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刘焉被推举为汉王,在消息正式公布之前,就有各路人马前来投奔。
若是来投之人属于文士,刘焉基本上都会见上一面。
但若来投之人自称武力高强,刘焉就完全没有兴趣。
不过,为了收买人心,刘焉也给了那些人基本的尊重。
他会让亲信去看看那人的表现。
如果对方真有勇力,又出身不凡,就放到羽林军中当个小军官。
如果对方有勇力而无出身,一律扔进亲兵队里,当一个普通亲兵。
所以说。
刘焉根本不缺武力高强的下属,也不重视那些人。
田丰见刘焉如此轻率,暗自为那些投奔刘焉的武人不值,说道:“我对太史慈、于禁、乐进有些了解,愿请他们相护。”
刘焉并没有立即答应,而是直接去回忆对应的人。
那三个人有个共同点,都是他的亲兵。
这也是很自然的事。
只有刘焉的亲兵,才会经常出现在刘焉身边。
田丰作为刘焉的谋臣,就有机会认识那些亲兵。
当然。
也只有田丰这种出身很低的谋士,才会对刘焉的亲兵进行关注。
太史慈现年23岁,弓马精熟。
太史慈之所以被刘焉记住,是因为刘焉听过一个关于太史慈的故事。
就在前年,东莱郡的郡守向朝廷错发了一封文书,已被朝中使者拿走,求人前去讨回。
太史慈主动接受任务,从使者手中骗来文书,当场毁掉。
使者想找太史慈麻烦,却打不过。
于是威胁太史慈,说要把这事告知朝廷。
太史慈对那使者软硬兼施,吓得使者当场逃亡。
太史慈回去报信,让郡守把正确的文书传给了朝廷。
得知太史慈来投,刘焉直接委任其为自己亲兵队的屯长。
刘焉打算就近观察太史慈,再确定未来要如何使用他。
另外一个原因是,刘焉是被大家族捧起来的。
大家族子弟也多,有太多的人需要他来妥善安置。
像太史慈这类出身于庶族的人,即使再有能力,也不能一下子给予太高的职务。
否则,他不好对大家族那些人交待。
至于于禁,那是骑都尉鲍信推荐的。
与太史慈类似的原因,于禁出身庶族,刘焉就只给了于禁亲兵队什长之职。
乐进被刘焉记住,是因为乐进在亲兵营里打架,被刘焉亲眼看到了。
与别的武人相比,乐进的身形相当短小。
但他身手相当厉害,打起架来还很拼命。
亲兵营里个个身手不凡,乐进却完成了一打十的壮举。
刘焉当场表扬了乐进,将乐进从大头兵提拔成了什长。
稍作思虑,刘焉便决定,大大方方满足田丰的要求。
不过。
为免田丰带着众人直接降了夏国,他还要安插钉子进去。
“三个人太少,我再给你四个人:
文聘,黄盖,韩起,卑衍。
这么多人前往夏国,也得师出有名。
就叫结盟使团吧。
我会写一封亲笔信,劝赵云不再助纣为虐,与我结盟。
正使便是元皓,副使韩起。”
田丰还未说话,郭图就立即表示了赞同:“大王远交近攻,实在高明!”
沮授等人也纷纷附和:
“没错,大王此举甚妙!”
“只要赵云脱离董卓,我们当能很快战胜董卓。”
“大王乃是汉室宗亲,愿意与赵云一个反贼结盟,属实是抬举了他。为了这个名份,他也会认真考虑。”
“……”
看着自己随口提出的方案得到诸位谋士的认同,刘焉心中郁闷顿时一扫而空,脸上浮现淡淡笑意。
而且,他额外塞进田丰队伍的四个人,全都不是胡乱选择的。
文聘和黄盖,分别担任他亲兵队的队率和屯长。
二人武艺高强,做事认真负责,对他忠心耿耿。
韩起和卑衍,原是幽州枚刘虞身边亲兵队长和副队长。
刘虞将这两人送给刘焉,以示自己将会任凭刘焉调遣。
其实也是在考验刘焉的心胸。
刘焉深思熟虑之后,将二人调入羽林军中,一起任命为校尉。
但这只是暂时的。
羽禁军身为他的亲卫军,岂能由外人的亲信掌握一部份?
趁此机会,他将二人暂时调离羽禁军。
等二人回来,就将他们提半级调到袁绍或曹操等人的麾下。
如此一来,羽林军就更纯洁了。
田丰在心里暗自冷笑。
如果夏国真如小说里写的那样,随他前往夏国之人,很大概率都会留下。
夏国还有神秘又厉害的安全司。
有安全司出手,他们的家属也能被安全弄到夏国去。
等众人都不再说话,田丰向刘焉行了一礼,肃然道:“臣下必将把信送到,不负大王所托!”
田丰不想给人留下口实,就只说了会完成送信这件任务。
刘焉并没有听出田丰的深意,笑道:“很好,你且回去好生过年。过完年后,再出发不迟。”
见谋士们再没有要说的,刘焉就接上了先前的话。
“我刚才所说的问题,大家回去都好生想想。
过完年后,各自给我一份条陈。
就这样,散了吧!”
众人应诺一声,很快就走得不见人影。
刘焉下意识走出书房,望着西边方向。
他再一次想到了自己和赵云的区别。
想到自己怎么都不愿舍弃私财,赵云却能将大部份财富用于贱民,他就有些郁闷。
半晌后,他想到了赵云的出身。
据说,赵云是始皇帝后裔,但终究拿不出证据。
大家一致认可的是,赵云是海外之民。
海外都是蛮夷,比贱民还不如。
刘焉顿时得到了心理安慰,心中暗自冷笑:
“贱民出身的人,自然紧着贱民!
我乃天生贵胄,当然不会与他一般见识!
贱民若敢造反,那就杀光他们!
杀得他们心胆俱寒,自然就老老实实了!”
同一时间。
董卓书房。
董卓与李儒正在交谈。
或许是英雄所见略同?
董卓和李儒先从夏国的现状说起,很快就说到了夏国的纸币上面。
董卓叹了口气:
“夏国的纸币,完全就是无中生有,想印多少印多少。
所以,夏国朝廷富足无比,夏国百姓也富足无比。
要是我们也能发行纸币,这日子就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