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一斗垮向习文,让老向彻底闭嘴,朝廷上再也没有支持皇帝的言论了。 眼看优势在我,英雄好汉加大力度,再次组织了数十人去堵唐羽。 要求丞相以“百官相迫”的理由去劝告皇帝,共同联署。 唐羽此时算是清醒了一点。 这是在结党。 当即表示,上疏自无不可,但是联署自己不会署名,以诸位的名字呈送如何? 唐羽此时想通了利害关系。 其实就是吓唬他们。 可是一点没吓唬住。 陈海燕仿佛是在做什么丰功伟绩,大声呵斥道,“没关系,就以我的名字为首。是贬官还是杀头,听陛下处置。”
到了这个地步。 唐羽已经非常被动了,属于是地板人,谁都能踩他一脚。 是个人就能骂他不忠不义。 终于挨到十二月。 这事情依旧没有结果。 唐羽承受力两个月的精神攻击。 上书递交辞呈。 说他有三大错误,一是承认自己首鼠两端,说自己品格有问题,不适合做宰辅大臣。 第二是说自己身为宰相,不能调和君臣关系,使得君臣失和。 三是作为宰相,不能完成君父的嘱托,实在是惭愧。 好了,队友发起投降,李佑麻了,气呼呼表示,“朕不甘心为百官挟持,本来君相结合,精诚团结,大有可为,而今宰相屈从百官,上书辞职,那你置朕于何地啊?”
“知道你难,已经在想办法了,你别现在辞职啊,不许。”
经此一战,由于临近过年,很多事情比这事更重要。 皇帝与群臣进入休战期。 前后争论数十天,没有一个结果。 只苦了新科进士。 最后还是李佑从内帑拨了部分钱,让进士们过了个年。 这场争论,受伤最重的就是我们的唐丞相了。 本来威望不错的他,毁于一旦。 他亲自去给薛万彻拜年的时候,酒后不无伤感的说,“还是老上司有远见,没有担任丞相,丞相府这把椅子害人啊,给我整的天怒人怨,这名声烂了倒是其次,主要是遗祸后人,我儿现在才一两岁,我却已经得罪了所有人。”
“日后,一字一句都有可能被翻出来,作为把柄。以后可能我家的下场并不好。”
薛万彻提醒道,“只要没得罪皇帝就行。”
一语惊醒梦中人。 原本当局者迷的唐羽。 一下子就找到了自己破局之法。 死跟皇帝。 但是皇帝已经对自己不满了。 所以唐羽必须想办法。 把这个事情办成,不仅要百官同意。 而且要皇帝满意。 于是。 天命四年正月初六。 理解了为官真谛的唐羽布置了一番后。 迂回包抄,不从正面角度去提进士高封的事情。 而是暗中招募了一批郁郁不得志的小官,然后动用宰相的职权,给他们一定的检察之权。 从而和百官撕破脸,掀起查帐的事件。 由于唐羽行动迅速,事先也没和六部主官通气。 自然而然在各部门查到了一些呆帐错账黑心账。 因为封建社会,一个官员权力可比后世的大多了。 又缺少监督机制。 人性贪婪。 自然会出现不少的腐败现象。 查了半个月的账。 就发现其中工部有十分之一二的工程涉嫌造假,骗取国库的钱,累计高达三十六万八千贯。 刑部有十几个案件一直抓不到人。 甚至唐羽的人亲自审问后,还有七八件冤假错案。 除了这两个大案要案。 其他部分也查出还有许多不符合法度的事件,比如报销金额过多。 等等弊案的发生。 这一转移矛盾的做法。 使得唐羽掌握了舆论主动权,毕竟只要一公布这个人是个贪官。 那么就是活该了。 人民群众欢呼雀跃。 接着唐羽把所有的证据提交给李佑。 李佑如获至宝,这些英雄好汉果然也不是干净的。 准备一查到底。 但是唐羽劝阻了,他很扎心的告诉李佑,跟着他们造反的人大多数都是投机分子。 个人操守并不是特别好。 现在国家没有统一,不易过多诛杀。 干脆还是只诛杀首恶,发配次一等,其他的人就放过吧。 好吧,政治就是妥协。 李佑也只能轻轻揭过。 此事一结束。 等唐羽再提起进士封官的事情 百官竟然再无阻拦。 很顺利的执行了李佑原本的诏书。 可能在百官眼里,皇帝放过大多数人,就是为了进士做的妥协。 故而一个个老实的答应了。 李佑看到这场景,也是惊了,早知道如此好让百官公卿闭嘴。 何必浪费了如此多的时间。 李佑这才发现控制朝局,不仅仅军队在手中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