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点头。 准备挣扎着起来,但是刚刚坐起来就感到头晕目眩。 只好再度躺下,媚娘见状主动请缨:“陛下,若有什么实在放不下的话要说,不妨让我去跟宰相们说。”
“你去?”
李治踌躇片刻,终于点头,“去也好,他们见不到朕不免焦虑,你露一面也好让他们安心。”
随即便让媚娘附耳过来,把要嘱咐的话告诉她。 宣政殿外许敬宗和李道宗犹一动不动。 老神在在。 但是心里却非常着急。 得病尚未公开。 但瞒得过一时,瞒不过一世界。 如今叛乱未灭,太子也还小。 此时若有个好歹。 可怎么收拾? 没想到不一会儿见皇后走了出来,众人都惊呆了,这是第一次皇帝不在场的情况下与皇后见面。 就算是许敬宗,也觉得不可思议。 登时惊住了。 不过也就一瞬间,大家齐呼:“参见皇后娘娘。”
武媚娘模仿李治,宣布了苏定方平定叛乱的命令。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恍惚间武媚娘感觉到了一阵快意席卷全身。 “臣等遵命。”
许敬宗一如往常般低声领命,施罢一礼又问,“敢问皇后娘娘,圣上龙体如何?”
“有劳众位牵挂。”
媚娘收起严肃的神情,“圣上并无大碍,但需静养而已。”
她说这话时候,似乎李治只是偶感风寒。 众人知道后,再度表达对皇帝的爱,然后就散了。 武媚娘见人一走,刚刚进入了殿内。 就看见李治坐在床上,一脸郑重看着自己。 甚感异样,怀疑他病糊涂了,哄孩子般道:“陛下怎么了?”
“你代我打理政务、应对奏疏吧。”
“什么?!”
媚娘怀疑自己听错了。 李治却很笃定地注视着她:“我实在不便处置朝政,倒不如休养一段时间。”
片刻惊骇后已暗自心动,大有跃跃欲试之感。 可是她也明白此举已经大大突破礼法,甚至可说是超越了底线。 而且也不知道是不是李治在试探自己。 矛盾的心情,谦虚起来,连说使不得。 李治反而鼓励道:“无论才学见识还是胆魄,你都是最好的人选,而且我们毕竟是夫妻,现在局面严峻。朕只能信任你” 停顿了半天。 见武媚娘依旧不敢接受。 叹息道,“现在这样子,如何打理朝政?媚娘,你帮帮我。”
谁甘愿与别人分享权力? 只是没有办法。 但皇帝不执政,偌大的帝国总得有人管吧,又该交给谁呢? 李弘倒是好孩子,但太小,根本挑不起没办法。 宗室? 防还防不过来,老李家的人从来就不缺野心。 宰相? 长孙无忌才垮台多久? 他不想再培养出权臣。 所以环顾四周,只有老婆大人有这个能力。 而且很安全。 从古就没听说过女人当皇帝的,再怎么样都是一家人。 武媚娘知道这是真心话了。 心中也既有感动,又有开心。 但是她并没有回答。 反而轻轻伏在李治肩头,一如当年李世民病榻之外。 李治从这种动作,也知道武媚娘会帮他的。 这样的消息传播出去。 一下子震惊了所有人。 古来女子执政的事也不少,类乎吕雉、薄太后,冯太后,多不胜数。 但都是以太后身份临朝,而不是皇后。 即便是把隋文帝管的死死的的独孤伽罗也未替代隋文帝。 这个安排实是前所未有。 很多人皇后种种干政之事已有非议。 此番又闻牝鸡司晨。 更是群愤。 但以许敬宗、李道宗为首的宰相们却不以为然。 一朝权在手,杀尽天下狗。 在武媚娘心里,李忠依旧是个威胁,即便他已让出储位迁往幽州。 李忠自然也知道武媚娘不会放过他,所以开始与朱棣一样搞行为艺术。 改穿女子衣装,做女装大佬。 学习周易八卦,弄封建迷信。 要是普通人也就放过他了,但是武媚娘是什么人? 这样的小把戏怎么可能骗的了她? 这些举动非但没效果,反而给了武媚娘动手的理由。 声称李忠结交术士,意图谋反。 冤枉你的人才知道你到底有多冤枉。 李忠自是百口莫辩。 况且也根本不给他辩解的机会。 立刻向李治汇报。 李治怎么可能不知道呢?李忠当太子时候,拥有东宫六率,还有自己的属官,都不曾造反。 何况现在在偏僻的帝国边疆,时刻受到监视。 怎么可能造反? 但他既立宠爱的李弘为太子便要扫除威胁。 况且现在朝廷的事务都要依靠武媚娘。 索性狠心放弃这个儿子。 于是不问真伪,削去李忠一切官爵、废为庶人。 此事一出,朝堂都有些畏惧武媚娘了。 不久后,武媚娘又找到立威的机会。 又借杨思训被杀一案发威。 弘农杨氏与武家一样,都是亲戚。 也很受皇家照顾。 尤其武元庆等被逐后,杨氏一族更受青睐。 杨思训乃杨夫人堂兄杨恭仁之子,世袭观国公,托武媚娘之福官居右屯卫将军。 但此人谦和正派,为人很好。 是武则天亲戚里少有的好人。 不料在并州糊里糊涂丢了性命。 原来他与右卫大将军慕容宝节相厚,宝节好声色,于晋阳蓄有外宅,养了不少美妾歌姬。 杨思训是个正人君子,为嫂子打抱不平。 在酒宴上对慕容大兄弟生活作风不正派的事情劝了一番。 慕容宝节倒还听得进去,又慑于杨家的地位,说了几句承教的话。 可那帮姬妾却恨杨思训多事,竟在酒中下毒,将其鸩害。 所以为什么说“劝赌不劝嫖”,这就是例子。 调查后,杀人者固然难逃一死,慕容宝节也被流放姚州。 但杨思训之妻不满意这样的处理结果,这样好丈夫死了,慕容宝节竟然只是个流放。 所以去找了杨夫人。 杨夫人本来就很喜欢这个外甥。 岂能不替外甥报仇? 于是本来非常简单的谋杀案变成一件大案要案。 经过武媚娘的“调查”,右卫大将军慕容宝节图谋不轨,准备活捉李治而去献给李佑。 人手不太够,于是拉好朋友杨思训入伙。 杨思训身为李治的亲戚,自然是经得起考验的。 他忠诚不屈,惨遭鸩害。 喜欢包养野女人的慕容宝节被判斩首。 以后李治号称要给杨思训赔偿。 不仅增加了杨家的俸禄。 而且将杨氏的封号代国夫人改为荣国夫人,提高了皇后之母的待遇。 经过这两件大案。 不希望皇后参政的百官尽皆闭嘴了。 他们算是知道了谁才是北唐话事人。 现在亲儿子说废就废。 铁定的案子说翻就翻。 连皇后的老母亲都这么厉害。 看来皇帝对皇后言听计从。 疏不间亲。 我们还是老实做事,不再掺合这些事情了,而且皇后娘娘也挺好的,涨工资都是她提的建议。 人要懂得珍惜。 反正打工嘛,给谁打不是打。 然后就把奏折通通送给了武媚娘,很快这些奏折就被武媚娘给批阅完毕,于是这些官员发现。 皇后的批示有条不紊,内外诸事多所用心,做出的决定也非常符合实际。 人有本事就不缺尊重。 渐渐的开始,文武百官不再有抵触情绪,而把武媚娘当回事了。 相当于“常务副皇帝”的地位。 北唐就在这样的政治格局中平静的过下去。 转眼间,二个月过去。 苏定方从城山港上船,乘船横渡黄海,直抵熊津江口。 虽然最强大的对手,应该是高句丽。 然而多年以来,杨广李世民于辽东攻打高句丽效果不大后。 于是武媚娘和苏定方调整了策略。 确定先派兵渡海,与新罗联手打击百济。 远征军在半岛取得立足点后,再与辽东方面南北夹击高句丽。 刘仁轨更是指出白济对高句丽的打击,“欲吞灭高句丽,必先诛百济,留兵镇守,制其心腹。”
尽管白济王早已得到北唐军来犯的情报。 预先在熊津江口布置了不少人拒守,意图歼敌于海滩。 但是百济王不以为然,就是杨广李世民都没有打到这里。 何况李治小儿。 不一直在吃败仗吗? 不足为虑。 谁知道北唐军打不过李佑还打不过你们这些小国吗? 军先锋抢滩登陆,上山结阵,与百济守军展开激战。 后续北唐军船队正逢涨潮,源源开到,一时扬帆盖海,无比壮观。 百济军根本抵挡不住,迅即被击溃,战死数千。 北唐军顺利攻下了熊津江口,取得了稳固的立足点。 但是队友新罗军,进展却不大顺利。 遭遇百济名将阶伯所率的五千士卒殊死抵抗。 最后勉强惨胜。 唐军水陆大军刚一站稳,就齐头并进,沿江而上,直趋百济都城泗沘城。 距城20余里,百济倾国来战,唐军再次大破百济军,斩首万余,又穷追残敌直抵泗比城下。 百济宣告灭亡。 设立了熊津、马韩、东明、金涟、德安五个都督府。 五都督府下辖37州250县。 苏定方既已经攻下白济,自然对高句丽有了想法。 武媚娘也收到消息。 此时心态也有了变化。 去和南唐打几十万几百万人会战的大仗,是没有信心的。 但是打高句丽却很有信心,接到苏定方的捷报,口气也越发自信:“高丽不驯已久,实乃我朝之患。昔年先帝东征未果,至崩殂之日犹为之叹息,今圣上承业,敦行仁孝,必要平定高丽,上慰先帝之憾。”
接着便调兵遣将。 以契苾何力为辽东道行军总管。 苏定方为平壤道行军总管。 程名振为镂方道行军总管,分兵进击高句丽。 六月。 李治久违的露面。 当众宣布,亲统三军征讨高丽。 群臣心里都快笑嘻了。 这是在吹牛。 今上比不得先帝。 莫说此刻有病在身,只是强打精神,就算无病无灾,通过金陵一战可知,他就是突破口啊。 岂是统兵之才? 别去送好吗? 于是纷纷劝谏,李治却一再坚持。 媚娘站了出来,称:“蕞尔小邦,何劳万乘之尊?君王有事,臣子当之。”
李治长吁短叹无奈作罢。 但是明眼人知道,这又是一场表演,借此向天下公示东征高丽的决心,无论如何这一仗都要打。 不但按原计划派遣苏定方、契苾何力、程名振、刘伯英、庞孝泰五路大将,又命宰相任雅相亲临战场,充任浿江道行军大总管。 起复李义府为夫馀道行军总管,调遣回纥等三十五部胡兵参战。 看起来胜利指日可待。 不过事与愿违,大军刚启程。 后方就起了火。 百济政权虽被唐朝消灭。 但是一个立国六百载、拥有四百万人口的国度岂会那么容易被征服? 北唐是入侵者。 白济人早就对白济国产生了国族认同。 在普通白济人眼里,他们早脱离中原政权几百年了。 从国王到稚儿都觉得自己和北唐不是一个国家。 这等于是国破家亡。 就算百济王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也是“自己人”,而苏定方和北唐是一个外人。 这在百济人眼里,也等于是亡天下。 而不是改朝换代。 所以抵抗运动蓬勃发展。 这些白济王国的领土虽然并入北唐了。 可是时间尚短,改制也进行得不彻底,根本来不及收拢民心,加之北唐军得胜骄狂,军纪一向是不好的。 抢东西那是必然的。 攻占了北唐后,北唐军当然也要打草谷。 干了不少抢人财物、掠人妻女之事。 苏定方的大军如果在白济里境内,凭借自身的威望和北唐军远高于白济的武力。 尚可震慑弹压,一旦开赴高丽前线。 有压迫的就有反抗。 百济人的反抗之火便熊熊燃烧起来。 百济王有个小儿子,名唤扶余丰,因百济结好倭国牵制新罗,早年即被送往倭国为质,也因此躲过了亡国被俘的命运。 如今北唐军大军一到。 百济旧将把扶余丰从海外迎回,举起了复国大旗。 与另一位抗唐武装的首领黑齿常之联合。 在后方搞起了复国。 后方出了乱子,前线自然也受影响。 相较之下苏定方的南路军还算顺利,但北路诸军却几乎无进展。 渊盖苏文与唐军交手颇有经验,命令全军坚壁清野,根本不打野战。 又派其子渊男生率精兵数万固守鸭绿江,唐军受阻于天险,无计可施…… 李佑也在十月得到消息了。 当即决定撕毁条约。 但是需要找个借口。 毕竟背盟,那是丧良心的做法。 司马懿撕毁洛水之盟,孙权背刺盟友,都被骂了近两千年。 不过很快李佑就找到了借口。 李佑认为李治无罪而灭白济是不对的,是在以大欺小。 没有一点大国的风范。 李佑吊民伐罪,除强扶弱。 一句话,李佑要学阿美瑞卡当一当东北亚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