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道诏书,种师道为太子少保、薛明为太子少师,只能说赵佶的动作太过神了。八一??中文w=w≠w=.≤太子之位刚刚立下,就已经开始为太子扶持臂膀了。
只是种师道的封赏还说的过去,可是薛明这一次银夏之行的功绩虽然大多没有宣诸与众,不过汴京城中那些个消息灵通的勋贵们却是或多或少都清楚一点儿,很多人都知道,如果没有薛明,怕是现在大宋朝应该诏告天下的就是银夏城失守、西夏三路大军陈兵黄河北岸了吧?
一个不高不低而且只是虚衔的太子少师,无论是以功绩来论,还是以赵佶对薛明的宠信来说,毫无疑问都是有些太少了。
不过,第三道的诏书,却是瞬间解决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本来很多人都想看看以薛明的身份和年纪、资历,这一次赵佶还准备怎么给薛明升官呢,不曾想赵佶显然要比一些人要清楚的多,仅仅是给了薛明一个太子少师的虚衔,真正的封赏却是在市舶总司衙门的实权上下了功夫。
市舶总司钱庄取代户部行交子权限,岂不是说薛明如今已经是大宋朝最为富贵之人?只要他想,市舶总司钱庄衙门,可以为他提供无数的银子?再配上锦衣卫指挥使司衙门监察天下的大权,如今的大宋朝,怕是左丞相已经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手握市舶总司衙门、钱权皆掌的薛明,才是大宋朝赵佶这个皇帝之下,最有实权之人吧。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三道诏书一出,台谏一片沸腾,雪花般的弹劾奏章齐聚赵佶案头,御史台数十位御史更是直接跪在了赵佶勤政殿大门外,死谏赵佶。
“他们还在殿门外?”
赵佶扔下手中的笔揉了揉额头,满脸疲惫的扫了一眼躬身侍立在一边的李彦,皱眉道。
“回官家话,御史大夫洪大权还有二十余位御史都还在殿门外跪谏,请官家收回对市舶总司衙门锦衣卫的成命。”八壹中文網
李彦悄悄看了赵佶一眼,低声道。
“那就让他们跪着。”
赵佶听到李彦的话,顿时怒不可遏的高喝道。
见到赵佶如此,李彦慌忙躬身不敢接话。
原本李全德和李彦都是赵佶身边最为信任的两人,只是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在薛明异军突起之后,李彦感觉自己已经渐渐开始远离大宋朝的核心,慢慢的开始********。
无论是在赵佶身边也好,还是在福庆公主那边也好似乎都不是那么吃得开了,尤其是在福庆公主面前,因为李彦之前都是多方下注,哪边都想要讨好,结果这些日子以来,他李彦甚至连福庆公主的朝华宫连门都没有进去过。
而李全德呢,在赵佶身边的地位愈的重要,他呢,则是慢慢有边缘化的趋势。这让李彦心中也是愈的惶恐。
在深宫之中,到了他这个地位,向来都是作威作福,一旦********或者失势,那最后的结果,用凄惨两字来形容似乎又实在是太过简单了。
就连李彦自己都知道,莫看他跟李全德两人平日里称兄道弟,可是真正到了死存亡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关头,怕是都是那种死道友不死贫道的货色吧。
“官家,那些个台谏言官,都是恨不得天下不乱,郡公大人有功于社稷,市舶总司更是事关我大宋国本之事,不要说监察天下就算是撤掉台谏……”
“嗯?”
赵佶原本听到李彦的话,眉头已经渐渐开始舒展,可是到了后面听到李彦说要撤掉台谏,却是陡然眉头一皱不悦的冷哼道。
李彦听到赵佶的冷哼声心中顿时一惊,不由惊出一冷汗。
御史台,简称台谏。台院、殿院、察院三者负责监察朝中文武官,风闻奏事,上自皇帝下自群臣无事不可谏,乃是自高祖时期就定下的规矩,李彦说撤掉台谏,不仅是犯了祖宗忌讳,更是想让赵佶面对天下士子悠悠之口,怎能不让赵佶心中不满?
大宋朝本来这些年朝纲就不是很稳,若是赵佶冒然将御史台给裁撤了,怕是立马就会招致天下悠悠之口,这等犯忌讳的大事,就算赵佶有心,却是绝对不能做的。
赵佶其实心中已经是烦躁莫名了。御史台的御史们的反应,显然有些出乎他意料之外。
在最初的时候,赵佶只是想着薛明在官阶上因为资历和年纪的限制显然已经是无法继续再往上一步了,毕竟若是以薛明金紫光禄大夫的身份,怕是要是再继续升官就只能封国公了。
可是薛明毕竟还是太过年轻了,赵佶倒是可以不惧朝中诸臣的悠悠之口,可是他不想让自己的宠信之举给薛明带来一个恃宠而骄的恶名,更何况薛明在银夏城的一些功绩,根本就说不清楚,冒然给薛明高位,只会给天下人留下薛明完全凭着福庆公主和皇帝的宠信才步步高升的想法。
本着保护薛明的目的,在跟薛明和张商英等人商量之后,才有了赵佶的那第三道诏令。既然官阶上不能给薛明继续往上升,那么就在实权上给薛明以补偿吧。
说实话,在最初的时候,薛明只想着能扔锦衣卫得到赵佶的认可,可以光明正大的行走在大宋朝境内就可以了。却是没有想到赵佶竟然给了锦衣卫监察天下这样的大权,更是没有想到赵佶会将薛明之前提到的交子行这样的大事交给市舶总司衙门钱庄。
权钱之间,有了权,钱么也许就不会太缺了。可是若是在有了权的同时,还能掌控整个大宋朝的国库钱粮之事,那就可以说,市舶总司衙门已经是大宋朝的无冕之王了。
偏偏无论是市舶总司衙门还是锦衣卫衙门,都是在薛明一个人的掌控之下,这就不能不让人眼红了。
当然,很多人都只是看到了锦衣卫衙门的监察天下之权以及市舶总司衙门钱庄可以行交子的权限,却没有看到这其中隐藏的弊端或者说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