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的时间,陈度让大夏其实完全对外是开放的。而其他国家派了许多人来偷偷学习一些技术,这陈度是知道的,也是陈度故意的。
秦国当然也不例外,因为秦国虽然对外管控比较严格,但是对于各国的情况,掌握得非常到位。
嬴政看着外面大夏逐渐富强,也意识到了需要学习技术,所以派遣了一批非常忠实的人出去。偷偷学习技术,两年时间,他们都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然后回到了秦国。
当这批学习技术的人员顺利返回秦国,李斯,迅速且秘密地安排了与嬴政的密谈。夜幕降临,灯火摇曳中,两人在书房内相对而坐,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沉思的气息。
李斯面容庄重却难掩兴奋,他压低声音向嬴政汇报:
“皇上,那批派往大夏学习先进技术的人已全部归来,他们不仅带回了各种先进工艺和知识,更有对大夏富强之道的深刻理解。如今,我秦国也能掌握冶铁的精炼之法、农耕的新式工具以及水利设施的设计原理等关键技艺。”
嬴政闻此言,眼中闪烁出锐利而欣喜的光芒,他紧握手中的玉简,语气坚定地说:
“李卿,你此番报来的消息正是朕日夜期盼的喜讯。吾辈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欲使秦国雄踞四方,就必须不断创新进步。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正是我们实现强国大业的关键所在。”
嬴政站起身来,目光远眺窗外,仿佛看到了一个繁荣昌盛的秦国新貌,“朕决定,即刻启动国家建设的新篇章,将这些新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让百姓得以受益,也让列国看到我大秦的崭新面貌。李卿,此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确保万无一失,助朕一展雄图,共筑盛世。”
李斯听罢,深感责任重大,同时又充满信心,他郑重其事地应道:“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上所托,共同开创我秦国的美好未来!”
李斯面对嬴政的雄心壮志,心中虽充满激昂,但作为深思熟虑的谋臣,他深知推行新事物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阻力。于是,在短暂的欣喜之后,李斯脸色稍显凝重,再次开口道:
“皇上,您的宏图大业令人振奋不已,然而在实现这一愿景的路上,我们恐怕会遇到难以逾越的阻碍。”
李斯轻咳一声,目光直视着嬴政,继续分析道:
“秦国朝廷之中,不少传统重臣凭借其深厚根基与影响力,对新鲜事物抱有天然的警惕和抵触情绪。尤其那些文人墨客,他们崇尚古制,笃信旧法,对于引进大夏的新技术、新理念,很可能会视为离经叛道之举。”
李斯略作停顿,语气中透出一丝忧虑,“这些人不仅地位尊崇,在朝野间极具号召力,一旦处理不当,他们的反对之声很可能引发朝廷内外的轩然大波,甚至动摇国本,阻碍我秦国革新求变的步伐。”
嬴政听后,眉头紧锁,但他并未显露出丝毫退缩之意,反而目光坚毅地回应李斯:
“你说得没错,变革之路上必有荆棘。然而,朕已下定决心,只要有利于国家强盛,有利于百姓福祉,就应勇往直前。你需与朕同心协力,既要妥善引导这些重臣接受新的理念,又要坚决打击任何阻挠改革的逆流。这场变革,既是技术的革新,也是人心的洗礼,更是秦国未来命运的关键抉择。”
李斯面对嬴政的坚定决心,深感敬佩之余,仍不忘秉持作为谋臣的审慎与责任。他略微躬身,以更加恳切且语重心长的口吻劝谏道:
“皇上,您的果断与勇气令人钦佩,革新固然是国之大计,然则方式方法至关重要。若对反对变革之声采取过于强硬的措施,虽然短期内或许能压制异议,却可能在无形中损伤您仁德、包容的形象,甚至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分裂。”
李斯抬眼望向嬴政,进一步阐述道:
“现在我秦国百姓敬畏皇上,视您为公正无私的领导者,但那些朝中重臣,也是秦国栋梁,他们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我们应当尊重并引导他们理解新知识、新技术的价值,而非简单地打压或排除。唯有如此,才能使改革深入人心,真正实现上下一心,共筑强秦。”
嬴政听完李斯的进言,眼中闪过一道深邃的光芒,他沉默片刻,似是在心中权衡利弊。随后,他微微点头,目光坚定地回应:
“李卿所言极是,朕亦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此事朕会慎重考虑,定会寻求一种既能推进变革,又能保持朝廷稳定和谐的方式。你放心,朕自有办法应对这场变革带来的挑战。”
夜色渐深,嬴政独自步入太子扶苏的书房。室内灯火微黄,映照着扶苏正在伏案研读的身影,他那沉稳而专注的眼神中,流露出对秦国未来的深深关切。
嬴政缓步走到扶苏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暂停手中的事务。随后,他以一种罕有的亲和语气开始了对话:
“太子,父皇今日找你,是有件关乎我大秦未来的大事要与你商议。”
他边说边在扶苏对面坐下,表情略显严肃,“近来,我秦国已成功从大夏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与理念,这些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发展。然而,变革之路并非坦途,朝中诸多重臣对此新事物持保守态度,甚至有强烈抵制之意。”
嬴政目光灼灼地望着扶苏,继续道:“朕明白,若强行推行,恐伤及朝廷和谐,影响寡人威望;但若裹足不前,又恐错失强盛良机。因此,朕需要你作为储君,一同思考如何妥善处理这一难题,既要推进革新,又要维护朝廷稳定,更要在过程中培养新的栋梁之才。”
扶苏听后,神情凝重却毫无惧色,他恭敬回应:“父皇所言极是,儿臣深知此乃关系到秦国兴衰存亡的关键时刻。儿臣以为,我们可以逐步推行新技术,同时通过教育引导、奖惩并举的方式,让朝中重臣乃至百姓理解接受新事物的重要性。此外,借此时机提拔那些敢于创新且德才兼备的年轻人,让他们成为推动改革的新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