关还有可能。
可惜,那地方也是个苦寒之地,也没多少人口,百姓果腹都是问题,糖更是奢侈品,根本不能消化多少糖。
最终还是得落到夏国。
夏国上千万人口,如此广阔的市场,就算是她打通一切障碍,得到沙国以及戎国,波斯,新罗等地的市场,也赶不上一个夏国。
薛杉杉思来想去,最后决定,还是走夏国那边,从他们那边入手。
毕竟夏国比起那些小国家,还是富裕的。
但夏皇因为对她和青阳府的厌恶防备,下定决心要封锁青阳府的商路,这才让她失去了这市场。
她从前不想与中原开战,加上还有东边这条商路,便任其封锁。
可如今已经影响到了青阳府的经济支柱产业,便必须要想想办法了。
而且,经济是她的底牌,绝对不容许失败!
若是后面的情况真如她想象的一样,那便不需要动用刀兵,只需要上一道折子便能解决。
她相信,以她现在在朝廷的地位,上折子一定会引起夏皇的重视。
但形势究竟如何,还需要再等待观望一段时间才能决定了。
看着夏国往东几百里地,那长长的海岸线,薛杉杉不由叹了口气。
若她的领地在海边,造船出海一切便迎刃而解。
若能出海,她不仅能得到大量的财物和海洋资源,也能带回更多的优质货品。
不过,这些目前她也就只能想想,便继续忙着属地的各项内务了。
这样继续又耽误了几天,她收到了夏国方的消息,夏国已经决定与戎国开战。
戎国,虽然不算强大,但也有二十万兵马,而且在周国腐败的同时,戎国也趁机吞并了大片的周国国土,如今在东面与夏国毗邻。
薛杉杉得到消息时,也丝毫不意外。
毕竟以戎国开的条件来说,实在是狮子大开口,稍微有点血性的国家,恐怕都不会同意他的这项要求。
哪怕与沙国还在打仗,夏国却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自然是不可能割地求饶的。
而戎国这么开条件,也是野心勃勃。以和平的方式拿不到,便要通过武力来夺取。
只是夏国与戎国开战的话,也是不利于青阳府的发展的。
想到边境百姓的苦难日子,薛杉杉虽然感慨,可这件事情,她却无可奈何,因为她已经没有其他办法阻止这场战争。
她叫来王昂,吩咐她必须要随时注意戎国与正阳府的动向。
尤其是正阳府。
正阳府是周国剩下的最后一个府城,之前一直龟缩其中,因为还有五万大军,因此几个国家都未曾派兵攻打。
可若是夏国与戎国开战,那就不一定了。
夏国同时与沙国和戎国开战,周国很有可能会浑水摸鱼,或者三国之间达成某种协议,共同瓜分夏国。
但凡周国愿意与沙国合作,允许他们的军队通过正阳府直击夏国京城,只需七百里。
绕过火背山后,便是一马平川,直入京城。
若她是周皇,在夏国的所有注意力都被两国吸引的时候,一定会跟着浑水摸鱼!
“是,县主,我会时刻留意的,”
王昂拱手道。
薛杉杉满意地点了点头:
“好了,尽快将周国的情报送过来。"
"是。"
——
事实也正如薛杉杉所料。
保罗率领军队在惠阳关大败,与武阳府失守的消息同时传回了沙国王庭后,女皇阿列克谢沉默了许久,仿佛是整个人蓦然苍老了十岁一般。
她身旁,几个王庭的内阁大臣都面色忧虑。
"女皇,如今该怎么办啊!”
“是啊!这是要亡我沙国啊!”
阿列克谢眼眸一眯,厉声问:
"你们觉得,我们沙国,还能踏入中原么?"
几个内阁大臣纷纷摇头,脸色苍白,显然也是没什么办法。
他们知道,这一次的战争是彻底败了。
而且败得很惨烈。
外人或许摸不清他们的实力,但他们对自己的总体兵力心知肚明,总共就三十万兵马,这一役后,几乎消耗近半了。
其中一个老臣道:"女皇,既然如今局势已经如此,我们沙国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做出改变,否则,我们只会陷入死局!"
阿列克谢闻言,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若是此时被大夏进行南北合围,那整个沙国的基石,便将毁于他手中。
先前他们本来还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仅仅经过这几次战斗,竟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她颓然地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脑子里一片混乱。
“母皇,您息怒!小心身体啊!"
博布林低声劝道。
阿列克谢回过神来,睁开眼睛沉声道:
“博布林,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传令给保罗,令其率其余部众增援冀州战线,全力拿下冀州。若是遇到青阳县主麾下军队,务必避开他们!”
他们在青阳县主手上折损了太多的实力,现在绝对不是和她硬碰硬的时候。
若能借助其他军队的实力,他们倒是有几分胜算的希望。
"是,母皇。"
有些贵族大臣不解:
“女皇,此时正当全力回防,夺回武阳府啊!”
阿古达木摆了摆手:
“本汗自有安排。你们都退下吧。"
"是......"
贵族们纷纷离去,只留下博布林下来。
见众人退下,博布林才上前一步,恭敬道:
"母皇,如今我们沙国的军力已经损失殆尽,除了戎国外,儿子觉得还需要找他国共同抵抗。"
阿列克谢赞赏地点点头:“我正有此意,博布林,这次母皇要派你去正阳府与周国的残余势力合作,让他们与我们合作,一同挥师南下,直击夏国京城,你能做到吗?”
博布林沉声应道:
"能!"
"好,那此事就交付给你了。"
阿列克谢欣慰地点点头。
"是。"
博布林应声而退,临走之际,却看到阿列克谢眼中闪过的那抹精光,不由地心里一叹。
母皇的这个计划也是打算围魏救赵,通过直击夏国京城的方式,为沙国主力军夺回撤退通道。
若能攻破夏国的京城,使得夏国的皇帝屈服,惠阳关和武阳府驻军又算什么,那些边将只能乖乖放行。
但他也不敢肯定,能否真的成功。
他其实是最希望保罗能死在战场上,可保罗带领的剩余十万大军,是沙国最后的基石,绝对不容有失。
现在的沙国,根本承受不起再损失这样一支部队了。
为了沙国的利益,他绝不会在此时内讧。
因此,哪怕沙国与周国有着深仇大恨,他也一定会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他们,共同出军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