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批地建校是公益项目,所以,手续办得十分顺利,比预计的时间更快。
李支书联系了苏宁之后,苏宁就把这件好消息告诉给了陆家这些人。
正好陆雪鹰和郝运结束了手里的项目,年后还没接新活儿,两人就备齐了材料,带着施工队先回村里,打算抢在开学前把学校给改造出来。
新学校的改造用的都是真材实料的好东西,而且,造型难度不大,都是平房,施工进度很快。
施工队知道这是公益项目,也格外的卖力。
陆信和苏宁捐了一万块钱给村里作为建校助学的基金,用来资助学生们买书本,以及补助贫困生的伙食和生活。
苏宁也做好了计划,每个月熟食厂会备好一批给学生们准备的熟食,用来给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补充营养。
陆诚和高涵夫妻捐了两千块钱,陆雪鹰和郝运两人进行学校改造所需的材料费用全部由他们自理,而且,陆雪鹰自掏腰包,也捐了一万块钱。
现在,陆雪鹰和郝运的项目开工了,他们回了省城,他们把钱都打到了苏宁的账户上。
苏宁和陆信作为代表,把钱和物资一起送回到了老家。
村支书和村长都十分感动,也十分重视这件事。
村支书和村长把陆家做的这些个好人好事儿开了全村大会做了宣传,让每家每户都记住是谁帮助他们的孩子增长知识,学习文化,走出农村。
本来,苏宁和陆信就是想要低调的把这事儿给办了,却没想到,村支书和村长带着孩子们还有村里的乡亲们就站在村支部的大门口迎接他们。
苏宁和陆信下车的时候,方毅带着孩子们,满眼期待地看着他们,孩子们将自己采来的野花送到了苏宁的手里。
村里这些个派来做代表的老百姓在村长的带领下都鼓起了掌,表示对陆信和苏宁的感谢。
“我们只是略尽绵薄之力,大家太客气了。”苏宁把捐款在大家的见证下交到了村支书的手里。
村支书激情澎湃地道,“孩子们,各位乡亲们,看到了吗,这个是什么?”
“钱!”大家喊道。
“没错,是钱!是你们的学费,伙食费,书本费,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这些个帮助你们的人!”
“好!”
村长也拿着喇叭喊话发言,“以后,我们村的孩子,会出更多的大学生,更有出息,我们光明村以后的路越走越宽啦!”
大家伙儿迸发出了一阵阵欢呼和掌声。
原本,苏宁和陆信是打算送完钱,看一眼学校建校的进度就走的,可在大家的热情挽留下,陆信和苏宁也只好留下来在村支书家吃顿饭。
去往村支书家的路上,李支书特意带着陆信和苏宁路过了新学校,也就是原来苏家的院子。
这里,已经看不到原来的一点痕迹,之前苏家住的房子和柴火房都给扒了,重新盖了正房四间,东西院各两间房子,共八间红砖头房。
东院一间靠近大门口的给老师做办公室,西院一间搭了两个灶台,给在学校吃饭的孩子们做饭用。
剩下的六间房子,就是学生教室,公用厕所在房后。
教室的大门口已经挂上了木牌子,上面用白油漆刷着字,分别标记了一到六年级。
之前,在陆家的四间房里,方毅一共教三个班。
方毅做过统计和走访,村里学龄儿童经统计,共有四十一名,其中零基础,压根没上过学的,有两名,剩下的都在村小上过学。
只不过,正常出勤的孩子却只有一半。
方毅代课这半年多,语文数学他都教,还负责教孩子们体育,音乐,有空给孩子们讲历史和地理。
虽然苏宁没有要求,但是,方毅给苏宁写过几篇汇报总结,主要是针对他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成果做了汇报。
方毅说,因为目前教师资源匮乏,学校只有他一个老师,所以,学生的教学任务也只能做个简单粗糙的划分。
对于一点基础都没有的大孩子,还有刚入学的小孩,他分成了一个班级,是基础班,从最简单的识字和数字开始教。
上过学的,方毅就开始把数学的加减乘除法,还有几何知识,古诗,阅读现代文和写作都融入到其中进行教学,大概是二年级到四年级左右的课程范围划分在一起。
剩下再大一点,基础更好的十岁以上的孩子一组,按照课本很严格认真地抓学习。
方毅就按照基础知识和年纪的划分,把孩子们分成了一班,二班和三班。
方毅还交给孩子们一些个简单的英语,既然考试要考,而且现在大形势需要,那他的学生们也该学习这些。八壹中文網
方毅给苏宁做汇报的时候说过,等到新校区规划好了,他要给孩子们做更细致的分班分组。
苏宁对方毅的教学态度十分满意,并且,她自己也计划着,等新校区建起来之后,她要再物色一位老师给孩子们。
这样,孩子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水平得到更好的教导。
而此刻,方毅正带领着孩子们在新的学校里打扫卫生,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意,干的十分起劲儿。
孩子们十分珍惜地擦着自己新教室的窗户,有的孩子在小操场上扫地,有的给周围小花坛的花浇水,有的在教室里整理书籍。
李支书笑着说,“多亏了你们陆家啊,才把咱们村小建的这么好!”
陆信摸了一把学校的大门,“建的挺快,是年后才开始动工的吧,还不到一个月呢!”
说起这事儿,李支书也是一脸的骄傲,“村里的乡亲们都感激你们,他们也没啥拿得出手的东西,就一把子力气,这不,施工队来盖房子的时候,乡亲们也搭了把手,人手多,房子就盖得快。
人家施工队的兄弟也知道这是给孩子们盖学校,都十分卖力气。”
李支书一摆手,邀请陆信和苏宁进去看看。
苏宁看着里面忙碌着的,脸上带着淳朴笑容的师生们,笑着拒绝了村支书的好意,“不了,就不打扰他们了,我们走吧。”